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副高型强对流天气特征及环境参数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5 09:10
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对流天气常常漏报和错报。为了提高此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2007—2016年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地面区域自动站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苏南地区56例副高型强对流的天气特征和环境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型强对流主要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雷暴大风和强降水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出现频率最高(66%),雨强在30~79.9 mm/h的短时强降水频率(68%)最高,雷暴大风的风力多为8~9级(61%);强对流触发时间峰值在12:00—14:00时。静力稳定度方面,850与500 hPa的温差ΔT85和沙氏指数SI的中位值分别为25℃和-1℃左右,3种类型强对流的差异不大;混合型强对流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的中位值(2 510 J/kg),远大于短时强降水(1 570 J/kg)和雷暴大风(1 220 J/kg);而对流抑制有效位能CIN的中位值则是雷暴大风(160 J/kg)的最高。3种类型强对流低层水汽条件相似,1 000 hPa露点Td的中位值...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副高型强对流类型分布
根据江苏省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中雷暴预警信号的标准,将短时强降水的强度等级分为20~29.9、30~49.9、50~79.9、≥80 mm/h雷暴大风分为13.9~17.1、17.2~24.4、≥24.5 m/s来统计。47例有短时强降水的样本中,不同强度等级均有发生[图2(a)],降水强度主要集中在30~79.9 mm/h(占比68%),雨强≥80 mm/h有8例(占比17%),最大雨强为124.9 mm/h (2016年8月20日镇江句容)。46例有雷暴大风的样本中,8~9级(17.2~24.4 m/s)风发生频次最多(占比61%),最大风速达30.9 m·s-1 (11级,2013年8月11日苏州相城);10级以上大风有10例,占比22%。4例冰雹过程的直径较小,最大直径为20 mm,最小直径只有4 mm。2.3 对流触发时间特征
副高型强对流触发时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配料法”的云南短时强降水预报概念模型建立[J]. 何钰,陈小华,杨素雨,杨倩媛,孙绩华. 气象. 2018(12)
[2]“6·23”江苏阜宁EF4级龙卷超级单体风暴中尺度结构研究[J]. 周海光.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9)
[3]鲁中地区分类强对流天气环境参量特征分析[J]. 高晓梅,俞小鼎,王令军,王文波,王世杰,王新红,韩晓. 气象学报. 2018(02)
[4]短时强降水和暴雨的区别与联系[J]. 孙继松. 暴雨灾害. 2017(06)
[5]副热带高压脊线附近江苏两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J]. 张树民,缪燕,周金磊,陈铁,张琪,顾沛澍. 暴雨灾害. 2017(05)
[6]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一些基本问题[J]. 郑永光,陶祖钰,俞小鼎. 气象. 2017(06)
[7]广东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分类流型及物理量阈值[J]. 伍志方,庞古乾,郭春迓,叶爱芬. 自然灾害学报. 2016(03)
[8]广东省前汛期分区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J]. 庞古乾,伍志方,郭春迓,叶爱芬.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2)
[9]江西省三类强对流天气环境物理量对比分析[J]. 肖云,何金海,许爱华,陈云辉,万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4)
[10]基于实地灾害调研和雷达观测对“东方之星”倾覆地点附近强风的估计[J]. 孟智勇,姚聃,白兰强,郑永光,薛明,张小玲,赵坤,田付友,王明筠. 科学通报. 2016(07)
本文编号:3050751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副高型强对流类型分布
根据江苏省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中雷暴预警信号的标准,将短时强降水的强度等级分为20~29.9、30~49.9、50~79.9、≥80 mm/h雷暴大风分为13.9~17.1、17.2~24.4、≥24.5 m/s来统计。47例有短时强降水的样本中,不同强度等级均有发生[图2(a)],降水强度主要集中在30~79.9 mm/h(占比68%),雨强≥80 mm/h有8例(占比17%),最大雨强为124.9 mm/h (2016年8月20日镇江句容)。46例有雷暴大风的样本中,8~9级(17.2~24.4 m/s)风发生频次最多(占比61%),最大风速达30.9 m·s-1 (11级,2013年8月11日苏州相城);10级以上大风有10例,占比22%。4例冰雹过程的直径较小,最大直径为20 mm,最小直径只有4 mm。2.3 对流触发时间特征
副高型强对流触发时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配料法”的云南短时强降水预报概念模型建立[J]. 何钰,陈小华,杨素雨,杨倩媛,孙绩华. 气象. 2018(12)
[2]“6·23”江苏阜宁EF4级龙卷超级单体风暴中尺度结构研究[J]. 周海光.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9)
[3]鲁中地区分类强对流天气环境参量特征分析[J]. 高晓梅,俞小鼎,王令军,王文波,王世杰,王新红,韩晓. 气象学报. 2018(02)
[4]短时强降水和暴雨的区别与联系[J]. 孙继松. 暴雨灾害. 2017(06)
[5]副热带高压脊线附近江苏两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J]. 张树民,缪燕,周金磊,陈铁,张琪,顾沛澍. 暴雨灾害. 2017(05)
[6]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一些基本问题[J]. 郑永光,陶祖钰,俞小鼎. 气象. 2017(06)
[7]广东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分类流型及物理量阈值[J]. 伍志方,庞古乾,郭春迓,叶爱芬. 自然灾害学报. 2016(03)
[8]广东省前汛期分区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J]. 庞古乾,伍志方,郭春迓,叶爱芬.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2)
[9]江西省三类强对流天气环境物理量对比分析[J]. 肖云,何金海,许爱华,陈云辉,万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4)
[10]基于实地灾害调研和雷达观测对“东方之星”倾覆地点附近强风的估计[J]. 孟智勇,姚聃,白兰强,郑永光,薛明,张小玲,赵坤,田付友,王明筠. 科学通报. 2016(07)
本文编号:3050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05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