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F模式不同地形平滑方案对降水预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02 20:50
基于重庆市气象局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开展不同地形平滑方案对模式降水预报的影响研究,详细对比WRF模式中不使用地形平滑方案以及使用s-d-s和1-2-1两种平滑方案生成的静态地形高度场的差异,开展不同地形平滑方案批量平行试验并选取典型强降水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平滑方案生成的静态地形高度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在地形较为陡峭的高原和山脉等地区,最大绝对偏差可达462.56m;s-d-s和1-2-1两种地形平滑方案主要平滑掉了模式地形中较小尺度的地形特征,且总体而言1-2-1方案的平滑效果比s-d-s方案明显。连续一个月批量平行试验降水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进行模式地形平滑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预报有正面影响,且使用1-2-1平滑方案的预报结果优于使用s-d-s平滑方案的预报结果;降水个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形平滑方案会造成垂直速度和水汽通量散度预报的明显差异,这样的明显差异会进而影响强降水预报的落区和强度。
【文章来源】:气象科技. 2020,48(05)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不同试验方案地形高度场的波谱特征曲线
3组试验0~96h逐24h累计降水预报TS评分:
3组试验0~96h逐24h累计降水预报Bias评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地区山谷风研究进展[J]. 田越,苗峻峰. 气象科技. 2019(01)
[2]中国地区城市热岛环流研究进展[J]. 朱丽,苗峻峰. 气象科技. 2019(01)
[3]地形对台风“海燕”暴雨增幅作用的观测与模拟[J]. 郑艳,杨仁勇,程守长,蔡亲波,任福民. 气象科技. 2018(06)
[4]重庆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预报性能分析[J]. 陈良吕,吴钲,高松.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04)
[5]不同扰动方法集合离散度演变的异同性暨地形扰动初探[J]. 李俊,杜钧,刘羽,许建玉. 气象学报. 2017(01)
[6]基于最优插值方法分析的中国区域地面观测与卫星反演逐时降水融合试验[J]. 潘旸,沈艳,宇婧婧,赵平. 气象学报. 2012(06)
[7]切比雪夫多项式在模式地形平滑中的应用研究[J]. 屠妮妮,陈静,何光碧. 高原气象. 2012(01)
[8]高原东侧特大暴雨过程中秦岭山脉的作用[J]. 慕建利,李泽椿,李耀辉. 高原气象. 2009(06)
[9]数值模式中地形滤波处理及水平扩散对降雨预报的影响[J]. 王光辉,陈峰峰,沈学顺,胡江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6)
[10]一次鄂西地区暴雨过程中地形敏感性试验研究[J]. 姚昊,潘晓滨,臧增亮.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05)
本文编号:3379712
【文章来源】:气象科技. 2020,48(05)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不同试验方案地形高度场的波谱特征曲线
3组试验0~96h逐24h累计降水预报TS评分:
3组试验0~96h逐24h累计降水预报Bias评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地区山谷风研究进展[J]. 田越,苗峻峰. 气象科技. 2019(01)
[2]中国地区城市热岛环流研究进展[J]. 朱丽,苗峻峰. 气象科技. 2019(01)
[3]地形对台风“海燕”暴雨增幅作用的观测与模拟[J]. 郑艳,杨仁勇,程守长,蔡亲波,任福民. 气象科技. 2018(06)
[4]重庆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预报性能分析[J]. 陈良吕,吴钲,高松.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04)
[5]不同扰动方法集合离散度演变的异同性暨地形扰动初探[J]. 李俊,杜钧,刘羽,许建玉. 气象学报. 2017(01)
[6]基于最优插值方法分析的中国区域地面观测与卫星反演逐时降水融合试验[J]. 潘旸,沈艳,宇婧婧,赵平. 气象学报. 2012(06)
[7]切比雪夫多项式在模式地形平滑中的应用研究[J]. 屠妮妮,陈静,何光碧. 高原气象. 2012(01)
[8]高原东侧特大暴雨过程中秦岭山脉的作用[J]. 慕建利,李泽椿,李耀辉. 高原气象. 2009(06)
[9]数值模式中地形滤波处理及水平扩散对降雨预报的影响[J]. 王光辉,陈峰峰,沈学顺,胡江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6)
[10]一次鄂西地区暴雨过程中地形敏感性试验研究[J]. 姚昊,潘晓滨,臧增亮.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05)
本文编号:3379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7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