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产量时空变化及气候年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7 05:07
定量分析夏玉米同一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时空变化,探讨造成产量时空差异的气候年型组合变化特征。基于2004~2013年夏玉米种植区郑单958多点田间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夏玉米区域平均产量为9 055 kg/hm2,年际差为1 635 kg/hm2,变幅为18.1%;地点差4 258 kg/hm2,变幅为47.1%。夏玉米区域平均千粒重为313 g,年际变幅为13.1%;地点变幅为27.8%。夏玉米区域平均穗粒数为479,年际变幅为18.0%,地点变幅为38.7%。千粒重的增加导致夏玉米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显著降低和时空差异大是造成产量波动和时空差异变幅大的主要原因。夏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低产点受各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显著;平产点受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大于33℃的天数影响显著;高产点受降水影响显著。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2020,2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夏玉米种植区域图
夏玉米产量(A)和变异系数(B)空间变化
夏玉米千粒重地点差为87 g,地点间变幅为27.8%。河北永年夏玉米千粒重(363 g)最大,高于区域平均千粒重16.0%;河南商丘夏玉米千粒重(276 g)最小,比区域平均千粒重低11.8%。山东省莱州、平邑、河北肃宁、沧州、永年、山西运城等地夏玉米千粒重高于平均水平(图5)。陕西、河南中西部、南部、东部、安徽、江苏等地千粒重低于平均水平,其他地区均在平均水平左右。夏玉米千粒重CV空间分布与千粒重呈相反趋势。图5 夏玉米千粒重(A)和变异系数空间变化(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巫振富,赵彦锋,程道全,陈杰. 资源科学. 2019(10)
[2]夏玉米产量与光温生产效率差异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王洪章,刘鹏,董树亭,张吉旺,赵斌,任佰朝.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8)
[3]华北平原不同降水年型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耗水模拟[J]. 赵彦茜,肖登攀,齐永青,柏会子. 农业工程学报. 2018(20)
[4]1961-2015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光热资源变化及其影响[J]. 杨鹏宇,胡琦,马雪晴,胡莉婷,任飞扬,闫梦玲,黄彬香,潘学标,何奇瑾. 中国农业气象. 2018(07)
[5]粮食安全面临三大挑战[J]. 陈锡文. 中国经济报告. 2014(02)
[6]建设“渤海粮仓”的科学依据——需求、潜力和途径[J]. 李振声,欧阳竹,刘小京,胡春胜.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04)
[7]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和源库特性的影响[J]. 刘伟,吕鹏,苏凯,杨今胜,张吉旺,董树亭,刘鹏,孙庆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7)
[8]气象因子变化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孙宏勇,张喜英,陈素英,王彦梅,邵立威,高丽娜. 中国农业气象. 2009(02)
[9]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陈国平,杨国航,赵明,王立春,王友德,薛吉全,高聚林,李登海,董树亭,李潮海,宋慧欣,赵久然. 玉米科学. 2008(04)
[10]玉米产量和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 刘淑云,董树亭,胡昌浩,白萍,吕新. 作物学报. 2005(05)
本文编号:3365712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2020,2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夏玉米种植区域图
夏玉米产量(A)和变异系数(B)空间变化
夏玉米千粒重地点差为87 g,地点间变幅为27.8%。河北永年夏玉米千粒重(363 g)最大,高于区域平均千粒重16.0%;河南商丘夏玉米千粒重(276 g)最小,比区域平均千粒重低11.8%。山东省莱州、平邑、河北肃宁、沧州、永年、山西运城等地夏玉米千粒重高于平均水平(图5)。陕西、河南中西部、南部、东部、安徽、江苏等地千粒重低于平均水平,其他地区均在平均水平左右。夏玉米千粒重CV空间分布与千粒重呈相反趋势。图5 夏玉米千粒重(A)和变异系数空间变化(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巫振富,赵彦锋,程道全,陈杰. 资源科学. 2019(10)
[2]夏玉米产量与光温生产效率差异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王洪章,刘鹏,董树亭,张吉旺,赵斌,任佰朝.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8)
[3]华北平原不同降水年型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耗水模拟[J]. 赵彦茜,肖登攀,齐永青,柏会子. 农业工程学报. 2018(20)
[4]1961-2015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光热资源变化及其影响[J]. 杨鹏宇,胡琦,马雪晴,胡莉婷,任飞扬,闫梦玲,黄彬香,潘学标,何奇瑾. 中国农业气象. 2018(07)
[5]粮食安全面临三大挑战[J]. 陈锡文. 中国经济报告. 2014(02)
[6]建设“渤海粮仓”的科学依据——需求、潜力和途径[J]. 李振声,欧阳竹,刘小京,胡春胜.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04)
[7]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和源库特性的影响[J]. 刘伟,吕鹏,苏凯,杨今胜,张吉旺,董树亭,刘鹏,孙庆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7)
[8]气象因子变化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孙宏勇,张喜英,陈素英,王彦梅,邵立威,高丽娜. 中国农业气象. 2009(02)
[9]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陈国平,杨国航,赵明,王立春,王友德,薛吉全,高聚林,李登海,董树亭,李潮海,宋慧欣,赵久然. 玉米科学. 2008(04)
[10]玉米产量和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 刘淑云,董树亭,胡昌浩,白萍,吕新. 作物学报. 2005(05)
本文编号:3365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65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