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关中地区气候变化适应方略与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1-07-30 06:04
  气候变化引发一系列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主动调整人类行为以适应气候变化,是人地关系的新表现。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属于社会问题,社会科学成为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视角。气候变化适应研究重点转向微观、短时间、区域尺度研究,特别是对典型区域进行综合研究,尤其是人类活动集中聚集的城市群、气候带过渡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等的研究,能为气候变化适应提供集群信号和最明显的适应反馈作用。因此,实证研究和区域研究是气候变化适应研究的重要途径和基础。关中地区是南北气候过渡带,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冲击。区内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活动丰富,生态环境压力巨大。气候变化影响之下,积极适应气候变化是关中地区面临的主要任务。关中地区五市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组合、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可以为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证案例。因此,本研究以关中地区的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和铜川五市为研究区,运用Excel、SPSS、Arc.GIS软件对社会、经济、气候、环境和灾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表征,主要从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和探索气候变化适应理论与过程,分析气候变化...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关中地区气候变化适应方略与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图2-丨关中地冈示意图??Fig.2-1?The?sketch?map?of?Guanzhong?Area??、

人口,铜川市,渭南市,咸阳


图2-2?1990-2011年关中地区五||丨总人口??Fig.2-2?Total?population?of?five?cities?in?Guanzhong?Area?during?1990-2011??图2-2可见,关中地区五市]990-2011年人口变化呈现出非常缓慢的低速增长??趋势。关中五市中,西安市的人口远远高于其余城市,1990年西安市的人口就己??是铜川市人U的10倍多,是宝鸡市的两倍,高于咸阳和宝鸡市的人I」。到2011??西安市人口较其他城市更多。一方面的原因是作为关屮地区的核心城市,各种??源组合优势使西安市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资源、人才和资金产生了聚集效应;??一方面是由于2005年的数据主要是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6-2008??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评估推算,讨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点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1990-2011年中的22年,除两安市人口最多之外,渭南市人口总??在五市中居第二位,咸阳市人口数仅次于渭南市,宝鸡市人口较渭南和咸阳少??较多一些,但三市人U近年来呈现很明显地减少趋势。关中五市中唯有铜川市??人U增长最慢。??(2)关中地区各市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


图2-3?2000-2011年关中地区五市生产总值??Fig.2-3?GDP?of?five?cities?in?Guanzhong?Area?during?2000-2011??图2-3显示了关中地区五市2000-2011年生产总值的变化。西安市的生产总值??远远高于其余各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12年中西安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46」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862.58亿元,增长了将近6倍,平均每年增长268.04??亿元。咸阳市生产总值高于宝鸡市,宝鸡市高于渭南市,但咸阳、宝鸡和渭南三??市表现出基本一致的缓慢增长趋势。五市中只有铜川市生产总值增长最慢。可见,??关中地区五市中,西安市经济发展较快,咸阳、宝鸡和渭南市的经济发展处在缓??慢发展阶段,铜川市经济发展缓慢。??50000??45000?+西安市??0?40000?_?铜川市??g?35000?▲宝鸡市??30000?????,?—叙—咸阳市?彳Jk??令?25000??\?20000??■_米“"渭南市?义??15000?一??一一????ioooo?一**办一^一??fOOO?t..二I.二:::^::二^.二?米?^?年份??0?—目[r!?1?[?n?1「目?1??图2-4?2000-2011年关屮地区五市人均生产总值??Fig.2-4?Per?capital?GDP?of?five?cities?in?Guanzhong?Area?during?2000-2011??图2-4显示了?2000-2011年关中地区五市人均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关中地区??五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呈现出整体不断增长的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气候友好型电价形成机制研究[J]. 李俊峰,丁丁,赵洱岽,杨秀.  中国能源. 2014(10)
[2]气候友好型试点碳抵消林效益研究[J]. 张园,张杰.  环境与发展. 2014(05)
[3]超前部署 积极参与气候友好型技术国际转让[J]. 姚卫浩,裴亮,杨默函.  中国高等教育. 2014(01)
[4]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动力分析——基于低碳循环经济[J]. 孙磊,赵佳颖.  现代商贸工业. 2014(01)
[5]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 张丽娟,马耀绒.  陕西农业科学. 2013(06)
[6]低碳循环经济背景下绿色消费发展策略研究[J]. 王明刚.  现代商贸工业. 2013(18)
[7]基于气候变化的风险认知[J]. 张慧,徐富明,李彬,罗寒冰,郑秋强.  心理科学进展. 2013(09)
[8]高碳产业地区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J]. 赵海东.  北方经济. 2013(15)
[9]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的战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吴向阳.  中国市场. 2013(27)
[10]山区居民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的感知分析——以玉龙雪山地区为例[J]. 王世金,李曼,谭春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03)

博士论文
[1]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D]. 宋佃星.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复杂适应系统量化仿真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 任传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3]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D]. 彭黎明.武汉大学 2011
[4]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影响的经济分析及其适应策略[D]. 朱红根.南京农业大学 2010
[5]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比较研究[D]. 王璟珉.中国海洋大学 2007
[6]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影响的关键问题研究[D]. 王国庆.河海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公共物品供给的捆绑模式研究[D]. 秦莉萍.南华大学 2014
[2]西安市气候变化城郊对比分析及适应度综合评价[D]. 冯彩琴.陕西师范大学 2012
[3]河南省淮河以北气候变化与棉花生产适应度评价[D]. 王晓喆.陕西师范大学 2012
[4]安康市气候变化与粮食生产适应度评价[D]. 宋春英.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黄土高原地区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度评价[D]. 张立伟.陕西师范大学 2012
[6]榆林市能源消费结构气候变化适应度评价[D]. 宁向玲.陕西师范大学 2012
[7]西安市气候变化及冬小麦生产适应度评价[D]. 冀彩星.陕西师范大学 2012
[8]天山南北棉花生产气候变化与适应度比较[D]. 曹亚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2
[9]气候变化下渭南市农作物适应度评价[D]. 耿慧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2
[10]近50a大连市气候变化及其适应度评价[D]. 崔利芳.辽宁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10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10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