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北疆近52年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发布时间:2021-03-20 23:24
  本文利用北疆38个气象站的逐日实测气象资料和涛动指数数据,在结合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六种干旱指数在北疆适用性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并结合气象学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19612012年北疆干旱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和涛动指数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六种干旱指数(相对湿润指数、Palme干旱指数,干旱侦测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中,综合气象干旱指数有较强的干旱识别能力、较低的干旱识别报错率、与历史资料有较好的吻合度且对降水变化较为敏感。因此,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能较好的反映北疆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2)过去52年,年和四季的干旱覆盖范围、干旱频次都呈减少趋势,干旱强度呈减弱趋势。干旱覆盖范围、干旱频次和干旱强度有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年际变化和年代变化)和突变特征(主要在1980s和1990s初发生突变)。四季中,夏旱最严重,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旱最轻,其中冬旱减轻最明显。空间变化上,北疆的西北地区旱情较轻,东南地区旱情严重;气候变化下,北疆大部分地区旱情逐渐减轻,其中中南部地区(乌昌地... 

【文章来源】: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疆近52年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近14年来干旱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Fig.1-2Researchprogressofdrivingmechanismofdroughtduringlastforteenyears

技术路线图,周期特征,气象因子,覆盖范围


技术路线图

空间分布,气象站,概况,空间分布


图 2-1 北疆地形概况及主要气象站空间分布Fig. 2-1 Top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Northern Xinjiang Province2.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2.3.1 趋势分析法利用大气变量的时间序列以时间(t)为自变量,以变量为因变量建立一元回归方程,既直线方程,其直线(b1)即为序列的直线变化趋势[132-133,135]。表示为0 1y ( t) a bt(2-1)式中,b1×10 为变化倾向率,单位为℃/10 a(mm/10 a、h /10 a)。式中,b1是反应气象要素的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b1<0 表示在计算时段内气象要素下降趋势,b1>0 表示气象要素呈上升趋势,b1值绝对值的大小可以度量其演变趋势上升、下降的程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5年全国旱灾及抗旱工作情况[J]. 刘洪岫.  中国防汛抗旱. 2016(01)
[2]基于标准水资源指数(SWRI)的流域水文干旱评估——以海河北系为例[J]. 翟家齐,蒋桂芹,裴源生,赵勇,肖伟华.  水利学报. 2015(06)
[3]西南地区两次严重干旱事件与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J]. 孙国武,李震坤,冯建英.  高原气象. 2014(06)
[4]西北旱区1961—2011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异[J]. 王小静,李志,赵姹,张志强.  生态学报. 2014(19)
[5]东亚北部地区气温的冬季-冬季再现特征研究[J]. 王晓娟,乔少博,沈柏竹,封国林.  物理学报. 2014(23)
[6]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J]. 陈亚宁,李稚,范煜婷,王怀军,方功焕.  地理学报. 2014(09)
[7]新疆近50 a气候的变化特征[J]. 阿帕尔·肉孜,叶尔克江·霍依哈孜,高培,高彦兵,刘海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8]基于遥感的南四湖湿地干旱响应特征研究[J]. 于泉洲,刘煜杰,梁春玲,周蕾,张祖陆,王永生.  资源科学. 2014(07)
[9]漓江流域干旱与洪涝灾害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J]. 汪疆玮,蒙吉军.  热带地理. 2014(03)
[10]北疆地区积雪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王宏伟,黄春林,郝晓华,张璞,侯金亮.  冰川冻土. 2014(03)

博士论文
[1]干旱驱动机制与评估方法研究[D]. 蒋桂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
[2]流域广义干旱风险评价与风险应对研究[D]. 翁白莎.天津大学 2012
[3]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D]. 许继军.清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西北干旱区极端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D]. 赵丽.新疆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91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091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b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