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黄河中下游地区应对气候干旱化的农业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3 11:18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还是我国历史上各种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而我国传统农业技术体系正是在应对各种气候变化,尤其是在与以旱灾为主的灾害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隋朝和唐代中期以前,该地区的气候以温暖为主,后期逐渐转变为干冷,呈现干旱化趋势。为应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干旱化,隋唐时期主要通过调整旱地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农业抗旱减灾技术和兴建农田水利工程等,使耐旱的粟、麦、黍等旱地作物得到发展;通过兴修郑白渠、成国渠、永丰渠等水利工程,革新翻车、筒车、水车等提灌工具,使灌溉农业迅猛发展。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抗旱保墒技术、轮作复种技术、劳动工具制作和农田水利技术更加成熟,农业减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提高农业生产以及减轻气候灾害威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提供了借鉴。
【文章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6(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合理的旱作种植结构
(一)粟
(二)麦
(三)黍
二、完备的农业技术体系
(一)成熟的抗旱保墒技术
(二)轮作复种技术发展
(三)农田水利工具改进
三、发达的灌溉农业
(一)人工渠道与农田水利
(二)水利工程与引黄灌溉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后期藩镇主持下的农田水利建设[J]. 李志刚. 古今农业. 2016(02)
[2]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初步研究[J]. 贾兵强. 农业考古. 2014(03)
[3]隋唐时期山东农作物的种植和分布[J]. 李取勉. 农业考古. 2012(04)
[4]隋唐农业区发展原因探析[J]. 刘磐修.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2(04)
[5]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J]. 马雪芹. 宁夏社会科学. 2001(05)
[6]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续)[J]. 华林甫. 中国农史. 1990(03)
[7]试论气候变迁对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经济的影响[J]. 倪根金. 农业考古. 1988(01)
[8]我国北方旱地用养结合的历史经验[J]. 曹隆恭,咸金山. 中国农史. 1985(04)
[9]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J]. 邹逸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03)
[10]水利建设与“开元、天宝盛世”[J]. 潘京京. 曲靖师专. 1982(00)
硕士论文
[1]历史朝代兴替的气候冷暖变化背景[D]. 山克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2]隋唐山东农业地理[D]. 任显坤.西北师范大学 2009
[3]唐代河南地区农业研究[D]. 赵航.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44839
【文章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6(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合理的旱作种植结构
(一)粟
(二)麦
(三)黍
二、完备的农业技术体系
(一)成熟的抗旱保墒技术
(二)轮作复种技术发展
(三)农田水利工具改进
三、发达的灌溉农业
(一)人工渠道与农田水利
(二)水利工程与引黄灌溉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后期藩镇主持下的农田水利建设[J]. 李志刚. 古今农业. 2016(02)
[2]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初步研究[J]. 贾兵强. 农业考古. 2014(03)
[3]隋唐时期山东农作物的种植和分布[J]. 李取勉. 农业考古. 2012(04)
[4]隋唐农业区发展原因探析[J]. 刘磐修.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2(04)
[5]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J]. 马雪芹. 宁夏社会科学. 2001(05)
[6]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续)[J]. 华林甫. 中国农史. 1990(03)
[7]试论气候变迁对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经济的影响[J]. 倪根金. 农业考古. 1988(01)
[8]我国北方旱地用养结合的历史经验[J]. 曹隆恭,咸金山. 中国农史. 1985(04)
[9]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J]. 邹逸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03)
[10]水利建设与“开元、天宝盛世”[J]. 潘京京. 曲靖师专. 1982(00)
硕士论文
[1]历史朝代兴替的气候冷暖变化背景[D]. 山克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2]隋唐山东农业地理[D]. 任显坤.西北师范大学 2009
[3]唐代河南地区农业研究[D]. 赵航.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44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4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