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天气型和污染背景的江淮与华南地区暖季降水雨滴谱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1 01:01
雨滴粒径分布(DSD)是降水的基本微观物理性质。全面和系统的揭示中国东部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暖季降水的雨滴谱特征,对于理解降雨微物理过程、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计和改进模式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4-2017年“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演变机理和监测预报技术研究”(OPACC)外场试验和“华南季风/台风强降水协同观测试验”在江淮和华南地区的二维雨滴谱仪(2DVD)、垂直指向雷达和PM10等观测资料,结合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天气类型下降水的DSD特征差异,并探讨空气污染对降水的影响。首先,将降水划分为对流、层云、浅层降水类型,定量分析了江淮和华南地区暖季降水微物理统计特征的差异,揭示华南地区对流性降水中各粒径尺度中雨滴浓度高于江淮,且华南地区层云降水由更高浓度的大粒子组成。在此基础上,将2014-2017年04-09月的日平均850 hPa高度场客观地分为5种环流类型,揭示暖季雨滴谱受大的相对湿度影响,即使研究区域均在陆地,五种天气型的对流性降水均呈现出“海洋性”降水特征。在不同天气型中对流性降水的雨滴谱有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对流不稳定度的影响。对流不稳定强...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研究区域示意图
线为江淮地区层云降水,红色实线为华南地区对流降水,红色点虚线为华南地区层云降水。??(b>江淮地区、华南地区降水发生频次百分比及其对降水量贡献,其中灰色柱形图为降水量。??如图3.1a所示,江淮及华南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存在差异。对流性降水中,??华南地区呈现出三峰结构,在凌晨、清晨和夜间达到峰值。江淮地区整体为双峰??结构,在凌晨和夜间达到峰值,午后有大值区。华南地区的凌晨和清晨峰值均早??于江淮地区,且强度更大。午后峰值,华南早于江淮1小时左右,峰值时间相同??但强度更大,随着太阳落山(1900?LST左右),两地区降水峰值均迅速回落。??15??
层云降水中,江淮地区凌晨峰值出现在0200?LST,此刻华南地区为谷值。??华南地区暖季对流性降水发生频次百分比高于江淮地区,约占12%,对总降水??量贡献更大,达到72?%?(图3.1b)。??3.2雨滴谱参数分布差异??3.2.1?Dm-?分布特征??50?1?1?1?1?1?1?1?1?1?1?1?1??(a)?Total??4〇?-?Mean=1.03?Mean=3.89?J??STD=0.37?STD=0.71??3〇?_?SK=0.89?SK=0.04?_??Mean=1.01?Mean=3.73??2〇?-?r—STD=0.42?STD=0.7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easonal Variations of Observed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 in East China[J]. Long WEN,Kun ZHAO,Mengyao WANG,Guifu ZH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9(04)
[2]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Southern China[J]. Yahao WU,Liping LI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7(06)
[3]1960~2013年华南地区霾污染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关键气候因子的关系[J]. 符传博,丹利,唐家翔,杨薇.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5)
[4]北京“7.21”特大暴雨环流形势极端性客观分析[J]. 赵洋洋,张庆红,杜宇,江漫,张季平. 气象学报. 2013(05)
[5]云凝结核浓度对WRF模式模拟飑线降水的影响: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对比研究[J]. 董昊,徐海明,罗亚丽. 大气科学. 2012(01)
[6]垂直指向测雨雷达的误差模拟及相互校准[J]. 陈勇,刘辉志,安俊岭,Ulrich GRSDORF,Franz H.BERGER. 大气科学. 2010(06)
[7]利用PMS的GBPP-100型雨滴谱仪观测资料确定Z-R关系[J]. 冯雷,陈宝君. 气象科学. 2009(02)
博士论文
[1]华南和江淮地区夏季风期间降水和对流的一些统计特征和个例研究[D]. 汪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4
本文编号:3056716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研究区域示意图
线为江淮地区层云降水,红色实线为华南地区对流降水,红色点虚线为华南地区层云降水。??(b>江淮地区、华南地区降水发生频次百分比及其对降水量贡献,其中灰色柱形图为降水量。??如图3.1a所示,江淮及华南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存在差异。对流性降水中,??华南地区呈现出三峰结构,在凌晨、清晨和夜间达到峰值。江淮地区整体为双峰??结构,在凌晨和夜间达到峰值,午后有大值区。华南地区的凌晨和清晨峰值均早??于江淮地区,且强度更大。午后峰值,华南早于江淮1小时左右,峰值时间相同??但强度更大,随着太阳落山(1900?LST左右),两地区降水峰值均迅速回落。??15??
层云降水中,江淮地区凌晨峰值出现在0200?LST,此刻华南地区为谷值。??华南地区暖季对流性降水发生频次百分比高于江淮地区,约占12%,对总降水??量贡献更大,达到72?%?(图3.1b)。??3.2雨滴谱参数分布差异??3.2.1?Dm-?分布特征??50?1?1?1?1?1?1?1?1?1?1?1?1??(a)?Total??4〇?-?Mean=1.03?Mean=3.89?J??STD=0.37?STD=0.71??3〇?_?SK=0.89?SK=0.04?_??Mean=1.01?Mean=3.73??2〇?-?r—STD=0.42?STD=0.7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easonal Variations of Observed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 in East China[J]. Long WEN,Kun ZHAO,Mengyao WANG,Guifu ZH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9(04)
[2]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Southern China[J]. Yahao WU,Liping LI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7(06)
[3]1960~2013年华南地区霾污染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关键气候因子的关系[J]. 符传博,丹利,唐家翔,杨薇.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5)
[4]北京“7.21”特大暴雨环流形势极端性客观分析[J]. 赵洋洋,张庆红,杜宇,江漫,张季平. 气象学报. 2013(05)
[5]云凝结核浓度对WRF模式模拟飑线降水的影响: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对比研究[J]. 董昊,徐海明,罗亚丽. 大气科学. 2012(01)
[6]垂直指向测雨雷达的误差模拟及相互校准[J]. 陈勇,刘辉志,安俊岭,Ulrich GRSDORF,Franz H.BERGER. 大气科学. 2010(06)
[7]利用PMS的GBPP-100型雨滴谱仪观测资料确定Z-R关系[J]. 冯雷,陈宝君. 气象科学. 2009(02)
博士论文
[1]华南和江淮地区夏季风期间降水和对流的一些统计特征和个例研究[D]. 汪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4
本文编号:3056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05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