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与中国西北区地表感热异常及其对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的协同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7 07:00
本文首先根据过程透雨的标准分析了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的基本气候特征,并分析了季风边缘带盛夏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卫星资料及台站资料得到了中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1982-2015年逐日感热通量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常规气象统计方法,研究了高原和西北地表感热日资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并分析了两地区热力作用的相互关系。接着,分析了西北初春感热对季风边缘带盛夏降水的影响,讨论了高原和西北感热对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的协同影响。主要结论有:(1)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年际变化上有向南移动的趋势,且到达北边缘的时间有所提前。季风边缘带盛夏7-8月降水量主要集中在西北东部以南地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代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最显著的地方位于甘肃南部和宁夏北部,线性减少达40%/10a以上。(2)高原感热年内呈双峰型变化,全年为正值,春季感热最强,夏季次之;西北地区感热呈单峰型,在前6候和第60候以后都为负值,表现为较弱的冷源。高原在冬末初春感热增强的时间普遍早于西北地区。高原感热减弱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上旬,西北地区开始减弱的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高原和西北地区春季感热异常...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原(空心圆)70个常规气象站和西北干旱区(中心画叉圆)88个常规气象站分布(红色五角星为两地区重合站点)
图 3.1 1951-2015 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开始时间(黑线表示距离 1 月 1 日的天数,红线表示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图 3.2b 为 1951-2015 年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可以看出,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有提前的趋势,并且有很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在 1970 年代以前,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偏晚,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偏早,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期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偏晚,90 年代初期到 21 世纪初季风到达北边缘时间偏早。结合夏季风北边缘位置的年代际变化可以发现,当夏季风位置偏北时,季风到达北边缘的往往偏晚,而当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偏南时,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偏早。
第三章 季风北边缘与季风边缘带盛夏降水的气候特征变化略有不同。在 105°E,1960 年代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最偏北,19后,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明显向南移动,1980 年代至 1990 年代夏季的位置变化不大,到 2000 年代,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又有明显的向南05°E 以西地区,如图所示,1960 年代至 1990 年代,副热带夏季风北置明显向南移动,但在 2000 年代,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又开始。可以看出,在 105°E 以东地区,副热带夏季风在 1960 年代的位置,之后在 1970 年代,有明显的南移,达到最南位置,1980 年代至 19又有向北移动的趋势,在 2000 年代转而向南移动。总体来看,副热带边缘的位置自 1960 年代起,有明显的向南移动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6通径闭环比例阀阀体加工工艺研究[J]. 徐夏双.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03)
[2]某型飞机收放作动筒密封圈失效对负载特性的影响分析[J]. 陈运好.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03)
[3]电液伺服阀自动化配研磨技术研究[J]. 朱西薇,车飞,方兵,汪东政.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03)
[4]变转速电液推进机构[J]. 朱军,苏小芳,张伦伟,陈建平,米智楠.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03)
[5]中国西北东部汛期降水主模态的年代际差异及其大气环流特征[J]. 马金龙,庞雪琪,杨建玲. 干旱气象. 2017(06)
[6]青藏高原感热指数的建立及与华南降水的联系[J]. 戴逸飞,李栋梁,王慧. 应用气象学报. 2017(02)
[7]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型的影响[J]. 张长灿,李栋梁,王慧,戴逸飞. 高原气象. 2017(01)
[8]卫星遥感结合气象资料计算的青藏高原地面感热特征分析[J]. 戴逸飞,王慧,李栋梁. 大气科学. 2016(05)
[9]中国西北干旱区夏季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J]. 王昊,李栋梁,王慧. 高原气象. 2016(02)
[10]中国西北东部汛期降水对青藏高原东部春季感热在准3a周期上的响应[J]. 李潇,李栋梁,王颖. 气象学报. 2015(04)
本文编号:3305328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原(空心圆)70个常规气象站和西北干旱区(中心画叉圆)88个常规气象站分布(红色五角星为两地区重合站点)
图 3.1 1951-2015 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开始时间(黑线表示距离 1 月 1 日的天数,红线表示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图 3.2b 为 1951-2015 年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可以看出,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有提前的趋势,并且有很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在 1970 年代以前,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偏晚,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偏早,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期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偏晚,90 年代初期到 21 世纪初季风到达北边缘时间偏早。结合夏季风北边缘位置的年代际变化可以发现,当夏季风位置偏北时,季风到达北边缘的往往偏晚,而当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偏南时,季风到达北边缘的时间偏早。
第三章 季风北边缘与季风边缘带盛夏降水的气候特征变化略有不同。在 105°E,1960 年代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最偏北,19后,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明显向南移动,1980 年代至 1990 年代夏季的位置变化不大,到 2000 年代,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又有明显的向南05°E 以西地区,如图所示,1960 年代至 1990 年代,副热带夏季风北置明显向南移动,但在 2000 年代,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的位置又开始。可以看出,在 105°E 以东地区,副热带夏季风在 1960 年代的位置,之后在 1970 年代,有明显的南移,达到最南位置,1980 年代至 19又有向北移动的趋势,在 2000 年代转而向南移动。总体来看,副热带边缘的位置自 1960 年代起,有明显的向南移动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6通径闭环比例阀阀体加工工艺研究[J]. 徐夏双.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03)
[2]某型飞机收放作动筒密封圈失效对负载特性的影响分析[J]. 陈运好.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03)
[3]电液伺服阀自动化配研磨技术研究[J]. 朱西薇,车飞,方兵,汪东政.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03)
[4]变转速电液推进机构[J]. 朱军,苏小芳,张伦伟,陈建平,米智楠.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03)
[5]中国西北东部汛期降水主模态的年代际差异及其大气环流特征[J]. 马金龙,庞雪琪,杨建玲. 干旱气象. 2017(06)
[6]青藏高原感热指数的建立及与华南降水的联系[J]. 戴逸飞,李栋梁,王慧. 应用气象学报. 2017(02)
[7]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型的影响[J]. 张长灿,李栋梁,王慧,戴逸飞. 高原气象. 2017(01)
[8]卫星遥感结合气象资料计算的青藏高原地面感热特征分析[J]. 戴逸飞,王慧,李栋梁. 大气科学. 2016(05)
[9]中国西北干旱区夏季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J]. 王昊,李栋梁,王慧. 高原气象. 2016(02)
[10]中国西北东部汛期降水对青藏高原东部春季感热在准3a周期上的响应[J]. 李潇,李栋梁,王颖. 气象学报. 2015(04)
本文编号:3305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0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