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两次秸秆焚烧导致辽宁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6 09:32
  利用环境监测站大气污染物数据、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L波段加密探空资料和0.125°×0.125°的EC再分析资料,结合MODIS遥感火点监测和HYSPLIT4后向轨迹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2015年11月8日和2016年11月5日的两次由于东北地区秸秆焚烧导致辽宁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大气边界层特征、气象扩散条件和大气污染物输送来源等。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地面PM2.5浓度均出现快速上升和下降,其中2015年11月8日重污染过程的污染强度较2016年11月5日强,且持续时间更长。2015年11月8日重污染过程的混合层高度较低,其上层的中性层结转变为逆温层结,抑制混合层高度的发展。同时低层冷平流不断侵入到暖平流下方,使得大气层结稳定性增强,维持时间较2016年11月5日重污染过程更长,低层下沉运动和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增强使得辽宁地面污染物浓度快速累积。而2016年11月5日重污染天气过程主要受深厚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西部污染物的区域输送和地面风场辐合是地面污染物浓度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文章来源】:气象. 2020,46(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两次秸秆焚烧导致辽宁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图1?2015年11月8日(a)和2016年11月5日(b)辽宁省PM2.5质量浓度(单位:哗?m_3)分布??Fig.?1?The?distribution?of?PM2.5?mass?concentration?(unit:?jj.g???m-3)?in?Liaoning?Province??(a)?8?November?2015,?(b)?5?Novembe?

点分布,遥感,质量,辽宁省


2??124??126°E??120??122??124??126。E??35??75??115?150??图1?2015年11月8日(a)和2016年11月5日(b)辽宁省PM2.5质量浓度(单位:哗?m_3)分布??Fig.?1?The?distribution?of?PM2.5?mass?concentration?(unit:?jj.g???m-3)?in?Liaoning?Province??(a)?8?November?2015,?(b)?5?November?2016??图2?2015年11月6—9日(a)和2016年11月3—5日(b)?MODIS遥感监测的东北地区火点分布??Fig.?2?Distribution?of?fire?points?in?Northeast?China?monitored?by?MODIS?remote?sensing??(a)?from?6?to?9?November?2015,?(b)?from?3?to?5?November?2016??Ph??2??0.0??时间/BT??图3沈阳和大连PM2.5质量浓度、PM2.f/PM1D浓度比逐小时变化??(a)2015年11月7日20时至9日08时,(b)2016年11月4日14时至6日02时??3?Time?series?of?PM2.5?mass?concentration?and?PM2.?s/PM10?concentration?ratio?in?Shenyang?and?Dalian??)from?20:?00?BT?7?to?08:?00?BT?9?November?2015,?(b)?from?14:?00?BT?4?

沈阳,相对湿度,能见度,等值线


50??0.0??50??20??7曰??02??8曰??08??14??时间/BT??20??02??9曰??08??14??4曰??20??02??5曰??08??时间/BT??14??20??「0??02??6日??100??2.5??100-??12??图4沈阳相对湿度和能见度逐小时变化??(a)2015年11月7日20时至9日08时,(b)2016年11月4日14时至6日02时??Fig.?4?Time?series?of?relative?humidity?and?visibility?in?Shenyang??(a)?from?20:00?BT?7?to?08:?00?BT?9?November?2015,?(b)?from?14:00?BT?4?to?02:?00?BT?6?November?2016??60。N??55??80??7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E??图5?2015年11月8日08时(a)500?hPa高度场(等值线,单位:dagpm)、850?hPa风场(风羽)??和850?hPa相对湿度场(填色),(b)海平面气压场(等值线,单位:hPa)??(■为沈阳位置,下同)??Fig.?5?Distributions?of?(a)?geopotential?height?(contour,?unit:?dagpm)?at?500?hPa,?wind?field?(wind?bar)?and?relative??humidity?(colored?area)?at?850?hPa,?(b)?sea?level?pressu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5年冬季湖北省PM2.5重污染传输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的数值模拟[J]. 祁海霞,崔春光,赵天良,白永清,刘琳.  气象. 2019(08)
[2]2016年12月京津冀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J]. 尹晓梅,孙兆彬,郭淳薇,唐宜西,李梓铭.  生态环境学报. 2017(12)
[3]2016年12月16~21日重度霾过程及大气环流异常[J]. 袁东敏,马小会.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06)
[4]京津冀一次重度雾霾天气能见度及边界层关键气象要素的模拟研究[J]. 侯梦玲,王宏,赵天良,车慧正.  大气科学. 2017(06)
[5]北京地区两次重污染过程中PM2.5浓度爆发性增长及维持的气象条件[J]. 吴进,李琛,孙兆彬,王华,马小会.  干旱气象. 2017(05)
[6]宁波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J]. 胡晓,徐璐,俞科爱,岑炬辉,罗玲.  高原气象. 2017(05)
[7]北京地区重空气污染天气分型及个例分析[J]. 马小会,廖晓农,唐宜西,孙兆彬,李梓铭.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05)
[8]垂直运动对雾-霾及空气污染过程的影响分析[J]. 孙兴池,韩永清,李静,康桂红,万明波.  高原气象. 2017(04)
[9]2016年1月我国中东部一次大气污染物传输过程分析[J]. 王继康,花丛,桂海林,张恒德.  气象. 2017(07)
[10]沈阳一次严重污染天气过程持续和增强气象条件分析[J]. 李崇,袁子鹏,吴宇童,班伟龙,李典,吉曹翔,高文康.  环境科学研究. 2017(03)



本文编号:3286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286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f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