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基于CMIP5资料的热带大洋海温非均匀增暖及其与降水变化关系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0 19:31
  本文利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5,简称CMIP5)月平均资料、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MAP)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和英国Hadley中心(HadISST)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利用现代气象统计方法,研究了热带大洋海温不均匀增暖及其与降水变化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揭示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年平均的海温增暖不均匀特征及其成因。9个海洋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三个热带大洋的海温增暖均表现出不均匀性,增暖原因存在较大差异。热带太平洋赤道及其以北地区以海洋的动力作用为主,赤道以南地区则以大气的热力作用为主,且海水的上翻/下沉运动对海温增暖的作用在东、西太平洋之间存在差异;热带印度洋大面积海域的海温变化难以通过海气热通量交换来解释,只有相对较高纬度地区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海水的上翻/下沉运动与温度平流对海温增暖的作用比较一致;热带大西洋赤道附近地区的海温变化是表层温度平流和上翻/下沉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赤道以北的大西洋海温变化则以温度平流的作用为主,而赤道以南的大西洋海温的变化主要是海水的上翻/下沉作用引...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海温增暖、降水变化的目的和意义
    1.2 海温增暖的研究进展
    1.3 海温增暖与海气相互作用
    1.4 降水变化的研究进展
    1.5 问题的提出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
    2.2 方法
第三章 热带大洋非均匀增暖及其成因的分析
    3.1 海温非均匀增暖
        3.1.1 热带太平洋
        3.1.2 热带印度洋
        3.1.3 热带大西洋
    3.2 海温非均匀增暖的成因分析
        3.2.1 热带太平洋
        3.2.2 热带印度洋
        3.2.3 热带大西洋
    3.3 本章小结和讨论
第四章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变化与降水变化的关系及其成因的分析
    4.1 模式的选取与检验
    4.2 年平均情况
        4.2.1 热带太平洋
        4.2.2 热带印度洋
    4.3 季节平均情况
        4.3.1 热带太平洋
        4.3.2 热带印度洋
    4.4 季节平均的海温变化与降水变化位置偏差的原因探究
        4.4.1 热带太平洋
        4.4.2 热带印度洋
    4.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及各贡献因子的变化[J]. 刘珊,王辉,姜华,金啟华.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01)
[2]1951—2007年华北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J]. 张楠,苗春生,邵海燕.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06)
[3]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J]. 郑建秋,任保华,李根.  大气科学. 2009(05)
[4]Characteristics of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intensity of airsea turbulent heat fluxes over the northwest Pacific[J]. LI Gen, REN BaoHua, ZHENG JianQiu & WANG Jun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9(08)
[5]全球海洋环流模式中上层海洋对表面强迫的响应和调整 Ⅱ.年代际变率[J]. 容新尧,杨修群.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03)
[6]印度洋海气热通量交换研究[J]. 周天军,张学洪.  大气科学. 2002(02)
[7]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赵永平,陈永利,翁学传.  地球科学进展. 1997(01)
[8]大气环流的奇偶对称性(Ⅰ)理论依据和气候特征[J]. 管兆勇,徐建军,王盘兴.  气象科学. 1994(04)



本文编号:3150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50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2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