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过去千年亚洲夏季风子系统关系的多尺度变化与归因

发布时间:2021-05-15 14:49
  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简称CESM)模拟的过去千年的气候模拟结果CESM-LME(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Last Millennium Ensemble)进行了亚洲夏季风三个子系统(东亚夏季风、印度夏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在过去千年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在验证模拟资料可靠性的基础上,采用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分解(MV-EOF)方法分析了工业革命前、后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的时空特征,并对各个子季风系统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归因分析,初步阐释了过去千年亚洲夏季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情况、各子季风系统间的关系及其主控因子。本文首先将CESM-LME中13个全强迫试验中的夏季(68月)降水率、海平面气压和风场进行了集合平均,并计算19582000年时段内的气候平均态,并与ERA-40再分析资料的结果进行比对,发现降水场的空间相关系数达到了0.73,海平面气压场的空间相关系数达到了0.76,200h Pa环流场的空间相关系数达到了0.82,850h...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亚洲夏季风研究现状
        1.2.2 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1.2.3 过去千年气候模拟研究进展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研究区域、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
    2.2 数据
        2.2.1 CESM-LME模拟数据
        2.2.2 ERA-40再分析资料
    2.3 模式性能验证
    2.4 研究方法
        2.4.1 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
        2.4.2 滑动平均
        2.4.3 相关分析
第3章 过去千年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
    3.1 亚洲夏季风及其各子系统的空间模态
        3.1.1 亚洲夏季风的空间模态
        3.1.2 东亚夏季风的空间模态
        3.1.3 印度夏季风的空间模态
        3.1.4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空间模态
    3.2 亚洲季风子系统的时间结构
        3.2.1 亚洲夏季风PC1的时间特征
        3.2.2 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变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时空变化的归因
    4.1 东亚夏季风时空变化的归因
        4.1.1 工业革命前
        4.1.2 工业革命后
    4.2 印度夏季风时空变化的归因
        4.2.1 工业革命前
        4.2.2 工业革命后
    4.3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时空变化的归因
        4.3.1 工业革命前
        4.3.2 工业革命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归因
    5.1 东亚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的关系
        5.1.1 工业革命前
        5.1.2 工业革命后
    5.2 东亚夏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关系
        5.2.1 工业革命前
        5.2.2 工业革命后
    5.3 印度夏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关系
        5.3.1 工业革命前
        5.3.2 工业革命后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树轮资料集成重建的过去2000年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变化[J]. 史锋,杨保,冯娟,李建平,杨凤梅,郭正堂.  第四纪研究. 2015 (05)
[2]过去2000年东亚夏季风降水百年际变化特征及成因的模拟研究[J]. 孙炜毅,刘健,王志远.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7)
[3]神农架石笋记录的近200年东亚季风变化及其ENSO响应[J]. 赵侃,陈仕涛,崔英方,汪永进,程海.  地理研究. 2015(01)
[4]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古气候的新认识[J]. 张永香,陈克垚,邵雪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01)
[5]古气候模拟[J]. 王绍武,罗勇,赵宗慈,闻新宇,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04)
[6]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特征的比较[J]. 李汀,琚建华.  气象学报. 2013(03)
[7]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冬季风年际变率的减弱及可能成因[J]. 贺圣平.  科学通报. 2013(08)
[8]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J]. 丁一汇,孙颖,刘芸芸,司东,王遵娅,朱玉祥,柳艳菊,宋亚芳,张锦.  大气科学. 2013(02)
[9]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基本模态特征分析[J]. 刘芸芸,丁一汇.  大气科学. 2012(04)
[10]泛亚洲季风区:定义、降水主模态及其变异特征[J]. 高雅,王会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04)



本文编号:3187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187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