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利奇马”(1909)双眼墙形成及发展过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3 12:19
采用CMISS/MIMIC微波卫星产品,TCGP数据集和NECP/NCAR全球再分系资料,详细分析了超强台风"利奇马"(1909)的双眼墙过程中对流结构及动力结构的协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双眼墙形成前,"利奇马"内核对流雨带对称性增加,呈现环状包裹眼墙。在环状雨带和眼墙之间,下沉气流配合相对湿度干区在此发展,致使该区域对流受到抑制,最终发展为下沉晴空Moat区。而在内核环状对流雨带处,上升运动中心和次极大入流中心发展,增大绝对涡度的内输,促进次极大风速中心的形成,并有利于深对流发展。最终环状对流带发展成为外眼墙;(2)双眼墙结构形成后,次眼墙及其相伴的次级环流和对流雨带均增强并且内缩,Moat区变狭窄,对流抑制作用增强。相反,内眼墙对流强度及次级环流减弱,绝对涡度内输不足,导致"利奇马"强度减弱。
【文章来源】:气象科学. 2020,4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利奇马”双眼墙过程中东西两侧轴对称平均垂直速度(填色,单位:Pa·s-1)和径向风速(等值线,单位:m·s-1)随高度和半径的分布:(a)8月7日18时;(b)8月8日06时;(c)8月8日18时;(d)8月9日00时(横坐标负值表示台风中心以西,正值表示台风中心以东)
8月9日14时30分“利奇马”接近登陆时的雷达反射率
图5d—f给出了次眼墙形成以后,“利奇马”的雨带演变。对比图5d、e可见,在外眼墙形成时(图5d),仅西南象限亮温达200 K以下,其余象限亮温均介于220~200 K之间。至8日18时(图5f),低于200 K的低亮温区覆盖次眼墙的各个象限。这表明,次眼墙形成后,“利奇马”对流雨带迅速增强,且对称性进一步增大。至9日04时(图5f),次眼墙北侧的亮温已达到180 K左右,表征了非常深厚、强盛的眼墙对流。次眼墙形成后不断的向内收缩,逐渐靠近内眼墙。在次眼墙发展、内缩的同时,内、外眼墙之间的Moat区域逐渐变得狭窄,且更为清晰,至9日04时,Moat区亮温已基本大于250 K。这表明伴随次眼墙的发展、收缩,Moat区对流抑制作用加强,出现类似于眼区的环状的下沉晴空区。图4“利奇马”快速增强前中期,对流雨带演变:(a)6日06时23分;(b)7日15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雨条件下AMSR2微波成像资料同化试验及其在台风预报中的应用[J]. 俞兆文,刘健文,钟中,黄江平,朱哲. 气象科学. 2018(02)
[2]近20a影响我国台风活动变化趋势[J]. 李真真,吴立广,刘青元. 气象科学. 2016(06)
[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的若干研究进展[J]. 赵海坤,吴立广. 气象科学. 2015(01)
[4]台风“梅花”(1109)双眼墙生消过程的卫星资料分析[J]. 朱雪松,余晖,尹球,毛卓成. 热带气象学报. 2014(01)
[5]β效应和垂直切变对台风非对称结构及眼墙替换的影响[J]. 陈国民,沈新勇,杨宇红. 高原气象. 2010(06)
[6]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资料的对比[J]. 余锦华,盛思伟. 气象科学. 2010(06)
[7]基于4D-VAR的动态非对称台风初值化方法试验研究[J]. 袁炳,费建芳,王云峰,陆汉城,韩月琪. 热带气象学报. 2010(04)
[8]台风“桑美”(0608)登陆前后降水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J]. 陈镭,徐海明,余晖,漆梁波,骆兴江,许晓林. 大气科学. 2010(01)
本文编号:3282050
【文章来源】:气象科学. 2020,4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利奇马”双眼墙过程中东西两侧轴对称平均垂直速度(填色,单位:Pa·s-1)和径向风速(等值线,单位:m·s-1)随高度和半径的分布:(a)8月7日18时;(b)8月8日06时;(c)8月8日18时;(d)8月9日00时(横坐标负值表示台风中心以西,正值表示台风中心以东)
8月9日14时30分“利奇马”接近登陆时的雷达反射率
图5d—f给出了次眼墙形成以后,“利奇马”的雨带演变。对比图5d、e可见,在外眼墙形成时(图5d),仅西南象限亮温达200 K以下,其余象限亮温均介于220~200 K之间。至8日18时(图5f),低于200 K的低亮温区覆盖次眼墙的各个象限。这表明,次眼墙形成后,“利奇马”对流雨带迅速增强,且对称性进一步增大。至9日04时(图5f),次眼墙北侧的亮温已达到180 K左右,表征了非常深厚、强盛的眼墙对流。次眼墙形成后不断的向内收缩,逐渐靠近内眼墙。在次眼墙发展、内缩的同时,内、外眼墙之间的Moat区域逐渐变得狭窄,且更为清晰,至9日04时,Moat区亮温已基本大于250 K。这表明伴随次眼墙的发展、收缩,Moat区对流抑制作用加强,出现类似于眼区的环状的下沉晴空区。图4“利奇马”快速增强前中期,对流雨带演变:(a)6日06时23分;(b)7日15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雨条件下AMSR2微波成像资料同化试验及其在台风预报中的应用[J]. 俞兆文,刘健文,钟中,黄江平,朱哲. 气象科学. 2018(02)
[2]近20a影响我国台风活动变化趋势[J]. 李真真,吴立广,刘青元. 气象科学. 2016(06)
[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的若干研究进展[J]. 赵海坤,吴立广. 气象科学. 2015(01)
[4]台风“梅花”(1109)双眼墙生消过程的卫星资料分析[J]. 朱雪松,余晖,尹球,毛卓成. 热带气象学报. 2014(01)
[5]β效应和垂直切变对台风非对称结构及眼墙替换的影响[J]. 陈国民,沈新勇,杨宇红. 高原气象. 2010(06)
[6]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资料的对比[J]. 余锦华,盛思伟. 气象科学. 2010(06)
[7]基于4D-VAR的动态非对称台风初值化方法试验研究[J]. 袁炳,费建芳,王云峰,陆汉城,韩月琪. 热带气象学报. 2010(04)
[8]台风“桑美”(0608)登陆前后降水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J]. 陈镭,徐海明,余晖,漆梁波,骆兴江,许晓林. 大气科学. 2010(01)
本文编号:3282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8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