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梅雨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8 21:14
利用湖北省梅雨监测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新百项指数和NCEP/NCAR环流资料,分析了2020年湖北梅雨异常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 2020年湖北梅雨持续时间异常长,为54 d,仅次于1996年;梅雨量异常多、强度强、雨日率大,均为1961年以来第1位。(2)高空西风急流、副热带高压、夏季风系统的冬夏调整季节性进程早,是造成湖北入梅早的主要原因。西风急流和副热带高压在7月下旬北跳,较常年时间偏晚,导致了出梅晚。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持续时间异常长。(3)在前冬El Ni?o事件、春夏热带印度洋海温偏暖和北大西洋三极子负位相的共同影响下,欧亚中高纬经向环流发展,冷空气活跃,副热带高压强且位置稳定,西侧水汽输送强,冷暖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交汇,造成湖北省梅雨量异常偏多。
【文章来源】:暴雨灾害. 2020,39(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20年6月8日—7月31日长江流域累计降水量(单位:mm)
陶诗言等(1958)指出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有着密切相关。平均而言,这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起始和结束(李崇银等,2004;董丽娜等,2010)。图2给出了2020年东亚(90°—130°E平均)上空200 h Pa西风急流随时间变化图。分析可知,5月底东亚上空的西风急流已开始北跳至35°N以北,中心强度大于35 m·s-1,北跳时间较平均时间(6月上旬)偏早。6月上旬前期西风急流经历了短暂的减弱阶段,风速甚至不足30 m·s-1,于6月8日再次加强,并稳定维持,直至7月下旬再一次发生明显北跳,这比平均时间(7月初)偏晚。正是这6月北跳早7月北跳晚,为湖北省入梅早、出梅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宣守丽等(2011)的研究指出,6月淮河流域降水偏多的环流特征为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比气候态偏北;7—8月淮河流域降水偏多的环流特征为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比同期气候态偏南。意味着,夏季逐月西风急流位置不同,对江淮流域降水造成的影响有差异。那么,2020年西风急流南北位置与常年平均(图2中红色虚线)相比:6月偏北、7月偏南、8月上旬接近常年。这样有利于江淮6、7月降水偏多,造成湖北在6—7月持续降水,梅雨期长且雨带稳定维持。西风急流轴位置的变化和副高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关系,急流的北抬有利于副高的北跳,而副高北跳与我国东部地区雨带位置直接相关。气候态下,夏季副高有两次明显的季节性北跳,第一次北跳,长江中下游入梅;第二次北跳,梅雨结束。《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湖北梅雨期副高脊线活动范围为:南界≥19°N,北界≤26°N,即当脊线≥19°N,利于湖北入梅;而脊线在19—26°N之间,利于湖北梅雨维持。常年平均,副高脊线在6月2日越过19°N,在7月20日越过26°N。图3给出了2020年西太副高脊线(110°—150°E)、脊线西段(110°—130°E)随时间变化图。这里采用了两种副高脊线定义,主要差别在于经度范围,一个是110°—150°E范围即从西太平洋副高主体向西伸展过来的脊线,另一个是110°—130°E范围,取自副高西段,正好是位于东亚大陆上空,能更加直接地影响长江中下游天气气候,在一定程度上与前者有着南北位置的差异。2020年副高脊线于5月28日已北跳至19°N以北且稳定维持,西段也在5月30日越过了19°N,这比常年平均时间偏早。但副高西段脊线在6月上旬有所回落,于6月8日之后再次北抬至19°N以北并稳定维持,此时环流条件利于湖北入梅。之后,副高脊线维持在19°—26°N之间,于7月21日北跳至26°N以北,但脊线西段受冷涡影响,迟迟未北跳,直至7月28日才越过26°N。可以看出,副高脊线西段的两次北跳与湖北省梅雨入出梅时间匹配好,略早于梅雨1~3 d。正是副高脊线西段长时间维持在19°—26°N之间,造成湖北梅雨稳定维持。
西风急流轴位置的变化和副高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关系,急流的北抬有利于副高的北跳,而副高北跳与我国东部地区雨带位置直接相关。气候态下,夏季副高有两次明显的季节性北跳,第一次北跳,长江中下游入梅;第二次北跳,梅雨结束。《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湖北梅雨期副高脊线活动范围为:南界≥19°N,北界≤26°N,即当脊线≥19°N,利于湖北入梅;而脊线在19—26°N之间,利于湖北梅雨维持。常年平均,副高脊线在6月2日越过19°N,在7月20日越过26°N。图3给出了2020年西太副高脊线(110°—150°E)、脊线西段(110°—130°E)随时间变化图。这里采用了两种副高脊线定义,主要差别在于经度范围,一个是110°—150°E范围即从西太平洋副高主体向西伸展过来的脊线,另一个是110°—130°E范围,取自副高西段,正好是位于东亚大陆上空,能更加直接地影响长江中下游天气气候,在一定程度上与前者有着南北位置的差异。2020年副高脊线于5月28日已北跳至19°N以北且稳定维持,西段也在5月30日越过了19°N,这比常年平均时间偏早。但副高西段脊线在6月上旬有所回落,于6月8日之后再次北抬至19°N以北并稳定维持,此时环流条件利于湖北入梅。之后,副高脊线维持在19°—26°N之间,于7月21日北跳至26°N以北,但脊线西段受冷涡影响,迟迟未北跳,直至7月28日才越过26°N。可以看出,副高脊线西段的两次北跳与湖北省梅雨入出梅时间匹配好,略早于梅雨1~3 d。正是副高脊线西段长时间维持在19°—26°N之间,造成湖北梅雨稳定维持。东亚夏季风的北推是梅雨降水水汽来源的动力,入梅、出梅的早晚与东亚夏季风的季节进程密切相关。图4给出了2020年湖北省(107.5°—117.5°E平均)上空850 h Pa经向风时间-纬度剖面图。分析可知,经向风(大于4 m·s-1)于6月8日已经北推至29°N以北,此时降水中心位于江南地区,受雨带北界影响,湖北入梅;10日之后夏季风再一次增强,降水中心北推至长江流域中下游,直至7月22日,湖北省上空大部为偏南风,梅雨维持稳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6年我国梅雨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J]. 赵俊虎,陈丽娟,王东阡. 大气科学. 2018(05)
[2]2011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及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的联系[J]. 朱伟军,潘佳,周兵,王燕娜. 大气科学学报. 2016(01)
[3]淮河流域汛期暴雨与西太平洋海温关系[J]. 刘倪,叶金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05)
[4]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J]. 陈丽娟,袁媛,杨明珠,左金清,李维京. 应用气象学报. 2013(05)
[5]21世纪长江中下游梅雨的新特征及成因分析[J]. 蒋薇,高辉. 气象. 2013(09)
[6]江淮梅雨区域入、出梅划分及其特征分析[J]. 黄青兰,王黎娟,李熠,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2012(05)
[7]夏季东亚高空急流月际变化与淮河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J]. 宣守丽,张庆云,孙淑清.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02)
[8]初夏至盛夏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与江淮出梅的关系[J]. 董丽娜,郭品文,张福颖. 大气科学学报. 2010(01)
[9]2000年以来江淮梅雨带北移的可能成因分析[J]. 胡娅敏,丁一汇. 气象. 2009(12)
[10]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关系[J]. 张耀存,况雪源. 暴雨灾害. 2008(02)
本文编号:3237394
【文章来源】:暴雨灾害. 2020,39(06)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2020年6月8日—7月31日长江流域累计降水量(单位:mm)
陶诗言等(1958)指出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有着密切相关。平均而言,这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起始和结束(李崇银等,2004;董丽娜等,2010)。图2给出了2020年东亚(90°—130°E平均)上空200 h Pa西风急流随时间变化图。分析可知,5月底东亚上空的西风急流已开始北跳至35°N以北,中心强度大于35 m·s-1,北跳时间较平均时间(6月上旬)偏早。6月上旬前期西风急流经历了短暂的减弱阶段,风速甚至不足30 m·s-1,于6月8日再次加强,并稳定维持,直至7月下旬再一次发生明显北跳,这比平均时间(7月初)偏晚。正是这6月北跳早7月北跳晚,为湖北省入梅早、出梅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宣守丽等(2011)的研究指出,6月淮河流域降水偏多的环流特征为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比气候态偏北;7—8月淮河流域降水偏多的环流特征为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比同期气候态偏南。意味着,夏季逐月西风急流位置不同,对江淮流域降水造成的影响有差异。那么,2020年西风急流南北位置与常年平均(图2中红色虚线)相比:6月偏北、7月偏南、8月上旬接近常年。这样有利于江淮6、7月降水偏多,造成湖北在6—7月持续降水,梅雨期长且雨带稳定维持。西风急流轴位置的变化和副高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关系,急流的北抬有利于副高的北跳,而副高北跳与我国东部地区雨带位置直接相关。气候态下,夏季副高有两次明显的季节性北跳,第一次北跳,长江中下游入梅;第二次北跳,梅雨结束。《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湖北梅雨期副高脊线活动范围为:南界≥19°N,北界≤26°N,即当脊线≥19°N,利于湖北入梅;而脊线在19—26°N之间,利于湖北梅雨维持。常年平均,副高脊线在6月2日越过19°N,在7月20日越过26°N。图3给出了2020年西太副高脊线(110°—150°E)、脊线西段(110°—130°E)随时间变化图。这里采用了两种副高脊线定义,主要差别在于经度范围,一个是110°—150°E范围即从西太平洋副高主体向西伸展过来的脊线,另一个是110°—130°E范围,取自副高西段,正好是位于东亚大陆上空,能更加直接地影响长江中下游天气气候,在一定程度上与前者有着南北位置的差异。2020年副高脊线于5月28日已北跳至19°N以北且稳定维持,西段也在5月30日越过了19°N,这比常年平均时间偏早。但副高西段脊线在6月上旬有所回落,于6月8日之后再次北抬至19°N以北并稳定维持,此时环流条件利于湖北入梅。之后,副高脊线维持在19°—26°N之间,于7月21日北跳至26°N以北,但脊线西段受冷涡影响,迟迟未北跳,直至7月28日才越过26°N。可以看出,副高脊线西段的两次北跳与湖北省梅雨入出梅时间匹配好,略早于梅雨1~3 d。正是副高脊线西段长时间维持在19°—26°N之间,造成湖北梅雨稳定维持。
西风急流轴位置的变化和副高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关系,急流的北抬有利于副高的北跳,而副高北跳与我国东部地区雨带位置直接相关。气候态下,夏季副高有两次明显的季节性北跳,第一次北跳,长江中下游入梅;第二次北跳,梅雨结束。《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湖北梅雨期副高脊线活动范围为:南界≥19°N,北界≤26°N,即当脊线≥19°N,利于湖北入梅;而脊线在19—26°N之间,利于湖北梅雨维持。常年平均,副高脊线在6月2日越过19°N,在7月20日越过26°N。图3给出了2020年西太副高脊线(110°—150°E)、脊线西段(110°—130°E)随时间变化图。这里采用了两种副高脊线定义,主要差别在于经度范围,一个是110°—150°E范围即从西太平洋副高主体向西伸展过来的脊线,另一个是110°—130°E范围,取自副高西段,正好是位于东亚大陆上空,能更加直接地影响长江中下游天气气候,在一定程度上与前者有着南北位置的差异。2020年副高脊线于5月28日已北跳至19°N以北且稳定维持,西段也在5月30日越过了19°N,这比常年平均时间偏早。但副高西段脊线在6月上旬有所回落,于6月8日之后再次北抬至19°N以北并稳定维持,此时环流条件利于湖北入梅。之后,副高脊线维持在19°—26°N之间,于7月21日北跳至26°N以北,但脊线西段受冷涡影响,迟迟未北跳,直至7月28日才越过26°N。可以看出,副高脊线西段的两次北跳与湖北省梅雨入出梅时间匹配好,略早于梅雨1~3 d。正是副高脊线西段长时间维持在19°—26°N之间,造成湖北梅雨稳定维持。东亚夏季风的北推是梅雨降水水汽来源的动力,入梅、出梅的早晚与东亚夏季风的季节进程密切相关。图4给出了2020年湖北省(107.5°—117.5°E平均)上空850 h Pa经向风时间-纬度剖面图。分析可知,经向风(大于4 m·s-1)于6月8日已经北推至29°N以北,此时降水中心位于江南地区,受雨带北界影响,湖北入梅;10日之后夏季风再一次增强,降水中心北推至长江流域中下游,直至7月22日,湖北省上空大部为偏南风,梅雨维持稳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6年我国梅雨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J]. 赵俊虎,陈丽娟,王东阡. 大气科学. 2018(05)
[2]2011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及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的联系[J]. 朱伟军,潘佳,周兵,王燕娜. 大气科学学报. 2016(01)
[3]淮河流域汛期暴雨与西太平洋海温关系[J]. 刘倪,叶金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05)
[4]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J]. 陈丽娟,袁媛,杨明珠,左金清,李维京. 应用气象学报. 2013(05)
[5]21世纪长江中下游梅雨的新特征及成因分析[J]. 蒋薇,高辉. 气象. 2013(09)
[6]江淮梅雨区域入、出梅划分及其特征分析[J]. 黄青兰,王黎娟,李熠,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2012(05)
[7]夏季东亚高空急流月际变化与淮河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J]. 宣守丽,张庆云,孙淑清.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02)
[8]初夏至盛夏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与江淮出梅的关系[J]. 董丽娜,郭品文,张福颖. 大气科学学报. 2010(01)
[9]2000年以来江淮梅雨带北移的可能成因分析[J]. 胡娅敏,丁一汇. 气象. 2009(12)
[10]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关系[J]. 张耀存,况雪源. 暴雨灾害. 2008(02)
本文编号:3237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3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