气候变化对我国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以小麦主产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1 04:46
气候变化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能源有关的碳排放是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国际能源署于2016年3月16日发布的2015年碳排放初步数据显示,全球煤炭消耗量下降了约2.3%,这是45年来的最大跌幅。尤其是中国2015年能源行业的碳排放出现明显下降,下降了 1.5%,且连续第二年煤炭使用减少。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说,减少煤炭使用是中国二氧化碳排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却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一大产业。气候变暖会增加农作物的呼吸消耗,加快农作物的生长进程,从而导致减产。气候变暖也使病虫害的生育期缩短,延长了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气候变暖已经导致了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北移。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极端灾害性事件的频发也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国内很多学者在研究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的时候,大多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或是自然学科的实验法,以及利用作物模型等方法,而运用生产函数等经济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的不是特别多,更是鲜少有人运用生产函数来研究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所以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小麦主产区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图??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3.1.2冬小麦生长期的月平均温度变化分析??冬小麦一般是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所以本文研究的冬小麦生??长期月平均温度是从10月至翌年5月的月平均温度。图3-2是整个主产区内冬小麦生??长期的月平均温度总体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12年,主产区冬??小麦生长期内的月平均温度随时间变化走上升趋势,33年增长了?1.05°C。表3-2显示,??总体的平均温度为8.29°C,温度最高的是2007年为9.81?°C,温度最低的是1985年为??7.38°C。温度最高的2007年比平均温度高了?1.52°C,温度最低的1985年比平均温度??低了?0.91°C,而温度最高的2007年比温度最低的1985年高了?2.43°C。??11????e?b?八?一…1?-1、1??M?7????i?6????5????4?I?I?i?|?I?|?|?|?|?|?I?I?|?
为了了解整个小麦主产区的总体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本文将1980年到??2012年小麦主产区九个省份每年的降水量求平均,绘制了?1980到2012年小麦主产区??的年累积降水量变化趋势折线图(如图3-3)。??1200????^?1〇〇〇??*?A???^?800?\/?V?V?V?i?V'?一?▼?_??叠?600??*???掌?400????地?200????〇?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年份??图3-3小麦主产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图??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从1980年到2012年,整个小麦主产区的年累积降水量呈现一个非常缓慢的上升??趋势,整个33年间,降水量的上升趋势小得微乎其微,但它依然还是有一定波动的。??1980到2012年间,整个小麦主产区的年平均降水量797mm。其中年降水量最高的是??2005年,平均降水量达到了?1052.8mm,比总的平均降水量多了?255.8mm。2003年的??平均降水量是第二高,达到了?977.4mm,比最高的2005年少了?75.4mm,比总平均降??水量高180.4mm。年平均降水量最低的是1997年,降水量是632.4mm,比最高的2005??年少420.4_,比总平均降水量低164.6_。另外还有两个年份也十分接近最低降水??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候变化对江西省双季稻生产的影响[J]. 吴珊珊,王怀清,黄彩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02)
[2]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J]. 王保,黄思先,孙卫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1)
[3]气候变化对海原县主要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J]. 陈红翔,田宗花. 江西农业学报. 2013(05)
[4]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分析[J]. 朱晓莉,王筠菲,周宏. 农业技术经济. 2013(04)
[5]生长期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的影响[J]. 崔静,王秀清,辛贤,吴文斌. 中国农村经济. 2011(09)
[6]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J]. 唐为安,田红,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 自然资源学报. 2011(01)
[7]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产量的经济影响及其适应策略[J]. 周曙东,朱红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10)
[8]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产量的影响[J]. 杨沈斌,申双和,赵小艳,赵艳霞,许吟隆,王主玉,刘娟,张玮玮. 作物学报. 2010(09)
[9]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 房世波,谭凯炎,任三学.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5)
[10]中国粮食单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评价[J]. 殷培红,方修琦,张学珍,戚发全. 地理学报. 2010(05)
本文编号:2909931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小麦主产区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图??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3.1.2冬小麦生长期的月平均温度变化分析??冬小麦一般是秋季10?11月播种,翌年5?6月成熟,所以本文研究的冬小麦生??长期月平均温度是从10月至翌年5月的月平均温度。图3-2是整个主产区内冬小麦生??长期的月平均温度总体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12年,主产区冬??小麦生长期内的月平均温度随时间变化走上升趋势,33年增长了?1.05°C。表3-2显示,??总体的平均温度为8.29°C,温度最高的是2007年为9.81?°C,温度最低的是1985年为??7.38°C。温度最高的2007年比平均温度高了?1.52°C,温度最低的1985年比平均温度??低了?0.91°C,而温度最高的2007年比温度最低的1985年高了?2.43°C。??11????e?b?八?一…1?-1、1??M?7????i?6????5????4?I?I?i?|?I?|?|?|?|?|?I?I?|?
为了了解整个小麦主产区的总体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本文将1980年到??2012年小麦主产区九个省份每年的降水量求平均,绘制了?1980到2012年小麦主产区??的年累积降水量变化趋势折线图(如图3-3)。??1200????^?1〇〇〇??*?A???^?800?\/?V?V?V?i?V'?一?▼?_??叠?600??*???掌?400????地?200????〇?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年份??图3-3小麦主产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图??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从1980年到2012年,整个小麦主产区的年累积降水量呈现一个非常缓慢的上升??趋势,整个33年间,降水量的上升趋势小得微乎其微,但它依然还是有一定波动的。??1980到2012年间,整个小麦主产区的年平均降水量797mm。其中年降水量最高的是??2005年,平均降水量达到了?1052.8mm,比总的平均降水量多了?255.8mm。2003年的??平均降水量是第二高,达到了?977.4mm,比最高的2005年少了?75.4mm,比总平均降??水量高180.4mm。年平均降水量最低的是1997年,降水量是632.4mm,比最高的2005??年少420.4_,比总平均降水量低164.6_。另外还有两个年份也十分接近最低降水??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候变化对江西省双季稻生产的影响[J]. 吴珊珊,王怀清,黄彩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02)
[2]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J]. 王保,黄思先,孙卫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1)
[3]气候变化对海原县主要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J]. 陈红翔,田宗花. 江西农业学报. 2013(05)
[4]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分析[J]. 朱晓莉,王筠菲,周宏. 农业技术经济. 2013(04)
[5]生长期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的影响[J]. 崔静,王秀清,辛贤,吴文斌. 中国农村经济. 2011(09)
[6]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J]. 唐为安,田红,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 自然资源学报. 2011(01)
[7]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产量的经济影响及其适应策略[J]. 周曙东,朱红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10)
[8]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产量的影响[J]. 杨沈斌,申双和,赵小艳,赵艳霞,许吟隆,王主玉,刘娟,张玮玮. 作物学报. 2010(09)
[9]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 房世波,谭凯炎,任三学.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5)
[10]中国粮食单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评价[J]. 殷培红,方修琦,张学珍,戚发全. 地理学报. 2010(05)
本文编号:2909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90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