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强度风速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1961-2018年)
发布时间:2021-07-29 09:31
基于1961-2018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点的日平均风速数据,采用风速强度等级划分,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从气候态分布、变化趋势、波动特征研究了近58年来中国9个强度风速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中国不同强度风速日数具有南北分异特征,并因强度差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次区域性特征。随着风速强度增加,年均风速日数高值区逐渐向高纬度地区集聚分布。(2)1961-2018年中国无风日数变化趋势呈现为东西分异,其它强度风速日数呈现为南北分异。除软风日数和轻风日数主要呈现增加趋势外,其它强度风速日数主要呈现减少趋势,且趋势减少最大的地区集中在高纬度地区。疾风日数和大风日数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空间相关系数为0.56(n=15642),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3)1961-2018年中国不同强度风速日数波动特征主要以南北分异为主。1990年前后中国不同强度风速日数波动差异也具有南北分异特征。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34(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国不同强度风速日数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异特征(1961-2018年)
中国不同强度风速年均日数的空间分异特征(1961-2018年)
图1 中国不同强度风速年均日数的空间分异特征(1961-2018年)1961-2018年中国微风与软风日数呈现出相反的空间高低分异特征,两者的空间相关系数为-0.64(n=15642),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1961-2018年的中国微风日数在数值上整体低于轻风日数。其中东北、内蒙古、西北中部、青藏高原中西部、黄淮海沿海地区及两淮地区的年均微风日数分布较多,大多超过了80 d。长江中下游以南、华西、西藏东部和黄土高原东部等地的年均微风日数分布较少,大多低于40 d(图1d)。1961-2018年中国和风与劲风日数具有相似的空间高低分异特征,两者的空间相关系数为0.68(n=15642),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图1e,f)。其中年均和风日数超过30 d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中部、内蒙古和西北中部等地区;全国其它地区则基本少于30 d,两淮地区主要介于5~20 d之间;长江以南和华西等地区最低,普遍低于5 d。1961-2018年中国年均劲风日数超过6 d的地区与和风日数超过30 d的地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71—2015年辽宁省海岸带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 敖雪,翟晴飞,崔妍,周晓宇,龚强,赵春雨,朱玲,沈历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05)
[2]中国北方风蚀区风速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 韩柳,王静璞,王光镇,王周龙,吴孟泉. 干旱区地理. 2018(05)
[3]1960―2015年长江流域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J]. 李悦佳,贺新光,卢希安,谭子芳. 热带地理. 2018(05)
[4]1961—2016年中国近地表大风日数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 孔锋,李颖,王一飞,吕丽莉,林霖,刘冬,辛源.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1)
[5]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和展望[J]. 孔锋,史培军,方建,吕丽莉,方佳毅,郭建平. 灾害学. 2017(02)
[6]中国1961—2012年风速变化区划[J]. 史培军,张钢锋,孔锋,叶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06)
[7]中国大风集中程度及气候趋势研究[J]. 邱博,张录军,谭慧慧. 气象科学. 2013(05)
[8]1957—2009年黄土高原地区风速变化趋势[J]. 马芹,张晓萍,万龙,马瞳宇,孙艳萍,徐金鹏,雷泳南. 自然资源学报. 2012(12)
本文编号:3309079
【文章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34(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国不同强度风速日数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异特征(1961-2018年)
中国不同强度风速年均日数的空间分异特征(1961-2018年)
图1 中国不同强度风速年均日数的空间分异特征(1961-2018年)1961-2018年中国微风与软风日数呈现出相反的空间高低分异特征,两者的空间相关系数为-0.64(n=15642),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1961-2018年的中国微风日数在数值上整体低于轻风日数。其中东北、内蒙古、西北中部、青藏高原中西部、黄淮海沿海地区及两淮地区的年均微风日数分布较多,大多超过了80 d。长江中下游以南、华西、西藏东部和黄土高原东部等地的年均微风日数分布较少,大多低于40 d(图1d)。1961-2018年中国和风与劲风日数具有相似的空间高低分异特征,两者的空间相关系数为0.68(n=15642),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图1e,f)。其中年均和风日数超过30 d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中部、内蒙古和西北中部等地区;全国其它地区则基本少于30 d,两淮地区主要介于5~20 d之间;长江以南和华西等地区最低,普遍低于5 d。1961-2018年中国年均劲风日数超过6 d的地区与和风日数超过30 d的地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71—2015年辽宁省海岸带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 敖雪,翟晴飞,崔妍,周晓宇,龚强,赵春雨,朱玲,沈历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05)
[2]中国北方风蚀区风速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 韩柳,王静璞,王光镇,王周龙,吴孟泉. 干旱区地理. 2018(05)
[3]1960―2015年长江流域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J]. 李悦佳,贺新光,卢希安,谭子芳. 热带地理. 2018(05)
[4]1961—2016年中国近地表大风日数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 孔锋,李颖,王一飞,吕丽莉,林霖,刘冬,辛源.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1)
[5]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和展望[J]. 孔锋,史培军,方建,吕丽莉,方佳毅,郭建平. 灾害学. 2017(02)
[6]中国1961—2012年风速变化区划[J]. 史培军,张钢锋,孔锋,叶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06)
[7]中国大风集中程度及气候趋势研究[J]. 邱博,张录军,谭慧慧. 气象科学. 2013(05)
[8]1957—2009年黄土高原地区风速变化趋势[J]. 马芹,张晓萍,万龙,马瞳宇,孙艳萍,徐金鹏,雷泳南. 自然资源学报. 2012(12)
本文编号:3309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0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