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与能见度定量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16: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在可吸入颗粒物(PMlo)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细颗粒物(PM2.s)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灰霾的发生明显特征是低能见度。而能见度所反映的污染程度更接近老百姓的感官认知,因此山东省将能见度作为技术参考性指标来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并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能见度≥10km)的天数来考核山东省17地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但是能见度是否能够准确的评价环境空气质量,至今并没有科学的解释。通过建立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与大气能见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科学的解释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与能见度的差异,并有助于大气灰霾研究,对城市能见度的评估、预测和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论文以山东省沿海城市青岛、烟台和内陆城市济南、德州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在线自动监测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和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重点研究颗粒物浓度与能见度之定量关系。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德州市监测点位和济南市监测点位PM10日均值超标天数分别为1...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采取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分析方法
第3章 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与能见度时间变化规律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山东省四城市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3.3 山东省四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和大气能见度关系研究
4.1 能见度影响因子分析
4.2 颗粒物浓度和能见度定量关系研究
4.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指标关系研究
4.4 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治理和能见度改善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AOD时空分布及与颗粒物浓度关系研究[J]. 刘泽常,杨乃浩,许夏,张清爽.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3(02)
[2]重庆市能见度影响因子的研究[J]. 蒋敏,吴婷,周雯,王斌,黄伟,余家燕,翟崇治.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3(01)
[3]苏州市能见度与影响因子关系研究[J]. 朱焱,杨金彪,朱莲芳,刘红年,张剑. 气象科学. 2011(05)
[4]苏州城区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J]. 张剑,刘红年,唐丽娟,朱焱,周志恩,蒋维楣. 环境科学研究. 2011(09)
[5]苏州市区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邹强,宋福明,张晓华,丁黄达.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1(03)
[6]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与能见度的关系[J]. 姚剑,王广华,林俊,范雪波,耿彦红,位楠楠,单健,李燕,刘卫.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04)
[7]广州市与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J]. 陈义珍,赵丹,柴发合,梁桂雄,薛志钢,王贝贝,梁永健,陈瑜,张萌.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7)
[8]济南市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 刘泽常,刘玉堂,侯鲁健,王兆军.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0(01)
[9]南阳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J]. 陈燕.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S1)
[10]鞍山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征[J]. 王绪鑫,王冀,向旬,董秀辉,刘宁微. 环境科学研究. 2009(06)
硕士论文
[1]苏南三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D]. 汤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2]济南市PM10污染特征及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D]. 李加恒.山东师范大学 2012
[3]开封市大气颗粒物日变化特征研究[D]. 路晓芳.河南大学 2012
[4]南昌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重金属形态分析[D]. 袁胜林.南昌大学 2011
[5]广州大气细粒子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对能见度影响的研究[D]. 张涛.暨南大学 2010
[6]石家庄市大气能见度变化与大气颗粒物的关系研究[D]. 张素敏.河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59700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采取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分析方法
第3章 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与能见度时间变化规律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山东省四城市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3.3 山东省四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和大气能见度关系研究
4.1 能见度影响因子分析
4.2 颗粒物浓度和能见度定量关系研究
4.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指标关系研究
4.4 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治理和能见度改善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AOD时空分布及与颗粒物浓度关系研究[J]. 刘泽常,杨乃浩,许夏,张清爽.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3(02)
[2]重庆市能见度影响因子的研究[J]. 蒋敏,吴婷,周雯,王斌,黄伟,余家燕,翟崇治.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3(01)
[3]苏州市能见度与影响因子关系研究[J]. 朱焱,杨金彪,朱莲芳,刘红年,张剑. 气象科学. 2011(05)
[4]苏州城区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J]. 张剑,刘红年,唐丽娟,朱焱,周志恩,蒋维楣. 环境科学研究. 2011(09)
[5]苏州市区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邹强,宋福明,张晓华,丁黄达.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1(03)
[6]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与能见度的关系[J]. 姚剑,王广华,林俊,范雪波,耿彦红,位楠楠,单健,李燕,刘卫.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04)
[7]广州市与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J]. 陈义珍,赵丹,柴发合,梁桂雄,薛志钢,王贝贝,梁永健,陈瑜,张萌.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7)
[8]济南市可吸入颗粒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 刘泽常,刘玉堂,侯鲁健,王兆军.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0(01)
[9]南阳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J]. 陈燕.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S1)
[10]鞍山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征[J]. 王绪鑫,王冀,向旬,董秀辉,刘宁微. 环境科学研究. 2009(06)
硕士论文
[1]苏南三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D]. 汤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2]济南市PM10污染特征及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D]. 李加恒.山东师范大学 2012
[3]开封市大气颗粒物日变化特征研究[D]. 路晓芳.河南大学 2012
[4]南昌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重金属形态分析[D]. 袁胜林.南昌大学 2011
[5]广州大气细粒子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对能见度影响的研究[D]. 张涛.暨南大学 2010
[6]石家庄市大气能见度变化与大气颗粒物的关系研究[D]. 张素敏.河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59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5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