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广西三维闪电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3 05:12
利用2017—2018年广西ADTD-2C型三维闪电定位探测系统监测数据,分析了广西三维闪电时空分布规律和雷电流特征。结果表明,2017—2018年广西多数地区的年总闪电密度为8~16次·km-2·a-1;秋、冬季的云闪比大于50%,冬季的正闪比大于50%;全年各月均有闪电发生,5—9月是广西闪电发生集中期,闪电频次日变化呈单峰分布,主峰发生在13—20时之间;雷暴日部分地区超过220d,比人工观测值明显偏大;云地闪的电流强度主要在5~35kA之间,大部分地区的单位面积闪电电流强度值为25~30 kA·km-2·a-1。
【文章来源】: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41(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017—2018年各地市总闪电频次图
广西的年平均总闪电密度为10.74次·km-2·a-1,年平均云地闪密度为5.78次·km-2·a-1,广西闪电密度分布见图2。广西多数地区的总闪电(包括云闪和云地闪)密度为8~16次·km-2·a-1,桂东南的梧州西部、贵港东部、玉林北部、南宁东部、钦州和防城港的大部,以及桂西的河池西南部、百色中部,柳州的北部也有一小块为闪电密度高值区,局部大于40次·km-2·a-1,而北部较少,少于8次·km-2·a-1。从云地闪来看,密度分布区域与总闪电密度相似。由于云地闪总次数比总闪电少了46.2%,其密度值也相应减小,高密度区多数为24~36次·km-2·a-1。广西几个闪电密度高值区域与广西的气候以及山地地形抬升作用密切相关。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南部频临北部湾,水汽充沛,太阳辐射强烈,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发展。广西地势略呈从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态势,西北部属云贵高原,东北部属南岭山地,中部为大瑶山、大明山所盘踞,南部有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山脉,这些地形条件对于气流的水平运动有动力抬升作用,有助于雷雨云的发生和发展。3.2 闪电时间分布
在一日当中,总闪电频次呈单峰分布,主峰发生在13时—20时之间,最高峰出现在16时(见图4),7时—11时为低谷。图4 2017—2018年总闪电频次时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VLF/LF和ADTD闪电定位系统对比分析[J]. 卢炳夫,植耀玲,陈丹,陈小艳,吴哲.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02)
[2]山西省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监测结果对比[J]. 张华明,钱勇,刘恒毅,田瑞敏,李强,胡俊青. 干旱气象. 2020(02)
[3]基于VLF/LF三维闪电探测系统的贵州省全闪分布特征分析[J]. 丁旻,刘波,陈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6)
[4]四川省三维闪电数据与二维闪电数据的对比分析[J]. 张琨,余海蓉,罗可妮. 通讯世界. 2019(07)
[5]三维地闪监测数据分析与校验[J]. 朱彪,曾金全,李丹,林彬彬,冯真祯. 气象科技. 2018(05)
[6]基于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北京闪电特征分析[J]. 郭润霞,王迎春,张文龙,李京校. 热带气象学报. 2018(03)
[7]基于闪电定位系统的海南岛闪电活动特征分析[J]. 朱晶晶,赵小平,邢彩盈,陈峥光,张明洁.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8]两种闪电资料的对比分析[J]. 孙明,杨仲江,钟颖颖,姜翠宏,李征. 电瓷避雷器. 2014(06)
[9]广西雷暴分布特征及灾害成因分析[J]. 覃卫坚,寿绍文,王咏青,李艳兰. 自然灾害学报. 2009(02)
本文编号:3281418
【文章来源】: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41(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2017—2018年各地市总闪电频次图
广西的年平均总闪电密度为10.74次·km-2·a-1,年平均云地闪密度为5.78次·km-2·a-1,广西闪电密度分布见图2。广西多数地区的总闪电(包括云闪和云地闪)密度为8~16次·km-2·a-1,桂东南的梧州西部、贵港东部、玉林北部、南宁东部、钦州和防城港的大部,以及桂西的河池西南部、百色中部,柳州的北部也有一小块为闪电密度高值区,局部大于40次·km-2·a-1,而北部较少,少于8次·km-2·a-1。从云地闪来看,密度分布区域与总闪电密度相似。由于云地闪总次数比总闪电少了46.2%,其密度值也相应减小,高密度区多数为24~36次·km-2·a-1。广西几个闪电密度高值区域与广西的气候以及山地地形抬升作用密切相关。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南部频临北部湾,水汽充沛,太阳辐射强烈,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发展。广西地势略呈从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态势,西北部属云贵高原,东北部属南岭山地,中部为大瑶山、大明山所盘踞,南部有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山脉,这些地形条件对于气流的水平运动有动力抬升作用,有助于雷雨云的发生和发展。3.2 闪电时间分布
在一日当中,总闪电频次呈单峰分布,主峰发生在13时—20时之间,最高峰出现在16时(见图4),7时—11时为低谷。图4 2017—2018年总闪电频次时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VLF/LF和ADTD闪电定位系统对比分析[J]. 卢炳夫,植耀玲,陈丹,陈小艳,吴哲.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02)
[2]山西省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监测结果对比[J]. 张华明,钱勇,刘恒毅,田瑞敏,李强,胡俊青. 干旱气象. 2020(02)
[3]基于VLF/LF三维闪电探测系统的贵州省全闪分布特征分析[J]. 丁旻,刘波,陈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6)
[4]四川省三维闪电数据与二维闪电数据的对比分析[J]. 张琨,余海蓉,罗可妮. 通讯世界. 2019(07)
[5]三维地闪监测数据分析与校验[J]. 朱彪,曾金全,李丹,林彬彬,冯真祯. 气象科技. 2018(05)
[6]基于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北京闪电特征分析[J]. 郭润霞,王迎春,张文龙,李京校. 热带气象学报. 2018(03)
[7]基于闪电定位系统的海南岛闪电活动特征分析[J]. 朱晶晶,赵小平,邢彩盈,陈峥光,张明洁.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8]两种闪电资料的对比分析[J]. 孙明,杨仲江,钟颖颖,姜翠宏,李征. 电瓷避雷器. 2014(06)
[9]广西雷暴分布特征及灾害成因分析[J]. 覃卫坚,寿绍文,王咏青,李艳兰. 自然灾害学报. 2009(02)
本文编号:3281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8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