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协同作用及其与我国区域降水异常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4-30 22:51
基于1979-2014年中国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差值分析等方法,重新计算了由Cao定义的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交界面指数(IIEI),在与夏季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指数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年际变化、正负异常年环流特征及其与中国区域降水的关系。得到:IIEI综合指数与东亚季风指数为正相关,与南亚季风指数为负相关,具有3-5年周期的平稳波动变化,并与夏季中国南方大部地区降水呈负相关;IIEI指数正异常年,东亚季风较南亚季风偏强,南亚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南偏西,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偏北,中国南方受东北风控制,且南海低空为偏北风,抑制了水汽向我国南方输送。我国南方主要为下沉运动,导致其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容易引起干旱;IIEI指数负异常年,东亚季风较南亚季风偏弱,南亚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东,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南,中国南方为西南风控制,且南海低空为偏南风,由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而来的水汽,经偏南气流输送至中国南方广大区域,与从北方南下的干冷气流交汇,由于异常的上升运动,引起中国南方大范围降偏多,容易导致洪...
【文章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亚洲夏季风指数的研究现状
1.2.2 亚洲夏季风系统的研究现状
1.2.3 亚洲夏季风对区域降水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说明
2.2 方法介绍
2.2.1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north检验
2.2.2 相关性分析及其显著性检验
2.2.3 差值分析t检验
2.2.4 Morlet小波分析
2.2.5 线性倾向估计
2.2.6 滑动平均
2.2.7 旱涝Z指数计算
2.2.8 整层水汽通量计算
2.2.9 大气热源Q_1计算
2.2.10 IIEI指数计算
第三章 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区域降水的时空特征
3.1 引言
3.2 夏季风指数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
3.3 中国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
3.4 小结
第四章 亚洲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南方降水的关系
4.1 引言
4.2 东亚夏季风指数和南亚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南方降水的关系
4.3 IIEI指数与中国南方降水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IIEI指数异常变化对中国区域降水的影响
5.1 引言
5.2 正、负异常年中国南方降水分布
5.3 正、负异常年垂直特征
5.4 正、负异常年环流特征
5.5 正、负异常年水汽特征
5.6 正、负异常年外强迫特征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工作与成果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盛夏高原季风指数的探讨及其对四川盆地降水的影响[J]. 庞轶舒,马振峰,杨淑群,杨小波. 高原气象. 2017(04)
[2]江淮流域6-7月极端强降水事件时空变化及环流异常[J]. 杨玮,徐敏,周顺武,罗连升. 高原气象. 2017(03)
[3]北印度夏季风与中国河套及邻近地区盛夏降水的联系[J]. 李栋梁,张茜,姚慧茹,李潇. 高原气象. 2016(06)
[4]东亚夏季风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J]. 郝立生,丁一汇,闵锦忠. 高原气象. 2016(05)
[5]1961~2009年中国季风区范围和季风降水变化[J]. 姜江,姜大膀,林一骅. 大气科学. 2015(04)
[6]一套格点化的中国区域逐日观测资料及与其它资料的对比[J]. 吴佳,高学杰.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7]近10年夏季西北地区水汽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分析[J]. 李江林,李照荣,杨建才,石延召,伏晶. 高原气象. 2012(06)
[8]有关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的定义及其特征[J]. 汤绪,陈葆德,梁萍,钱维宏. 气象学报. 2009(01)
[9]印度夏季风与中国华北降水的遥相关分析及数值模拟[J]. 刘芸芸,丁一汇. 气象学报. 2008(05)
[10]夏季亚洲季风区的水汽输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J]. 周晓霞,丁一汇,王盘兴. 气象学报. 2008(01)
本文编号:3169634
【文章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亚洲夏季风指数的研究现状
1.2.2 亚洲夏季风系统的研究现状
1.2.3 亚洲夏季风对区域降水影响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说明
2.2 方法介绍
2.2.1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north检验
2.2.2 相关性分析及其显著性检验
2.2.3 差值分析t检验
2.2.4 Morlet小波分析
2.2.5 线性倾向估计
2.2.6 滑动平均
2.2.7 旱涝Z指数计算
2.2.8 整层水汽通量计算
2.2.9 大气热源Q_1计算
2.2.10 IIEI指数计算
第三章 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区域降水的时空特征
3.1 引言
3.2 夏季风指数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
3.3 中国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
3.4 小结
第四章 亚洲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南方降水的关系
4.1 引言
4.2 东亚夏季风指数和南亚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南方降水的关系
4.3 IIEI指数与中国南方降水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IIEI指数异常变化对中国区域降水的影响
5.1 引言
5.2 正、负异常年中国南方降水分布
5.3 正、负异常年垂直特征
5.4 正、负异常年环流特征
5.5 正、负异常年水汽特征
5.6 正、负异常年外强迫特征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工作与成果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盛夏高原季风指数的探讨及其对四川盆地降水的影响[J]. 庞轶舒,马振峰,杨淑群,杨小波. 高原气象. 2017(04)
[2]江淮流域6-7月极端强降水事件时空变化及环流异常[J]. 杨玮,徐敏,周顺武,罗连升. 高原气象. 2017(03)
[3]北印度夏季风与中国河套及邻近地区盛夏降水的联系[J]. 李栋梁,张茜,姚慧茹,李潇. 高原气象. 2016(06)
[4]东亚夏季风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J]. 郝立生,丁一汇,闵锦忠. 高原气象. 2016(05)
[5]1961~2009年中国季风区范围和季风降水变化[J]. 姜江,姜大膀,林一骅. 大气科学. 2015(04)
[6]一套格点化的中国区域逐日观测资料及与其它资料的对比[J]. 吴佳,高学杰.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7]近10年夏季西北地区水汽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分析[J]. 李江林,李照荣,杨建才,石延召,伏晶. 高原气象. 2012(06)
[8]有关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的定义及其特征[J]. 汤绪,陈葆德,梁萍,钱维宏. 气象学报. 2009(01)
[9]印度夏季风与中国华北降水的遥相关分析及数值模拟[J]. 刘芸芸,丁一汇. 气象学报. 2008(05)
[10]夏季亚洲季风区的水汽输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J]. 周晓霞,丁一汇,王盘兴. 气象学报. 2008(01)
本文编号:3169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6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