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2年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和植被指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04 01:56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之一,其植被-土地利用-气候之间的关系备受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黄河源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较高且落差较大,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恶劣,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繁,在该地区开展植被覆被变化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的研究,为该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本研究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以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GIMM/NDVI数据集和中国1: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库为主要数据,得到1982年~2013年近32年来黄河源区土地利用数据、植被NDVI数据和气象因子数据集,从年、季节和月尺度详细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和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与研究区7个国家气象站温度和降水数据对比确定该数据集中的温度和降水要素在黄河源有非常好的适用性。年平均、夏季和冬季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黄河源区年平均温度为-2.0℃,夏季多年平均温度为7.6℃,而冬季多年平均温度为-11.8℃。黄河源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06.6 mm,夏季...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2 研究区概况黄河的起源为青藏高原北部的雪山。黄河源区横跨青海、四川、甘肃省,海拔较高落差较大,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因其属于东夏季风的边缘地带,受夏季风进退和强度的年际变化影响较为显著,气候变化剧烈[6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尤其敏感[61],从而使黄河源区成为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一,也是植被——气候关系研究的理想场所。2.1 地理位置
图 2-2 黄河源区地貌类型分布图Fig.2-2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omorphologic types in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3 气候特征黄河源区气候总体属大陆性高原气候,表现为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短促、凉爽,秋低温、多雨,冬季漫长、干燥。区域内日温差较大,太阳辐射强,光热条件丰富,干旱雨且分布差异大、气压低、含氧量少。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 6-9 月[63]。主要灾害天气有干旱、冰雹、低温与晚霜冻。气温的空间分布主要由海拔高度与纬度决定,当然与局部地形有关。水汽主要源于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由于受西南季风和地形作用,空间布由东南多,西北少。.4 水文黄河源区以占黄河全流域 16.2%的面积,贡献了占黄河全流域 34.8%的径流量,其产率是整个黄河流域的两倍,被称为黄河流域的"水塔"。其中唐乃亥水文站多年平均径量为 202 亿 m3,多年平均径流深 166mm。黄河上游径流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也有量融雪补给。黄河源区主要水系见图 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集的近30a西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研究[J]. 李净,刘红兵,李龙,李彩云. 干旱区地理. 2016(02)
[2]近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数值模拟[J]. 陈海山,李兴,华文剑. 大气科学. 2015(02)
[3]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综述[J]. 华文剑,陈海山,李兴.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9)
[4]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 地理学报. 2014(01)
[5]黄河源区气候向暖湿转变的观测事实及其水文响应[J]. 蓝永超,鲁承阳,喇承芳,沈永平,金会军,宋洁,文军,刘金鹏. 冰川冻土. 2013(04)
[6]2000-2011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J]. 刘宪锋,任志远,林志慧,刘焱序,张东海. 地理学报. 2013(07)
[7]近10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季节响应[J]. 包刚,包玉海,覃志豪,周义,Shiirev-Adiya. 地理科学. 2013(05)
[8]近10a青藏高原干湿状况及其与植被变化的关系研究[J]. 王敏,周才平,吴良,徐兴良,欧阳华. 干旱区地理. 2013(01)
[9]黄河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徐浩杰,杨太保,曾彪.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7)
[10]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刘宪锋,任志远.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0)
硕士论文
[1]中蒙边境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分析[D]. 洪园园.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NDVI的黄河源区生长季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D]. 史丹丹.云南大学 2016
[3]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NDVI的响应[D]. 纪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4]基于NOAA-AVHRR的黄河源区LUCC研究[D]. 戴激光.兰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55916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2 研究区概况黄河的起源为青藏高原北部的雪山。黄河源区横跨青海、四川、甘肃省,海拔较高落差较大,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因其属于东夏季风的边缘地带,受夏季风进退和强度的年际变化影响较为显著,气候变化剧烈[6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尤其敏感[61],从而使黄河源区成为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一,也是植被——气候关系研究的理想场所。2.1 地理位置
图 2-2 黄河源区地貌类型分布图Fig.2-2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omorphologic types in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3 气候特征黄河源区气候总体属大陆性高原气候,表现为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短促、凉爽,秋低温、多雨,冬季漫长、干燥。区域内日温差较大,太阳辐射强,光热条件丰富,干旱雨且分布差异大、气压低、含氧量少。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 6-9 月[63]。主要灾害天气有干旱、冰雹、低温与晚霜冻。气温的空间分布主要由海拔高度与纬度决定,当然与局部地形有关。水汽主要源于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由于受西南季风和地形作用,空间布由东南多,西北少。.4 水文黄河源区以占黄河全流域 16.2%的面积,贡献了占黄河全流域 34.8%的径流量,其产率是整个黄河流域的两倍,被称为黄河流域的"水塔"。其中唐乃亥水文站多年平均径量为 202 亿 m3,多年平均径流深 166mm。黄河上游径流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也有量融雪补给。黄河源区主要水系见图 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集的近30a西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研究[J]. 李净,刘红兵,李龙,李彩云. 干旱区地理. 2016(02)
[2]近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数值模拟[J]. 陈海山,李兴,华文剑. 大气科学. 2015(02)
[3]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综述[J]. 华文剑,陈海山,李兴.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9)
[4]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 地理学报. 2014(01)
[5]黄河源区气候向暖湿转变的观测事实及其水文响应[J]. 蓝永超,鲁承阳,喇承芳,沈永平,金会军,宋洁,文军,刘金鹏. 冰川冻土. 2013(04)
[6]2000-2011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J]. 刘宪锋,任志远,林志慧,刘焱序,张东海. 地理学报. 2013(07)
[7]近10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季节响应[J]. 包刚,包玉海,覃志豪,周义,Shiirev-Adiya. 地理科学. 2013(05)
[8]近10a青藏高原干湿状况及其与植被变化的关系研究[J]. 王敏,周才平,吴良,徐兴良,欧阳华. 干旱区地理. 2013(01)
[9]黄河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徐浩杰,杨太保,曾彪.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7)
[10]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刘宪锋,任志远.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0)
硕士论文
[1]中蒙边境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分析[D]. 洪园园.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NDVI的黄河源区生长季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D]. 史丹丹.云南大学 2016
[3]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NDVI的响应[D]. 纪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4]基于NOAA-AVHRR的黄河源区LUCC研究[D]. 戴激光.兰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55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95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