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LIPSO卫星产品的中国区域异质核化冰云比例差异
发布时间:2021-07-06 11:43
利用2012年1月~2015年12月CALIPSO冰云3级月平均产品(CALLIDL3IceCloud)对中国区域异质核化冰云比例进行分析,研究冰云的比例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探究中国区域冰云分布情况和影响冰云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南北部冰云的比例差异与地面2 m温度、地表长波净辐射通量和来自地面的冰核有关。-40~0℃之间的冰云比例水平分布,中国大陆北部比中国大陆南部高约30%,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冬季南北差异大,夏季南北差异小;云箱温度在-30~10℃之间的冰云,中国大陆北部比例比大陆南部平均高出约5%,春季、秋季、冬季北部冰云比例均高于南部,夏季温度在-8℃以下,南部的冰云比例超过了北部的冰云比例;在对流层(10 km以下),冰云比例分布中国大陆北部比南部高,南北部之间冰云比例差异在6 km左右显示出峰值,约50%,四季冰云比例随高度增加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且北部冰云比例均高于南部。
【文章来源】:干旱区地理. 2020,4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12—2015年中国区域冰水云相关属性随温度变化垂直分布图:(a)冰云比例;(b)冰水云样本总数;(c)相对湿度
图1 2012—2015年中国区域冰水云相关属性随温度变化垂直分布图:(a)冰云比例;(b)冰水云样本总数;(c)相对湿度图3 2012—2015年中国区域冰水云样本数随温度变化的四季垂直分布图;(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图2 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区域冰云比例随温度变化的四季垂直分布图;(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不同季节中国区域冰云比例随高度变化如图5。各季节冰云比例随高度增加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北部均高于南部;夏(冬)季中国南北部冰云比例均低(高)于其他季节,南北之间差异最小(大),主要原因是夏(冬)季的温度较高,各高度层温度升高(降低)不利于(有利于)冰云形成。由冰云样本数的季节变化(图6)来看,不同季节冰云样本数随高度增高总体呈现增大趋势。水云样本数随高度增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低层(4 km以下)夏(冬)季的冰云样本数低(高)于其他季节;在高层(4 km以上)冬季的冰云样本数低于其他季节,夏季的冰云样本数高于其他季节(除春季),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在低层冰云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夏(冬)季低层温度较高不利于(有利于)冰云形成,在高层温度已不再是主要影响冰云形成的主要因素,冰云主要受水汽影响,夏季的地面温度较高,水汽蒸发旺盛,给冰云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冬季干冷,无法给冰云形成提供相应的水汽条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夏季强降水下冰云宏微观特征[J]. 郑倩,郑有飞,王立稳,李特,林彤,杜傢义. 干旱区地理. 2019(01)
[2]冰云粒子微物理属性在一次强降雨过程中的垂直分布[J]. 邓军英,丁明月,王文彩,光莹,陈勇航,辛渝,崔彩霞,丁逸洲,朱曦. 干旱区地理. 2016(03)
[3]基于CloudSat/CALIPSO资料的海陆上空中云的物理属性分析[J]. 霍娟.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5(01)
[4]中国不同区域大气气溶胶化学成分浓度、组成与来源特征[J]. 张小曳. 气象学报. 2014(06)
[5]东亚地区云垂直结构的CloudSat卫星观测研究[J]. 彭杰,张华,沈新勇. 大气科学. 2013(01)
[6]Cirrus Cloud Macrophys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North China from CALIOP Measurements[J]. 闵敏,王普才,宗雪梅,夏俊荣.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03)
[7]利用星载激光雷达资料研究东亚地区云垂直分布的统计特征[J]. 李积明,黄建平,衣育红,吕达仁. 大气科学. 2009(04)
[8]基于MODIS和Cloudsat云产品分析降水云系特征[J]. 李静,肖子牛,刘奇俊,马占山. 科技信息. 2009(11)
[9]NCEP/NCAR逐时分析与中国实测地表温度和地面气温对比分析[J]. 周青,赵凤生,高文华. 气象. 2008(02)
[10]美国云和气溶胶星载激光雷达综述[J]. 刘刚,史伟哲,尤睿. 航天器工程. 2008(01)
博士论文
[1]我国典型城市和高山地区碳质气溶胶及单颗粒混合状态研究[D]. 周声圳.山东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68177
【文章来源】:干旱区地理. 2020,4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12—2015年中国区域冰水云相关属性随温度变化垂直分布图:(a)冰云比例;(b)冰水云样本总数;(c)相对湿度
图1 2012—2015年中国区域冰水云相关属性随温度变化垂直分布图:(a)冰云比例;(b)冰水云样本总数;(c)相对湿度图3 2012—2015年中国区域冰水云样本数随温度变化的四季垂直分布图;(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图2 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区域冰云比例随温度变化的四季垂直分布图;(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不同季节中国区域冰云比例随高度变化如图5。各季节冰云比例随高度增加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北部均高于南部;夏(冬)季中国南北部冰云比例均低(高)于其他季节,南北之间差异最小(大),主要原因是夏(冬)季的温度较高,各高度层温度升高(降低)不利于(有利于)冰云形成。由冰云样本数的季节变化(图6)来看,不同季节冰云样本数随高度增高总体呈现增大趋势。水云样本数随高度增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低层(4 km以下)夏(冬)季的冰云样本数低(高)于其他季节;在高层(4 km以上)冬季的冰云样本数低于其他季节,夏季的冰云样本数高于其他季节(除春季),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在低层冰云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夏(冬)季低层温度较高不利于(有利于)冰云形成,在高层温度已不再是主要影响冰云形成的主要因素,冰云主要受水汽影响,夏季的地面温度较高,水汽蒸发旺盛,给冰云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冬季干冷,无法给冰云形成提供相应的水汽条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夏季强降水下冰云宏微观特征[J]. 郑倩,郑有飞,王立稳,李特,林彤,杜傢义. 干旱区地理. 2019(01)
[2]冰云粒子微物理属性在一次强降雨过程中的垂直分布[J]. 邓军英,丁明月,王文彩,光莹,陈勇航,辛渝,崔彩霞,丁逸洲,朱曦. 干旱区地理. 2016(03)
[3]基于CloudSat/CALIPSO资料的海陆上空中云的物理属性分析[J]. 霍娟.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5(01)
[4]中国不同区域大气气溶胶化学成分浓度、组成与来源特征[J]. 张小曳. 气象学报. 2014(06)
[5]东亚地区云垂直结构的CloudSat卫星观测研究[J]. 彭杰,张华,沈新勇. 大气科学. 2013(01)
[6]Cirrus Cloud Macrophys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North China from CALIOP Measurements[J]. 闵敏,王普才,宗雪梅,夏俊荣.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03)
[7]利用星载激光雷达资料研究东亚地区云垂直分布的统计特征[J]. 李积明,黄建平,衣育红,吕达仁. 大气科学. 2009(04)
[8]基于MODIS和Cloudsat云产品分析降水云系特征[J]. 李静,肖子牛,刘奇俊,马占山. 科技信息. 2009(11)
[9]NCEP/NCAR逐时分析与中国实测地表温度和地面气温对比分析[J]. 周青,赵凤生,高文华. 气象. 2008(02)
[10]美国云和气溶胶星载激光雷达综述[J]. 刘刚,史伟哲,尤睿. 航天器工程. 2008(01)
博士论文
[1]我国典型城市和高山地区碳质气溶胶及单颗粒混合状态研究[D]. 周声圳.山东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68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6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