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夏季风特征及其在全球变暖1.5℃背景下的变化趋势
发布时间:2021-07-03 00:18
本文基于1961-2014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1961-2100年CMIP5模式资料,计算青藏高原夏季风指数PMI和青藏高原热源Q,并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青藏高原夏季风和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进而讨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利用模式资料对青藏高原夏季风的变化特征进行了预估,进一步分析了增温是如何影响青藏高原夏季风的变化。得到了以下结论:(1)高原夏季风在过去54年中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振荡模态结构特征:其中c1分量总体上呈现2~3年的准周期变化;c2分量在70年代中期之后表现为10a的准周期变化;c3分量在1985年以前呈现一个20年的准周期变化,之后的振幅和波长均逐渐变小;c4分量则包含了长达30a的准周期变化,整个时间跨度上波动幅度较为稳定。趋势项r在整个时间尺度上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以21世纪初为分界点。高原夏季风异常偏强(弱)年时,高原区域的高度场、风场均有明显的变化:偏强年高原区域主要被正变高所控制,低层表现为气旋性的辐合上升;偏弱年则相反,高原区域上层表现为负变高,低层为反气旋性环流。(2)对青藏高原夏季风指数和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指...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1961-2014年夏季各个高原夏季风指数的时间变化??表3.?1各个季风指数的交叉相关系数统计??
图3.?3高原夏季风偏强年和偏弱年600hPa位势高度场叠加风场合成(高度场单位:gpm;风场??单位:m/s)??图3.4为高原夏季风强弱年200hPa位势高度场的合成分析。我们可以从图3.4a中??看出,在高原夏季风偏强年,我国新疆、内蒙和甘肃交界的地方也有一个较大的正距平??中心,在哈萨克斯坦西北部也有一个很大的正距平中心;伊朗高原、中亚地区和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均是负距平,并且在中亚地区和我国东北分别存在一个负距平中心。在??高原夏季风偏弱年(图3.4b),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太平洋地区以及里海以西,内蒙国等??区域均是负距平,负距平中心位于蒙古国西部。我国东部少数区域处于正距平。由此可??以看出高原夏季风与200hPa位势高度场有密切联系。当高原夏季风较强时,200hPa高??度场一般存在“负正负”的变高中心,而高原夏季风偏弱时,呈现“正负正”的变高中??心。??17??
-30?-?20?-10?0?10?20?30??图3.4高原夏季风偏强年和偏弱年200?^3位势高度场(单位:8?111)??图3.5为高原夏季风强、弱年对850hPa风场进行的合成分析。在高原夏季风偏强年??(图3.5a),我国东北和华北出现了异常的东北风,而在高原的东南侧有异常的东南风,??中亚地区有气旋式风场。在太平洋140-170°?E区域有一个反气旋,说明高原夏季风强??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来自南海、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异常偏南风与东北南下的偏??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60年青藏高原地区地面感热通量的时空演变特征[J]. 王学佳,杨梅学,万国宁. 高原气象. 2013(06)
[2]近13年青藏高原切变线活动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若干统计[J]. 郁淑华,高文良,彭骏. 高原气象. 2013(06)
[3]全球变暖2℃情景下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J]. 郎咸梅,隋月. 科学通报. 2013(08)
[4]The Dynamic Plateau Monsoon Index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General Circulation Anomalies[J]. 荀学义,胡泽勇,马耀明.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06)
[5]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关键区视热源特征与中国西南春旱的联系[J]. 过霁冰,徐祥德,施晓晖,徐杰. 高原气象. 2012(04)
[6]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夏季风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华维,范广洲,王炳赟. 大气科学. 2012(04)
[7]高原夏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析[J]. 齐冬梅,李跃清,白莹莹,德庆.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04)
[8]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J]. 周秀骥,赵平,陈军明,陈隆勋,李维亮.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11)
[9]基于改进的EMD的运城市持续极端气温的初步分析[J]. 秦旭,张讲社,延晓冬. 大气科学学报. 2009(05)
[10]1961—2001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J]. 钟珊珊,何金海,管兆勇,温敏. 气象学报. 2009(03)
硕士论文
[1]高原夏季风对中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D]. 齐玉磊.兰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61467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1961-2014年夏季各个高原夏季风指数的时间变化??表3.?1各个季风指数的交叉相关系数统计??
图3.?3高原夏季风偏强年和偏弱年600hPa位势高度场叠加风场合成(高度场单位:gpm;风场??单位:m/s)??图3.4为高原夏季风强弱年200hPa位势高度场的合成分析。我们可以从图3.4a中??看出,在高原夏季风偏强年,我国新疆、内蒙和甘肃交界的地方也有一个较大的正距平??中心,在哈萨克斯坦西北部也有一个很大的正距平中心;伊朗高原、中亚地区和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均是负距平,并且在中亚地区和我国东北分别存在一个负距平中心。在??高原夏季风偏弱年(图3.4b),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太平洋地区以及里海以西,内蒙国等??区域均是负距平,负距平中心位于蒙古国西部。我国东部少数区域处于正距平。由此可??以看出高原夏季风与200hPa位势高度场有密切联系。当高原夏季风较强时,200hPa高??度场一般存在“负正负”的变高中心,而高原夏季风偏弱时,呈现“正负正”的变高中??心。??17??
-30?-?20?-10?0?10?20?30??图3.4高原夏季风偏强年和偏弱年200?^3位势高度场(单位:8?111)??图3.5为高原夏季风强、弱年对850hPa风场进行的合成分析。在高原夏季风偏强年??(图3.5a),我国东北和华北出现了异常的东北风,而在高原的东南侧有异常的东南风,??中亚地区有气旋式风场。在太平洋140-170°?E区域有一个反气旋,说明高原夏季风强??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来自南海、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异常偏南风与东北南下的偏??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60年青藏高原地区地面感热通量的时空演变特征[J]. 王学佳,杨梅学,万国宁. 高原气象. 2013(06)
[2]近13年青藏高原切变线活动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若干统计[J]. 郁淑华,高文良,彭骏. 高原气象. 2013(06)
[3]全球变暖2℃情景下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J]. 郎咸梅,隋月. 科学通报. 2013(08)
[4]The Dynamic Plateau Monsoon Index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General Circulation Anomalies[J]. 荀学义,胡泽勇,马耀明.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06)
[5]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关键区视热源特征与中国西南春旱的联系[J]. 过霁冰,徐祥德,施晓晖,徐杰. 高原气象. 2012(04)
[6]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夏季风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华维,范广洲,王炳赟. 大气科学. 2012(04)
[7]高原夏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析[J]. 齐冬梅,李跃清,白莹莹,德庆.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04)
[8]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J]. 周秀骥,赵平,陈军明,陈隆勋,李维亮.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11)
[9]基于改进的EMD的运城市持续极端气温的初步分析[J]. 秦旭,张讲社,延晓冬. 大气科学学报. 2009(05)
[10]1961—2001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J]. 钟珊珊,何金海,管兆勇,温敏. 气象学报. 2009(03)
硕士论文
[1]高原夏季风对中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D]. 齐玉磊.兰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61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6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