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内蒙古雪灾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21-06-18 20:31
  内蒙古地处我国的最北端,冬季气候严寒,且降雪多,容易造成积雪,因而雪灾发生的概率极大,又因为内蒙古牧场广阔,以放牧为生的牧民人口众多,故而—旦有雪灾发生,人们的经济、物质、人员的损失将会很大。因此,针对内蒙古雪灾的风险评估研究,可以及时的分析内蒙古雪灾各地区的雪灾发生风险等级,从而使政府甚至个人可以积极的做好应对雪灾的防御措施。本文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以及雪灾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内蒙古的雪灾风险评估模型,分别从内蒙古雪灾的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最后进行了内蒙古雪灾灾情的风险区划,其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的分析结果得出:本文选取公路密度来表示孕灾环境敏感性,从整体上看,内蒙古北部大部分地区的孕灾环境敏感性大于南部区域;特别是内蒙古中部和赤峰通辽的南部地区其孕灾环境敏感性较低。内蒙古孕灾环境敏感性最低的区域集中在乌海市、巴彦淖尔盟的临河市、五原县一带,以及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集宁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孕灾环境敏感性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分布在巴彦淖尔盟的乌拉特后旗和乌拉特中旗、鄂尔多斯的西部地区、包头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蒙古雪灾风险评估


图2-2内蒙古年平均气温分布??Fig.?2-2?Distribution?of?annual?mean?air?temperature?in?Inner?MongoUa??7??

植被类型图,内蒙古,降水量分布,植被类型


中国草地资源图,并利用gis手段得出内蒙古植被类型示意图,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由??西南向的干旱向东北向的湿润递变的分异,出现了荒漠、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草甸等不同的自然景观(图2-4),由于内蒙古横跨地域较广,其气候类型差异较大,??故而植被景观分带较明显,自西向东,由荒漠逐渐过度为草甸。分析可知,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两种类型并不常见于内蒙古,仅在阿兰山盟和锡林郭勒盟的一小片区??域出现过。而经过如下图示可看出,锡林郭勒盟的草原类型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草??甸草原为主,部分地区则为低地草甸类。??8??

内蒙古,社会经济,植被类型,示意图


(1)内蒙古的人口密度分布??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鬧,由于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因此生产生活方式不尽相同,??使得各个盟市的人曰分布较不均匀(图2-5)。本文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2015》??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出如下的内蒙古的人口密度分布图。由图可知,内蒙古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自治区的中部和东南部,而且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密度在0-20人/km2,??而人曰集中的地区多为盟市的政府驻地,相较而言,呼包鄂、通江、赤峰的人曰密度??比较大,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其人口密度为:754/km2。??包头市的人口密度居第二位,呼和浩特市次么居第三,其人口密度:618/細2?(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5)。??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地貌形态总体特征的GIS识别分析[J]. 曹伟超,陶和平,孔博,刘斌涛,孙玉莲.  水土保持通报. 2011(04)
[2]县级尺度下雪灾风险评价方法[J]. 陈彦清,杨建宇,苏伟,张晓东,黄健熙,苏晓慧,严泰来.  农业工程学报. 2010(S2)
[3]青海高原雪灾风险度评价模型与风险区划探讨[J]. 何永清,周秉荣,张海静,肖建设.  草业科学. 2010(11)
[4]上海沿海六区县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J]. 石勇,孙蕾,石纯,许世远,孙阿丽,王军.  自然灾害学报. 2010(03)
[5]基于小尺度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J]. 尹占娥,许世远,殷杰,王军.  地理学报. 2010(05)
[6]基于GIS的松花江干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J]. 蒋新宇,范久波,张继权,佟志军,刘兴朋.  灾害学. 2009(03)
[7]上海市灾害综合风险定量评估研究[J]. 殷杰,尹占娥,许世远.  地理科学. 2009(03)
[8]基于GIS技术的广东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J]. 宫清华,黄光庆,郭敏,张俊香.  自然灾害学报. 2009(01)
[9]1975-2004年中国湿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J]. 申双和,张方敏,盛琼.  农业工程学报. 2009(01)
[10]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述评Ⅰ——指标体系[J]. 黄蕙,温家洪,司瑞洁,尹占娥.  灾害学. 2008(02)

博士论文
[1]天津市滨海新区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D]. 胡蓓蓓.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雪灾灾情评价与等级区划研究[D]. 董芳蕾.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37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37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