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温带雨养泥炭沼泽湿地地下部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6-27 14:25
为研究北方泥炭沼泽湿地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浓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欧洲北部典型雨养泥炭地贝尔山湿地(BBM)和舒特兹山湿地(SBM)两个采样点,通过原位采集泥炭剖面温室气体、孔隙水以及土壤样品,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碳氮同位素技术,探讨泥炭土壤的分解程度及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BBM采样点地下部的CO2浓度变化规律总体呈现随深度波动减少趋势,值多在3000μmol/L附近波动,最大值为4210.74μmol/L(120 cm),SBM采样点的CO2浓度随深度先增后减,60 cm以上在1800μmol/L附近波动,60 cm以下在3000μmol/L附近波动,最大值为4191.94μmol/L(90 cm);BBM和SBM地下部CH4浓度都随深度增大,并且在60cm以下浓度增加较快,BBM最大值为735.90μmol/L(260 cm),SBM最大值为543.51μmol/L(170 cm)。(2)BBM和SBM...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2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BBM和SBM中CO2浓度、CH4浓度和CO2/CH4随深度的变化
2.1.2 地下部CO2和CH4碳同位素比值变化特征BBM和SBM的δ13CCO2都随深度增加(图3),而且值都为-27.40‰—-3.13‰。BBM处深度为100 cm以上时,δ13CCO2随深度增加迅速,100 cm以下随深度增加缓慢。同样地,SBM也出现浅层(80 cm以上)随深度增加迅速,深层(80 cm以下)随深度增加缓慢的规律。
BBM和SBM中DOC和pH值分别随深度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湿地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化学计量比研究[J]. 李永福,葛继稳,翁闻畅,刘明盟,斯南雍茜,程腊梅,张志麒.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9(04)
[2]大兴安岭森林演替过程中凋落物分解与DOC释放研究[J]. 潘思涵,程宇琪,杜浩,杨宇娜,王雨晴,张成福.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5)
[3]淹水增加对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J]. 李敬,黄佳芳,罗敏,刘育秀,谭季,朱爱菊,王声钰,仝川. 环境科学. 2019(12)
[4]从湿地到农田:围垦对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J]. 侯颖,李红,赵敏,熊俊,戴圣骐,赵斌,胡静,郭海强.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8)
[5]鼎湖山森林演替序列植物-土壤碳氮同位素特征[J]. 熊鑫,张慧玲,吴建平,褚国伟,周国逸,张德强.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6)
[6]陆生植物氮同位素组成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进展[J]. 刘贤赵,张勇,宿庆,田艳林,王庆,全斌.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2)
[7]湿地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J]. 沙晨燕,王敏,王卿,陆健健. 生态学杂志. 2011(09)
[8]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氮同位素分异特征[J]. 汪智军,梁轩,贺秋芳,袁道先. 生态学报. 2011(17)
[9]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特征及对CO2排放的影响[J]. 宋长春,王毅勇. 应用生态学报. 2006(04)
[10]三江平原湿地土壤CO2和CH4排放的初步研究[J]. 郝庆菊,王跃思,宋长春,王毅勇,王明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05)
本文编号:3253020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2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BBM和SBM中CO2浓度、CH4浓度和CO2/CH4随深度的变化
2.1.2 地下部CO2和CH4碳同位素比值变化特征BBM和SBM的δ13CCO2都随深度增加(图3),而且值都为-27.40‰—-3.13‰。BBM处深度为100 cm以上时,δ13CCO2随深度增加迅速,100 cm以下随深度增加缓慢。同样地,SBM也出现浅层(80 cm以上)随深度增加迅速,深层(80 cm以下)随深度增加缓慢的规律。
BBM和SBM中DOC和pH值分别随深度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湿地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化学计量比研究[J]. 李永福,葛继稳,翁闻畅,刘明盟,斯南雍茜,程腊梅,张志麒.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9(04)
[2]大兴安岭森林演替过程中凋落物分解与DOC释放研究[J]. 潘思涵,程宇琪,杜浩,杨宇娜,王雨晴,张成福.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5)
[3]淹水增加对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J]. 李敬,黄佳芳,罗敏,刘育秀,谭季,朱爱菊,王声钰,仝川. 环境科学. 2019(12)
[4]从湿地到农田:围垦对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J]. 侯颖,李红,赵敏,熊俊,戴圣骐,赵斌,胡静,郭海强.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8)
[5]鼎湖山森林演替序列植物-土壤碳氮同位素特征[J]. 熊鑫,张慧玲,吴建平,褚国伟,周国逸,张德强.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6)
[6]陆生植物氮同位素组成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进展[J]. 刘贤赵,张勇,宿庆,田艳林,王庆,全斌.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2)
[7]湿地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J]. 沙晨燕,王敏,王卿,陆健健. 生态学杂志. 2011(09)
[8]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氮同位素分异特征[J]. 汪智军,梁轩,贺秋芳,袁道先. 生态学报. 2011(17)
[9]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特征及对CO2排放的影响[J]. 宋长春,王毅勇. 应用生态学报. 2006(04)
[10]三江平原湿地土壤CO2和CH4排放的初步研究[J]. 郝庆菊,王跃思,宋长春,王毅勇,王明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05)
本文编号:3253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5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