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长江流域旱涝灾害预估

发布时间:2021-04-27 09:23
  长江流域是我国第一大流域,覆盖全国19%的国土面积,容纳全国33%的人口总数,储备全国36%的水资源量,贡献全国40%的GDP。然而近年来,在全球极端气候加剧的背景下,长江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增强,水文极端事件频发。水资源的极端波动影响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甚至国家兴衰。论文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评估流域历史及未来的气候变化,建立全流域的气象-水文耦合模拟预测系统,在此基础上预估长江流域至本世纪末干旱和洪涝的时空演变趋势。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检测了长江流域上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的气候及水文变化趋势。19562013年148个气象观测站气温及降水检测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整体的气温呈现上升趋势,降水呈现降低趋势。其中日最低气温的升高幅度高于日最高气温,分别每年升高0.021°C和0.013°C,降水总量以每年0.36 mm的趋势递减。19562013年18个水文站月观测径流趋势检测结果表明:仅有高场站、武胜站及城陵矶站的河道径流分别以每年-5.969 m3/s、-5.005 m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气候模式及降尺度
        1.2.2 干旱灾害预测评估
        1.2.3 洪涝灾害预测评估
        1.2.4 长江流域相关研究进展
    1.3 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长江流域观测气候及水文历史演化规律
    2.1 概述
    2.2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2.2.1 观测数据
        2.2.2 趋势检测
        2.2.3 突变点检测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气温变化趋势
        2.3.2 降水变化趋势
        2.3.3 径流变化趋势
        2.3.4 径流突变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江流域未来气候情景方案评估及时空降尺度
    3.1 概述
    3.2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3.2.1 研究数据
        3.2.2 降尺度算法
        3.2.3 算法改进之处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3.1 CMIP5数据模拟偏差
        3.3.2 改进的日BCSD降尺度方法效果评估
        3.3.3 降尺度后CMIP5对长江流域未来气候的预测
        3.3.4 CMIP5模型的不确定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江流域SWAT水文模型构建及气象-水文耦合模拟及预测
    4.1 概述
    4.2 SWAT模型原理
    4.3 模型方法选择
    4.4 SWAT模型数据库构建
        4.4.1 空间数据库
        4.4.2 属性数据库
    4.5 SWAT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4.5.1 评价方法
        4.5.2 日尺度率定与验证
        4.5.3 模型修改参数
    4.6 SWAT模型预测结果
        4.6.1 产水量预测
        4.6.2 土壤含水量预测
        4.6.3 河道径流预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江流域气象、水文及农业干旱时空演变综合预估
    5.1 概述
    5.2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5.2.1 研究数据
        5.2.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5.3.1 干旱强度预测
        5.3.2 干旱严重度预测
        5.3.3 干旱频率及持续时间预测
        5.3.4 干旱严重度空间趋势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非稳态洪涝频率分析的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预估
    6.1 概述
    6.2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6.2.1 研究数据
        6.2.2 研究方法
    6.3 研究结果与分析
        6.3.1 洪峰峰值变化特征
        6.3.2 洪峰频率变化特征
        6.3.3 非稳态洪涝模拟:以大通站为例
        6.3.4 长江流域主要河道回归水平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中的不足与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63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63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