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RU数据的1901—2018年全球陆表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2 02:02
基于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单位时间序列网格数据集,1901—2018年的陆表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0.5°×0.5°,月值数据),采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趋势显著性检验、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气温进行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1)1901—2018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曼-肯德尔检验结果)分别为0.11℃/10 a(1.739),0.09℃/10 a(1.640)和0.12℃/10 a(1.807),表明全球具有较明显的升温趋势;(2)在步长为6 a,显著水平α=0.01的情况下,滑动t检验结果显示平均温和最高温的突变点为2个,最低温的突变点为3个,1964年的突变较明显;(3)北纬45°以北地区的最低温升温所涉及的范围比平均、最高温更大;(4)相比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空间差异性变化较小,1980年以来最低气温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减小趋势.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1(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01—2018年际变化分析
图3 1901—2018年际变化分析空间分析.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在各个纬度带的气候倾向率均为正值(表1),可见气候倾向率最大为0.16℃/10 a,最小为0.05℃/10 a,气温均表现为升高趋势.30°N~45°N、90°S~15°S这2个纬度带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通过了置信度为90%的显著性检验.45°N~90°N地区的升温最高,可能是人类相关活动、极地臭氧空洞及大气环流异常等多种原因所共同导致.
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在南北、东西、东南-西北、西南-东北4个方向的半方差函数值如图8(b)所示,半方差函数值在东西方向较小,其次是东南-西北方向、西南-东北方向,最大的是南北方向,由此可见气温变化受纬度影响比受经度影响大.图6 最高气温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PCC《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解读[J]. 苏勃,高学杰,效存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04)
[2]近60年中国不同气候区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J]. 张大任,郑静,范军亮,方智超,姬清元,袁叶子,刘文斐. 中国农业气象. 2019(07)
[3]基于ETCCDI指数2017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分析[J]. 尹红,孙颖.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04)
[4]半方差函数模型在滑坡、泥石流沟分布识别中的应用——以四川洪溪河流域为例[J]. 李从容,汪明,刘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02)
[5]通过气温和降水极值追踪中亚地区的气候变化(英文)[J]. 张曼,陈亚宁,沈彦俊,李宝富.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9(01)
[6]近57年舞水河流域极端温度变化特征分析[J]. 易泽,刘文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12)
[7]近50年来四川省蒲江县气候变化特征初探[J]. 左良优.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8]1961-2011a中国夏季35度以上极端高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分析[J]. 蔡文香,吴妍,卢万合,冯婧,杨学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9)
[9]天水市近63年极端温度变化特征分析[J]. 姚延锋,朱恩超,安晶,李悦,汪鸿滨. 农学学报. 2015(01)
[10]近60a河西走廊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分析[J]. 李红英,高振荣,王胜,王海燕. 干旱区地理. 2015(01)
本文编号:3132388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1(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01—2018年际变化分析
图3 1901—2018年际变化分析空间分析.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在各个纬度带的气候倾向率均为正值(表1),可见气候倾向率最大为0.16℃/10 a,最小为0.05℃/10 a,气温均表现为升高趋势.30°N~45°N、90°S~15°S这2个纬度带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通过了置信度为90%的显著性检验.45°N~90°N地区的升温最高,可能是人类相关活动、极地臭氧空洞及大气环流异常等多种原因所共同导致.
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在南北、东西、东南-西北、西南-东北4个方向的半方差函数值如图8(b)所示,半方差函数值在东西方向较小,其次是东南-西北方向、西南-东北方向,最大的是南北方向,由此可见气温变化受纬度影响比受经度影响大.图6 最高气温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PCC《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解读[J]. 苏勃,高学杰,效存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04)
[2]近60年中国不同气候区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J]. 张大任,郑静,范军亮,方智超,姬清元,袁叶子,刘文斐. 中国农业气象. 2019(07)
[3]基于ETCCDI指数2017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分析[J]. 尹红,孙颖.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04)
[4]半方差函数模型在滑坡、泥石流沟分布识别中的应用——以四川洪溪河流域为例[J]. 李从容,汪明,刘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02)
[5]通过气温和降水极值追踪中亚地区的气候变化(英文)[J]. 张曼,陈亚宁,沈彦俊,李宝富.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9(01)
[6]近57年舞水河流域极端温度变化特征分析[J]. 易泽,刘文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12)
[7]近50年来四川省蒲江县气候变化特征初探[J]. 左良优.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8]1961-2011a中国夏季35度以上极端高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分析[J]. 蔡文香,吴妍,卢万合,冯婧,杨学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9)
[9]天水市近63年极端温度变化特征分析[J]. 姚延锋,朱恩超,安晶,李悦,汪鸿滨. 农学学报. 2015(01)
[10]近60a河西走廊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分析[J]. 李红英,高振荣,王胜,王海燕. 干旱区地理. 2015(01)
本文编号:3132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3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