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东部季风摆动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对夏季风活动和季风降水的响应特征
发布时间:2021-08-26 12:24
大气边界层高度影响着近地层能量、水分的发展变化,而季风摆动区边界层受夏季风活动和季风降水影响很大,变化特殊,但其边界层高度的响应特征并不清楚。应用西北地区东部5站民勤、榆中、平凉、银川和延安2006—2016年5~9月逐日19时每隔10 m高度高空加密观测资料,以及民勤2006—2016年逐日07时探空规定层和特性层资料,结合地面逐日观测资料,对比计算多种资料找到合适的边界层高度。进一步运用NCEP、EC再分析资料,分析夏季风对季风摆动区的影响,得出边界层高度与夏季风、季风期降水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每隔10 m加密压温湿风探空资料,确定了9点平均位温梯度法作为边界层高度的最佳计算方法,该区边界层高度5~6月较高,7~9月逐渐降低,5~9月平均高度由非季风影响区的2 600 m、季风摆动区的1 800 m逐渐降低到季风影响区的1 500 m以下。边界层高度与地面相对湿度、地温和风场关系密切,湿度越大、风速越大,边界层高度越低,相反,近地面地气温差越大,气温越高,吹西北风时,边界层高度越高。在不受夏季风影响时,边界层高度较高,有夏季影响风时,边界层高度较低。夏季风持续时间越长,边界层...
【文章来源】:干旱区地理. 2020,4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5站地理分布及分区
通过对民勤站采用不同方法对比,目的在于应用该资料得出较为合理的边界层高度计算方法,使不同区域的边界层高度具有可比性,三种方法计算的边界层高度相关系数均达0.993。计算结果分析:民勤5~9月07时的T-Ln P法比后两种方法略高100 m,后两种方法结果相近,5~6月高度较高均达3 000 m以上,7~9月逐渐降低,9月最低接近1 800 m(图2)。下面主要应用夏季风重点影响区5站2006—2016年5~9月19时每隔10 m加密资料进行分析,应用9点平均位温梯度法计算,得出5站季风期5~9月的边界层高度(图3):从高到低依次为非季风影响区、季风摆动区和季风影响区,平均值分别为2 606 m、2 016 m、1 486 m,最大边界层高度出现时间是非季风影响区民勤6月达3 112 m、季风摆动区银川5月2 782 m、季风影响区延安5月2 081 m,从5~9月逐渐降低。
分别利用1961—2013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79—2013年欧洲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采用胡豪然等[22]2007年提出的结合了气团、降水两方面因素的季风边缘带标准,即必须满足下列3个条件:(1)850 hPa候平均风场为西南风,即u>0 m·s-1,v>0 m·s-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北东部季风过渡区夹卷率与夏季风的动力学关系[J]. 李岩瑛,蔡英,张春燕,曾婷,杨吉萍. 地球科学进展. 2019(12)
[2]近58 a我国西北地区干期与湿期变化特征[J]. 廉陆鹞,刘滨辉. 干旱区地理. 2019(06)
[3]夏季风过渡区的陆-气相互作用:述评与展望[J]. 张强,岳平,张良,王胜,张杰,赵建华,王润元,阳伏林. 气象学报. 2019(04)
[4]1961—2015年中国降水面积变化特征研究[J]. 张亚宁,张明军,王圣杰,杜铭霞,马荣,王杰. 干旱区地理. 2019(04)
[5]由非季风区向季风区过渡过程中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分析[J]. 乔梁,张强,岳平,金红梅. 大气科学. 2019(02)
[6]论东亚夏季风的特征、驱动力与年代际变化[J]. 丁一汇,司东,柳艳菊,王遵娅,李怡,赵亮,宋亚芳. 大气科学. 2018(03)
[7]激光雷达反演边界层高度方法评估及其在北京的应用[J]. 李霞,权建农,王飞,盛久江,高扬,赵德龙,程志刚. 大气科学. 2018(02)
[8]西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时空分布及其输送研究[J]. 王凯,孙美平,巩宁刚. 干旱区地理. 2018(02)
[9]东亚夏季风的气候北界指标及其年际变化研究[J]. 陈婕,黄伟,靳立亚,陈建徽,陈圣乾,陈发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1)
[10]东亚、北非干旱半干旱区边界层高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赵艳茹,毛文茜,张珂铨,牛笑应,李佳芸,张文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博士论文
[1]夏季风影响过渡区气候干燥度和气象干旱对夏季风活动的响应研究[D]. 张红丽.兰州大学 2018
[2]水汽输送对我国降水变异及大气污染条件的影响[D]. 吴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7
[3]华南和江淮地区夏季风期间降水和对流的一些统计特征和个例研究[D]. 汪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4
[4]中国西北地区极端大气边界层高度及其对化学追踪物质传输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 马敏劲.兰州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西北地区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及其对夏季风进退的响应[D]. 杜一博.兰州大学 2018
[2]1957-2014年中国西北地区夏季日降水变化趋势分析[D]. 朱煜思.兰州大学 2017
[3]风廓线雷达在南海季风边界层结构及深圳海陆风研究中的应用[D]. 张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64236
【文章来源】:干旱区地理. 2020,4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5站地理分布及分区
通过对民勤站采用不同方法对比,目的在于应用该资料得出较为合理的边界层高度计算方法,使不同区域的边界层高度具有可比性,三种方法计算的边界层高度相关系数均达0.993。计算结果分析:民勤5~9月07时的T-Ln P法比后两种方法略高100 m,后两种方法结果相近,5~6月高度较高均达3 000 m以上,7~9月逐渐降低,9月最低接近1 800 m(图2)。下面主要应用夏季风重点影响区5站2006—2016年5~9月19时每隔10 m加密资料进行分析,应用9点平均位温梯度法计算,得出5站季风期5~9月的边界层高度(图3):从高到低依次为非季风影响区、季风摆动区和季风影响区,平均值分别为2 606 m、2 016 m、1 486 m,最大边界层高度出现时间是非季风影响区民勤6月达3 112 m、季风摆动区银川5月2 782 m、季风影响区延安5月2 081 m,从5~9月逐渐降低。
分别利用1961—2013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79—2013年欧洲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采用胡豪然等[22]2007年提出的结合了气团、降水两方面因素的季风边缘带标准,即必须满足下列3个条件:(1)850 hPa候平均风场为西南风,即u>0 m·s-1,v>0 m·s-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北东部季风过渡区夹卷率与夏季风的动力学关系[J]. 李岩瑛,蔡英,张春燕,曾婷,杨吉萍. 地球科学进展. 2019(12)
[2]近58 a我国西北地区干期与湿期变化特征[J]. 廉陆鹞,刘滨辉. 干旱区地理. 2019(06)
[3]夏季风过渡区的陆-气相互作用:述评与展望[J]. 张强,岳平,张良,王胜,张杰,赵建华,王润元,阳伏林. 气象学报. 2019(04)
[4]1961—2015年中国降水面积变化特征研究[J]. 张亚宁,张明军,王圣杰,杜铭霞,马荣,王杰. 干旱区地理. 2019(04)
[5]由非季风区向季风区过渡过程中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分析[J]. 乔梁,张强,岳平,金红梅. 大气科学. 2019(02)
[6]论东亚夏季风的特征、驱动力与年代际变化[J]. 丁一汇,司东,柳艳菊,王遵娅,李怡,赵亮,宋亚芳. 大气科学. 2018(03)
[7]激光雷达反演边界层高度方法评估及其在北京的应用[J]. 李霞,权建农,王飞,盛久江,高扬,赵德龙,程志刚. 大气科学. 2018(02)
[8]西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时空分布及其输送研究[J]. 王凯,孙美平,巩宁刚. 干旱区地理. 2018(02)
[9]东亚夏季风的气候北界指标及其年际变化研究[J]. 陈婕,黄伟,靳立亚,陈建徽,陈圣乾,陈发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1)
[10]东亚、北非干旱半干旱区边界层高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赵艳茹,毛文茜,张珂铨,牛笑应,李佳芸,张文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博士论文
[1]夏季风影响过渡区气候干燥度和气象干旱对夏季风活动的响应研究[D]. 张红丽.兰州大学 2018
[2]水汽输送对我国降水变异及大气污染条件的影响[D]. 吴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7
[3]华南和江淮地区夏季风期间降水和对流的一些统计特征和个例研究[D]. 汪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4
[4]中国西北地区极端大气边界层高度及其对化学追踪物质传输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 马敏劲.兰州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西北地区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及其对夏季风进退的响应[D]. 杜一博.兰州大学 2018
[2]1957-2014年中国西北地区夏季日降水变化趋势分析[D]. 朱煜思.兰州大学 2017
[3]风廓线雷达在南海季风边界层结构及深圳海陆风研究中的应用[D]. 张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64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6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