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环流季节转变与亚太热力场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机理
发布时间:2021-02-19 18:03
本文利用再分析数据集、观测资料以及CCSM4模式资料,进一步对东亚季风环流季节转变与亚太热力场之间的联系及可能机理进行了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选用250hPa两个固定关键区的气温,计算了全年逐候的亚太纬向热力差指数(APTD指数),结果表明其与赵平等人采用各季不同关键区的APO指数高度一致,但该指数可用于确定热力场季节转变的时间点。发现用APTD指数确定的季节转变时间点能表征东亚大气环流的转变特征和过程。(2)冬季型环流向夏季型转变的特征为:低层大陆冷高压东移入海,阿留申低压迅速减弱,低空偏北风转为偏南风;中层东亚大槽东移减弱,副高单体在菲律宾附近出现,中心显著加强;高层南亚高压从菲律宾以东移到中南半岛西部,西风急流和东风急流发生北跳,高空偏南风转为偏北风。夏季型环流向冬季型转变的特征与由冬季型向夏季型转变基本相反。(3)冬季型环流向夏季型季节转变和热力场联系紧密的可能机理是:在亚太热力场转变的背景下,低空南风的出现,首先改变了经向风的垂直切变,触发垂直运动释放潜热,加快冬季加热型向夏季型转变,而夏季加热型又进一步推进环流的调整,促进低空南风高空北风的形成与加强,进而通过“环流和加...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关于东亚季风环流季风季节转变的研究
1.2.2 关于亚太热力场季节转变的研究
1.2.3 关于亚洲—太平洋涛动的研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说明
2.2 方法简介
2.2.1 相关分析
2.2.2 偏相关分析
2.2.3 趋势判定法
2.2.4 EOF分析
2.2.5 合成分析T检验
2.2.6 大气视热源的计算
第三章 亚太热力差指数和季节转变时间
3.1 亚太热力差指数的定义
3.2 季节转变时间的确定
3.3 转变时间前后的环流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亚季风冬季型环流向夏季型的季节转变
4.1 冬季型环流向夏季型的季节转变过程
4.2 冬季型环流的季节转变和热力场联系的可能机理
4.3 由冬向夏季节转变时间和我国气候的联系及其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亚季风夏季型环流向冬季型的季节转变
5.1 夏季型环流向冬季型的季节转变过程
5.2 夏季型环流的季节转变和热力场联系的可能机理
5.3 由夏向冬季节转变时间和我国气候的联系及其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和创新点
6.3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SIAN-PACIFIC OSCILLATION IN AUTUMN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SUBTROPICAL MONSOON IN EAST ASIA[J]. 邹燕,赵平,林秋.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5(02)
[2]冬季亚洲—太平洋涛动年际变率与东亚气候异常[J]. 董才桂,赵平,刘舸,陈军明. 应用气象学报. 2014(06)
[3]The terraced thermal contrast among the Tibetan Plateau,the East Asian plain, and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its impacts on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East Asian climate[J]. Li Qi,Jinhai He,Yuqing W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4(02)
[4]东亚-太平洋地区环流场和热力场由冬向夏转换的过程特征及其可能机制[J]. 池艳珍,刘丹妮,何金海,祁莉. 高原气象. 2013(04)
[5]亚洲-太平洋涛动与中国南方地区1月降水异常的关系[J]. 刘舸,赵平,董才桂. 气象学报. 2013(03)
[6]东亚副热带季风的季节转变特征及其可能机理[J]. 朱志伟,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2013(02)
[7]6月长江中下游旱涝的一个前兆信号——亚洲-太平洋涛动[J]. 刘舸,赵平,陈军明,董才桂. 气象学报. 2012(05)
[8]夏季亚洲-太平洋遥相关季节演变与大气环流和降水[J]. 章颖,赵平. 气象学报. 2012(05)
[9]东亚冬季风综合指数及其表达的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特征[J]. 贺圣平,王会军. 大气科学. 2012(03)
[10]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与中国汛期开始时间[J]. 祝从文,周秀骥,赵平,陈隆勋,何金海.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8)
本文编号:3041486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关于东亚季风环流季风季节转变的研究
1.2.2 关于亚太热力场季节转变的研究
1.2.3 关于亚洲—太平洋涛动的研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说明
2.2 方法简介
2.2.1 相关分析
2.2.2 偏相关分析
2.2.3 趋势判定法
2.2.4 EOF分析
2.2.5 合成分析T检验
2.2.6 大气视热源的计算
第三章 亚太热力差指数和季节转变时间
3.1 亚太热力差指数的定义
3.2 季节转变时间的确定
3.3 转变时间前后的环流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亚季风冬季型环流向夏季型的季节转变
4.1 冬季型环流向夏季型的季节转变过程
4.2 冬季型环流的季节转变和热力场联系的可能机理
4.3 由冬向夏季节转变时间和我国气候的联系及其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亚季风夏季型环流向冬季型的季节转变
5.1 夏季型环流向冬季型的季节转变过程
5.2 夏季型环流的季节转变和热力场联系的可能机理
5.3 由夏向冬季节转变时间和我国气候的联系及其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和创新点
6.3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SIAN-PACIFIC OSCILLATION IN AUTUMN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SUBTROPICAL MONSOON IN EAST ASIA[J]. 邹燕,赵平,林秋.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5(02)
[2]冬季亚洲—太平洋涛动年际变率与东亚气候异常[J]. 董才桂,赵平,刘舸,陈军明. 应用气象学报. 2014(06)
[3]The terraced thermal contrast among the Tibetan Plateau,the East Asian plain, and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its impacts on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East Asian climate[J]. Li Qi,Jinhai He,Yuqing W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4(02)
[4]东亚-太平洋地区环流场和热力场由冬向夏转换的过程特征及其可能机制[J]. 池艳珍,刘丹妮,何金海,祁莉. 高原气象. 2013(04)
[5]亚洲-太平洋涛动与中国南方地区1月降水异常的关系[J]. 刘舸,赵平,董才桂. 气象学报. 2013(03)
[6]东亚副热带季风的季节转变特征及其可能机理[J]. 朱志伟,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2013(02)
[7]6月长江中下游旱涝的一个前兆信号——亚洲-太平洋涛动[J]. 刘舸,赵平,陈军明,董才桂. 气象学报. 2012(05)
[8]夏季亚洲-太平洋遥相关季节演变与大气环流和降水[J]. 章颖,赵平. 气象学报. 2012(05)
[9]东亚冬季风综合指数及其表达的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特征[J]. 贺圣平,王会军. 大气科学. 2012(03)
[10]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与中国汛期开始时间[J]. 祝从文,周秀骥,赵平,陈隆勋,何金海.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8)
本文编号:3041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04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