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8年河西走廊寒潮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9 12:05
寒潮是我国北方地区冬、春、秋季节常见气象灾害之一,产生的危害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且处于寒潮影响的重要区域,揭示河西走廊寒潮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可以为农牧业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基于1961-2018年河西走廊12个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数据统计和空间可视化表达方法,分析近60a河西走廊寒潮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北极涛动(AO)异常与寒潮频次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河西走廊的寒潮主要发生在10月至4月,其中11月、12月、4月为寒潮高发时期,近60a河西走廊寒潮频次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明显的低值,下降趋势在季节上表现为秋季>春季>冬季;河西走廊寒潮发生频次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西部地区最多,东部地区居中,中部地区最少;北极涛动(AO)强弱与河西走廊寒潮频次变化具有时空响应关系,当AO处于负相位时,河西走廊各气象站寒潮发生频次较多,并且在河西走廊东部和西部表现的较为明显。
【文章来源】:冰川冻土. 2020,42(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河西走廊地形及气象站点分布
通过对河西走廊不同区域寒潮频次进行MannKendall突变分析得到,河西走廊中部和西部在1972年之后,UF曲线始终低于零值参考线,表明寒潮频次在此期间呈现一种减少的态势。在东部1989-1998年、西部1984-2011年UF曲线甚至低于0.05显著性检验线,表明在这些时期寒潮频次减少趋势显著[图2(b),2(d),2(f)]。2.1.2 不同季节寒潮频次的年际变化
从同一区域不同季节寒潮频次年际变化趋势来看(图3),河西走廊寒潮频次下降趋势秋季>春季>冬季。在春季,从5a滑动平均曲线中可知,河西走廊东部、中部和西部寒潮发生频次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明显的低值,这与年变化中寒潮频次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其中东部地区寒潮频次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寒潮发生频次均较多,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低值之后,总体上寒潮频次变化不大;中部地区寒潮频次变化幅度较小,寒潮频次在0~4次之间;西部地区寒潮频次在0~6次之间,其中1961年、1988年寒潮频次分别为6次、0次,是近60a年春季寒潮频次年际振幅最大值。在秋季,河西走廊中部和西部寒潮频次下降趋势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东部地区下降趋势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下降趋势分别为-0.20次·(10a)-1(P<0.05),-0.22次·(10a)-1(P<0.05),-0.88次·(10a)-1。其中东部地区寒潮频次处于0~4.9次之间,在20世纪60年代寒潮发生频次最多,在21世纪初寒潮发生频次最少;中部地区寒潮频次在0~4次之间,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期寒潮发生频次较多,之后为波动的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寒潮发生频次在0~6次之间,20世纪60年代寒潮发生频次较多,21世纪初寒潮发生频次较少。在冬季,河西走廊中部和西部地区寒潮频次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寒潮频次呈下降趋势,但是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5a滑动平均曲线变化不大,而西部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寒潮频次出现较低值。2.1.3 寒潮频次的月际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61-2016年新疆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气候特征及变化[J]. 江远安,尹宜舟,樊静,刘精,贾孜拉,余行杰. 冰川冻土. 2018(03)
[2]基于小波分析的山东寒潮强弱变化特征研究[J]. 黄炜楠,李雪,董胜.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3)
[3]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寒潮过程频数及强度气候特征[J]. 毛炜峄,陈颖. 干旱气象. 2016(03)
[4]辽宁区域性冷空气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J]. 阎琦,田莉,李爽,崔锦. 冰川冻土. 2016(02)
[5]春季北极涛动对南海气候的影响[J]. 屈静玄,龚道溢,李桑. 科学通报. 2015(24)
[6]中国冬季积雪变异及其与北极涛动的联系[J]. 张若楠,张人禾,左志燕. 大气科学. 2015(03)
[7]近53年内蒙古寒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刘宪锋,朱秀芳,潘耀忠,李双双,张东海,刘焱序. 地理学报. 2014(07)
[8]1961-2010年东北地区寒潮活动的时空特征分析[J]. 孟祥君,吴正方,杜海波,王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1)
[9]南疆近60a来寒潮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满苏尔·沙比提. 自然资源学报. 2012(12)
[10]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孟秀敬,张士锋,张永勇. 地理学报. 2012(11)
本文编号:3237778
【文章来源】:冰川冻土. 2020,42(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河西走廊地形及气象站点分布
通过对河西走廊不同区域寒潮频次进行MannKendall突变分析得到,河西走廊中部和西部在1972年之后,UF曲线始终低于零值参考线,表明寒潮频次在此期间呈现一种减少的态势。在东部1989-1998年、西部1984-2011年UF曲线甚至低于0.05显著性检验线,表明在这些时期寒潮频次减少趋势显著[图2(b),2(d),2(f)]。2.1.2 不同季节寒潮频次的年际变化
从同一区域不同季节寒潮频次年际变化趋势来看(图3),河西走廊寒潮频次下降趋势秋季>春季>冬季。在春季,从5a滑动平均曲线中可知,河西走廊东部、中部和西部寒潮发生频次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明显的低值,这与年变化中寒潮频次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其中东部地区寒潮频次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寒潮发生频次均较多,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低值之后,总体上寒潮频次变化不大;中部地区寒潮频次变化幅度较小,寒潮频次在0~4次之间;西部地区寒潮频次在0~6次之间,其中1961年、1988年寒潮频次分别为6次、0次,是近60a年春季寒潮频次年际振幅最大值。在秋季,河西走廊中部和西部寒潮频次下降趋势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东部地区下降趋势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下降趋势分别为-0.20次·(10a)-1(P<0.05),-0.22次·(10a)-1(P<0.05),-0.88次·(10a)-1。其中东部地区寒潮频次处于0~4.9次之间,在20世纪60年代寒潮发生频次最多,在21世纪初寒潮发生频次最少;中部地区寒潮频次在0~4次之间,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期寒潮发生频次较多,之后为波动的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寒潮发生频次在0~6次之间,20世纪60年代寒潮发生频次较多,21世纪初寒潮发生频次较少。在冬季,河西走廊中部和西部地区寒潮频次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寒潮频次呈下降趋势,但是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5a滑动平均曲线变化不大,而西部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寒潮频次出现较低值。2.1.3 寒潮频次的月际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61-2016年新疆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气候特征及变化[J]. 江远安,尹宜舟,樊静,刘精,贾孜拉,余行杰. 冰川冻土. 2018(03)
[2]基于小波分析的山东寒潮强弱变化特征研究[J]. 黄炜楠,李雪,董胜.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3)
[3]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寒潮过程频数及强度气候特征[J]. 毛炜峄,陈颖. 干旱气象. 2016(03)
[4]辽宁区域性冷空气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J]. 阎琦,田莉,李爽,崔锦. 冰川冻土. 2016(02)
[5]春季北极涛动对南海气候的影响[J]. 屈静玄,龚道溢,李桑. 科学通报. 2015(24)
[6]中国冬季积雪变异及其与北极涛动的联系[J]. 张若楠,张人禾,左志燕. 大气科学. 2015(03)
[7]近53年内蒙古寒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刘宪锋,朱秀芳,潘耀忠,李双双,张东海,刘焱序. 地理学报. 2014(07)
[8]1961-2010年东北地区寒潮活动的时空特征分析[J]. 孟祥君,吴正方,杜海波,王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1)
[9]南疆近60a来寒潮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满苏尔·沙比提. 自然资源学报. 2012(12)
[10]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孟秀敬,张士锋,张永勇. 地理学报. 2012(11)
本文编号:3237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3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