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成因及预报误差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8 23:47
该文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全球及中尺度数值模式产品对2018年7月4—6日出现的一场持续性暴雨个例展开分析,重点分析了持续性暴雨的天气成因、数值模式产品的检验评估以及相关的订正技术。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是华南地区维持稳定少动的高压环流影响下,西风带短波槽和北方南下的东西向横切变受高压环流阻挡长时间维持在贵州地区,切变北侧南下的干冷气流和高压环流西北侧北上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的持续性暴雨,中低层切变辐合是主要的动力强迫,华南地区高压后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降水前夕和降水过程中输送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差动平流,为暴雨的持续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水汽和能量条件。选取了3家数值模式(EC、华东、华南)进行了检验评估,模式降水产品落区和量级与实况偏差较大,华东模式降水产品在本次过程中有一定参考价值,EC模式7月4日20时—6日20时的风场结构预报准确,预报员充分利用该产品对这一时间段降水落区和量级进行了正技巧订正,但7月6日20时—7日20时对中低层的风场结构预报和实况有较大偏差。充分利用数值模式产品和实况当前时段的检验评估结果,采用外推法对未来时段的数值模式产品进...
【文章来源】: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44(04)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18年7月4日20时—6日20时高度场(实线,单位:dpm)和风场(风向杆,单位:m·s-1)(a为7月4日20时,
2018年7月4日20时—7日20时不同时段降水实况分布(单位: mm)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水汽的输送和辐合。持续性暴雨发生前夕,贵州中低层主要受偏南风气流影响,7月4日08时(图略)700 hPa和850 hPa形势场上有一支强西南气流从南海北部湾经广西进入到贵州地区,最大风速达20 m/s,水汽输送通量带(图3a)从南海到贵州建立起来,贵州水汽含量迅速积累,湿层变得深厚,700 hPa比湿达到11~13 g·kg-1,850 hPa比湿达到16~19 g·kg-1,中低层水汽非常充沛。7月5日08时(图3b),南海到贵州的水汽输送通量带仍然存在,中心位于贵州东南部一带,水汽通量最大值达24 g·(cm· hPa·s)-1,水汽通量带的持续存在有利于水汽的持续输送,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从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来看,7月4日20时(图3c)贵州北部为强的水汽辐合中心,中心值最大为-8×10-8g·(cm2·hPa·s)-1,强的水汽辐合有利于水汽的抬升凝结,从而造成贵州北部的强降水。7月5日20时(图3d),从贵州西部到东北部形成一条带状的为水汽通量辐合带,强辐合区主要位于西部,中心值最大为-6×10-8g·(cm2·hPa·s)-1,强的水汽通量辐合带的持续存在对降水非常有利,这也是5日夜间贵州中部一线出现大面积暴雨和大暴雨的主要原因。7月6日20时(图略)贵州南部地区还存在水汽辐合,强度减弱,最大值为-4×10-8g·(cm2·hPa·s)-1,贵州地区的降水也逐渐减弱趋于结束。纵观整个持续性暴雨过程,降雨云团的新生、成熟、消散、再次新生,都伴随着明显水汽通量辐合,水汽通量辐合和降水落区对应基本一致。3.3 不稳定层结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静止锋背景下的贵州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J]. 肖艳林,池再香,严锐,瞿中友,刘丽娟.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9(01)
[2]中国东南地区降水的两种集合预报综合偏差订正对比分析[J]. 杨瑞雯,赵琳娜,巩远发,李潇濛,曹越. 暴雨灾害. 2017(06)
[3]梅雨锋西段持续性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及贵阳极端降水成因[J]. 杜小玲,吴磊,杨秀庄,卢璐,魏涛,余清. 暴雨灾害. 2016(05)
[4]云贵高原东段初夏辐合线锋生型暴雨研究[J]. 杨秀庄,杜小玲,吴古会,汪超. 高原气象. 2016(04)
[5]降水偏差订正的频率(或面积)匹配方法介绍和分析[J]. 李俊,杜钧,陈超君. 气象. 2014(05)
[6]天气预报中不确定性问题的调查分析[J]. 杜钧,康志明. 气象科技进展. 2014(01)
[7]贵州2011年9月17日一次中β尺度局地特大暴雨特征分析[J]. 杨秀庄,牟克林. 贵州气象. 2012(04)
[8]T213全球集合预报系统性误差订正研究[J]. 李莉,李应林,田华,崔波. 气象. 2011(01)
[9]2008年贵州两次大暴雨过程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J]. 杨秀庄,李鹏,汪超. 贵州气象. 2010(06)
[10]2006-06-13贵州省望谟县大暴雨的诊断分析[J]. 李登文,杨静,乔琪.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330919
【文章来源】: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44(04)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2018年7月4日20时—6日20时高度场(实线,单位:dpm)和风场(风向杆,单位:m·s-1)(a为7月4日20时,
2018年7月4日20时—7日20时不同时段降水实况分布(单位: mm)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水汽的输送和辐合。持续性暴雨发生前夕,贵州中低层主要受偏南风气流影响,7月4日08时(图略)700 hPa和850 hPa形势场上有一支强西南气流从南海北部湾经广西进入到贵州地区,最大风速达20 m/s,水汽输送通量带(图3a)从南海到贵州建立起来,贵州水汽含量迅速积累,湿层变得深厚,700 hPa比湿达到11~13 g·kg-1,850 hPa比湿达到16~19 g·kg-1,中低层水汽非常充沛。7月5日08时(图3b),南海到贵州的水汽输送通量带仍然存在,中心位于贵州东南部一带,水汽通量最大值达24 g·(cm· hPa·s)-1,水汽通量带的持续存在有利于水汽的持续输送,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从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场来看,7月4日20时(图3c)贵州北部为强的水汽辐合中心,中心值最大为-8×10-8g·(cm2·hPa·s)-1,强的水汽辐合有利于水汽的抬升凝结,从而造成贵州北部的强降水。7月5日20时(图3d),从贵州西部到东北部形成一条带状的为水汽通量辐合带,强辐合区主要位于西部,中心值最大为-6×10-8g·(cm2·hPa·s)-1,强的水汽通量辐合带的持续存在对降水非常有利,这也是5日夜间贵州中部一线出现大面积暴雨和大暴雨的主要原因。7月6日20时(图略)贵州南部地区还存在水汽辐合,强度减弱,最大值为-4×10-8g·(cm2·hPa·s)-1,贵州地区的降水也逐渐减弱趋于结束。纵观整个持续性暴雨过程,降雨云团的新生、成熟、消散、再次新生,都伴随着明显水汽通量辐合,水汽通量辐合和降水落区对应基本一致。3.3 不稳定层结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准静止锋背景下的贵州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J]. 肖艳林,池再香,严锐,瞿中友,刘丽娟.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9(01)
[2]中国东南地区降水的两种集合预报综合偏差订正对比分析[J]. 杨瑞雯,赵琳娜,巩远发,李潇濛,曹越. 暴雨灾害. 2017(06)
[3]梅雨锋西段持续性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及贵阳极端降水成因[J]. 杜小玲,吴磊,杨秀庄,卢璐,魏涛,余清. 暴雨灾害. 2016(05)
[4]云贵高原东段初夏辐合线锋生型暴雨研究[J]. 杨秀庄,杜小玲,吴古会,汪超. 高原气象. 2016(04)
[5]降水偏差订正的频率(或面积)匹配方法介绍和分析[J]. 李俊,杜钧,陈超君. 气象. 2014(05)
[6]天气预报中不确定性问题的调查分析[J]. 杜钧,康志明. 气象科技进展. 2014(01)
[7]贵州2011年9月17日一次中β尺度局地特大暴雨特征分析[J]. 杨秀庄,牟克林. 贵州气象. 2012(04)
[8]T213全球集合预报系统性误差订正研究[J]. 李莉,李应林,田华,崔波. 气象. 2011(01)
[9]2008年贵州两次大暴雨过程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J]. 杨秀庄,李鹏,汪超. 贵州气象. 2010(06)
[10]2006-06-13贵州省望谟县大暴雨的诊断分析[J]. 李登文,杨静,乔琪.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330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3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