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气候的可能联系
发布时间:2021-02-20 21:49
夏季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且旱涝灾害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陆面热力异常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欧亚中高纬地区地表感热异常可以引起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欧亚中高纬地表感热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气候的可能联系,对增强我国夏季气候预测准确性具有一定实际和科学意义。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区域753站逐日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40和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表层土壤感热通量资料、NEC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冰雪资料中心提供的全球月平均积雪水当量资料。分析了欧亚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变化特征,重点讨论了欧亚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通量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气候之间的联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欧亚中高纬春季积雪异常与春季感热之间进行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近50年来,欧亚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且东西呈反位相分布,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之前欧亚中高纬东部地区春季感热减弱,70年代末期至00年代初级期间感热显著增强,00年代初期之后感热减...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478站点的分布情况
图3.2 1961-201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均方差分布(W/m2)通过上述对平均场的分析,对近年来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气候态分布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分析感热异常就要了解感热的变化特征,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感热变化特点,对欧亚中高炜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均方差进行分析,均方差高值区代表该地区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变化剧烈,图3.2给出了 1961?201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均方差分布,可以看出欧亚高炜地区春季感热均方差随祎度增大而减小,高讳地区均方差为4~6W/m2,高值中心位于较低讳度东部及西部,我国华北地区均方差值较大,均方差值高达12W/ni2。因此,近5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通过影响陆气之间能量交换,势必会对大气环流异常和气候变化产生一定影响。14
图3.2 1961-201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均方差分布(W/m2)通过上述对平均场的分析,对近年来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气候态分布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分析感热异常就要了解感热的变化特征,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感热变化特点,对欧亚中高炜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均方差进行分析,均方差高值区代表该地区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变化剧烈,图3.2给出了 1961?201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均方差分布,可以看出欧亚高炜地区春季感热均方差随祎度增大而减小,高讳地区均方差为4~6W/m2,高值中心位于较低讳度东部及西部,我国华北地区均方差值较大,均方差值高达12W/ni2。因此,近5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通过影响陆气之间能量交换,势必会对大气环流异常和气候变化产生一定影响。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夏季逐月东亚高空急流异常对我国降水的影响[J]. 宣守丽,张庆云,孙淑清,石春林.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06)
[2]欧亚大陆中高纬积雪消融异常对东北夏季低温的影响[J]. 陈海山,齐铎,许蓓. 大气科学. 2013(06)
[3]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同期东海潜热通量的关系[J]. 李翠华,蔡榕硕,谭红建. 海洋学研究. 2013(01)
[4]东亚夏季风年代际进退与中国和全球温度变化的联系[J]. 钱维宏,林祥,朱亚芬. 科学通报. 2012(26)
[5]东亚季风环流演变的主要模态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的联系[J]. 郝立生,丁一汇,闵锦忠. 高原气象. 2012(04)
[6]北非感热年际变化与中国东部降水的遥相关[J]. 李超,魏建苏,孙泓川,周林义. 气象科学. 2012(04)
[7]亚欧大陆经向热力差异对亚洲季风影响的研究Ⅱ: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J]. 金燕,晏红明,严华生,周建琴.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8]北亚洲大陆冬季地表感热通量对我国江淮梅雨的影响[J]. 陈圣劼,李栋梁,何金海. 高原气象. 2012(02)
[9]欧亚北部冬季增雪“影响”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机理研究——陆面季节演变异常的“纽带”作用[J]. 穆松宁,周广庆. 大气科学. 2012(02)
[10]东亚夏季风南北进退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区域降水的影响[J]. 吕心艳,张秀芝,陈锦年. 热带气象学报. 2011(06)
硕士论文
[1]影响东亚夏季风的春季海陆热力关键区的年代际变化[D]. 郑旭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43400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478站点的分布情况
图3.2 1961-201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均方差分布(W/m2)通过上述对平均场的分析,对近年来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气候态分布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分析感热异常就要了解感热的变化特征,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感热变化特点,对欧亚中高炜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均方差进行分析,均方差高值区代表该地区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变化剧烈,图3.2给出了 1961?201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均方差分布,可以看出欧亚高炜地区春季感热均方差随祎度增大而减小,高讳地区均方差为4~6W/m2,高值中心位于较低讳度东部及西部,我国华北地区均方差值较大,均方差值高达12W/ni2。因此,近5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通过影响陆气之间能量交换,势必会对大气环流异常和气候变化产生一定影响。14
图3.2 1961-201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均方差分布(W/m2)通过上述对平均场的分析,对近年来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气候态分布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分析感热异常就要了解感热的变化特征,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感热变化特点,对欧亚中高炜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均方差进行分析,均方差高值区代表该地区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变化剧烈,图3.2给出了 1961?201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均方差分布,可以看出欧亚高炜地区春季感热均方差随祎度增大而减小,高讳地区均方差为4~6W/m2,高值中心位于较低讳度东部及西部,我国华北地区均方差值较大,均方差值高达12W/ni2。因此,近50年欧亚中高讳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通过影响陆气之间能量交换,势必会对大气环流异常和气候变化产生一定影响。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夏季逐月东亚高空急流异常对我国降水的影响[J]. 宣守丽,张庆云,孙淑清,石春林.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06)
[2]欧亚大陆中高纬积雪消融异常对东北夏季低温的影响[J]. 陈海山,齐铎,许蓓. 大气科学. 2013(06)
[3]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与同期东海潜热通量的关系[J]. 李翠华,蔡榕硕,谭红建. 海洋学研究. 2013(01)
[4]东亚夏季风年代际进退与中国和全球温度变化的联系[J]. 钱维宏,林祥,朱亚芬. 科学通报. 2012(26)
[5]东亚季风环流演变的主要模态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的联系[J]. 郝立生,丁一汇,闵锦忠. 高原气象. 2012(04)
[6]北非感热年际变化与中国东部降水的遥相关[J]. 李超,魏建苏,孙泓川,周林义. 气象科学. 2012(04)
[7]亚欧大陆经向热力差异对亚洲季风影响的研究Ⅱ: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J]. 金燕,晏红明,严华生,周建琴.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8]北亚洲大陆冬季地表感热通量对我国江淮梅雨的影响[J]. 陈圣劼,李栋梁,何金海. 高原气象. 2012(02)
[9]欧亚北部冬季增雪“影响”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机理研究——陆面季节演变异常的“纽带”作用[J]. 穆松宁,周广庆. 大气科学. 2012(02)
[10]东亚夏季风南北进退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区域降水的影响[J]. 吕心艳,张秀芝,陈锦年. 热带气象学报. 2011(06)
硕士论文
[1]影响东亚夏季风的春季海陆热力关键区的年代际变化[D]. 郑旭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43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04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