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冬小麦气候适宜性指标研究及精细化区划
发布时间:2021-07-28 12:14
利用西安市1981-2018年38a的逐旬平均气温、逐旬降水量、逐旬日照时数,以及冬小麦产量资料,通过气候因子对西安市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效应分析,确定影响西安市冬小麦产量的关键气象要素,并以此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的指标,开展基于GIS技术的精细化区划。结果显示西安市秦岭以北地区均为冬小麦气候适宜区,其中阎良区、高陵区、未央区,以及临潼区、灞桥区、长安区、鄠邑区和周至县北部为最适宜区,适宜种植区面积约占西安市全市面积四分之三。该区划指标研究方法可为开展其他农作物区划研究提供借鉴,区划结果可为调整西安市农业产业种植结构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2020,66(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西安市冬小麦1981-2018年单产年变化曲线
计算西安市冬小麦单产趋势产量,其中西安市冬小麦单产的极值为5 010 kg·hm-2,拟合误差为245.2 kg·hm-2。利用趋势产量计算结果,得到气候产量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1981-2018年西安市冬小麦气候产量波动较大。2.1.2 气候因子对不同生育期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
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内,西安市冬小麦对气温的敏感时段为3-4月和11月,对降水的敏感时段为3月中旬至4月下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对日照时数的敏感时段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和11月至1月中旬。在这些时段内,对应气象资源偏多或偏大,将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形成。例如3月下旬气温对产量的正效应达到最大,此时气温每偏高1℃,产量将增加19.5 kg·hm-2,11月中旬降水对产量的正效应达到最大,此时降水量每偏高1 mm,产量将增加4.7 kg·hm-2,5月下旬日照对产量的正效应达到最大,此时日照时数每偏高1 h,产量将增加12.1 kg·hm-2。2.2 冬小麦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指标的建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高筋含量的宁夏优质小麦农业气候区划[J]. 张德有,李阳,王勇. 河北农业科学. 2019(04)
[2]GIS支持下的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J]. 袁媛,瑚波,雷蕾,常庆瑞.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1)
[3]基于GIS技术的陕西省设施农业越冬期低温冻害精细化风险区划——以泾阳县为例[J]. 刘璐,梁轶,柏秦凤,贺文丽,尚小宁.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8)
[4]安徽省冬小麦品种生态气候适宜性分析和精细化区划[J]. 马晓群,张宏群,吴文玉,戚尚恩,陈晓艺. 中国农业气象. 2012(01)
[5]基于GIS的陕南茶树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J]. 梁轶,柏秦凤,李星敏,朱琳,郭兆夏,贺文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3)
[6]基于GIS技术的陕西白梨气候区划[J]. 郭兆夏,李星敏,朱琳,柏秦凤,梁轶. 果树学报. 2010(05)
[7]气候波动对重庆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对策[J]. 李永华,高阳华,张建平,唐云辉. 中国农业气象. 2008(01)
[8]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J]. 王宁珍,王润元,薛景轩,黄斌,王颖. 中国农业气象. 2005(04)
[9]甘肃省冬小麦生态气候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J]. 蒲金涌,邓振镛,姚小英,王位泰,胡利平,贾海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01)
[10]用多元积分回归方法分析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徐为根,吴洪颜,张仁祖. 江苏农业科学. 2004(01)
博士论文
[1]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 姚凤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评估[D]. 崔巧娟.中国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7899
【文章来源】:陕西农业科学. 2020,66(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西安市冬小麦1981-2018年单产年变化曲线
计算西安市冬小麦单产趋势产量,其中西安市冬小麦单产的极值为5 010 kg·hm-2,拟合误差为245.2 kg·hm-2。利用趋势产量计算结果,得到气候产量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1981-2018年西安市冬小麦气候产量波动较大。2.1.2 气候因子对不同生育期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
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内,西安市冬小麦对气温的敏感时段为3-4月和11月,对降水的敏感时段为3月中旬至4月下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对日照时数的敏感时段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和11月至1月中旬。在这些时段内,对应气象资源偏多或偏大,将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形成。例如3月下旬气温对产量的正效应达到最大,此时气温每偏高1℃,产量将增加19.5 kg·hm-2,11月中旬降水对产量的正效应达到最大,此时降水量每偏高1 mm,产量将增加4.7 kg·hm-2,5月下旬日照对产量的正效应达到最大,此时日照时数每偏高1 h,产量将增加12.1 kg·hm-2。2.2 冬小麦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指标的建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高筋含量的宁夏优质小麦农业气候区划[J]. 张德有,李阳,王勇. 河北农业科学. 2019(04)
[2]GIS支持下的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J]. 袁媛,瑚波,雷蕾,常庆瑞.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1)
[3]基于GIS技术的陕西省设施农业越冬期低温冻害精细化风险区划——以泾阳县为例[J]. 刘璐,梁轶,柏秦凤,贺文丽,尚小宁.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8)
[4]安徽省冬小麦品种生态气候适宜性分析和精细化区划[J]. 马晓群,张宏群,吴文玉,戚尚恩,陈晓艺. 中国农业气象. 2012(01)
[5]基于GIS的陕南茶树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J]. 梁轶,柏秦凤,李星敏,朱琳,郭兆夏,贺文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3)
[6]基于GIS技术的陕西白梨气候区划[J]. 郭兆夏,李星敏,朱琳,柏秦凤,梁轶. 果树学报. 2010(05)
[7]气候波动对重庆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对策[J]. 李永华,高阳华,张建平,唐云辉. 中国农业气象. 2008(01)
[8]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J]. 王宁珍,王润元,薛景轩,黄斌,王颖. 中国农业气象. 2005(04)
[9]甘肃省冬小麦生态气候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J]. 蒲金涌,邓振镛,姚小英,王位泰,胡利平,贾海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01)
[10]用多元积分回归方法分析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徐为根,吴洪颜,张仁祖. 江苏农业科学. 2004(01)
博士论文
[1]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 姚凤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评估[D]. 崔巧娟.中国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7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07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