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气候变化对青海湖北岸天然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03 08:16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湖北岸生态功能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利用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1997—2018年气象和牧草观测数据,分析了水热条件对牧草返青、生长高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温对青海湖北岸牧草返青具有重要影响,牧草返青期与≥0℃初日和≥3℃初日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和0.567;(2)牧草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在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6月下旬至8月中旬牧草生长最为旺盛;(3)青海湖北岸牧草产量以2010年为界呈现出显著的阶梯状递增特征,2010—2018年比1997—2009年偏多88%;(4)1997—2018年青海湖北岸牧草生长期≥0℃积温及降水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而日照时数则呈现减少趋势,气候的暖湿化特征明显,生育期≥0℃积温是青海湖北岸牧草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 

【文章来源】:干旱气象. 2020,38(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气候变化对青海湖北岸天然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997—2018年青海湖北岸天然牧草高度月变化

气候变化对青海湖北岸天然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青海湖北岸牧草旬平均高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旬变化

积温,日照时数,产量,牧草


另外发现,牧草生长期产量与积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3),而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在高海拔地区降水基本能满足植被生长需要,而热量则是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21-26]。降水高于平均年降水量的1997、2012、2009、2017和2018年,除2012年外牧草产量均随积温的增加而增加,如1997年比2018年≥0 ℃积温偏少19%,降水量略偏多(8.7 mm),牧草产量偏少64%。牧草产量明显偏低的1997—2009年生长季平均≥0 ℃积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分别为1604.4 ℃·d、295.8 mm、1359.1 h,较2010—2018年同期积温偏少6%,降水量偏少15%,气温偏低且降水不足,使得牧草生长受到多重不利影响,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表3 牧草产量与生长期气象因子间的相关关系Tab.3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fresh pasture yield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pasture 要素 牧草产量 ≥0 ℃积温 日照时数 降水量 牧草产量 1.000 ≥0 ℃积温 0.573** 1.000 日照时数 -0.371 -0.027 1.000 降水量 0.521* 0.154 -0.769** 1.0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的热动力成因分析[J]. 王玉琦,鲍艳,南素兰.  高原气象. 2019(01)
[2]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及其关系对刈割的响应[J]. 郭明英,卫智军,吴艳玲,闫瑞瑞,乌仁其其格.  草地学报. 2018(06)
[3]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生育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郭斌,王珊,张菡,王明田.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8(02)
[4]1982—2013年黄河源区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马守存,保广裕,郭广,杨莲,代青措,郑玲.  干旱气象. 2018(02)
[5]呼伦贝尔草原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曲学斌,孙小龙,冯建英,范雪松.  干旱气象. 2018(01)
[6]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J]. 吴让,韩炳宏,韩通,周秉荣,李博,牛得草,傅华.  草业科学. 2017(10)
[7]三江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周秉荣,朱生翠,李红梅.  干旱气象. 2016(06)
[8]锡林郭勒草原生长季地—气温度变化特征及相关性[J]. 杨丽萍,李丹,秦艳,张存厚,Oxana Vishnyakova,吕迪波.  干旱气象. 2016(04)
[9]放牧强度对三江源典型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J]. 李凤霞,李晓东,周秉荣,祁栋林,王力,傅华.  草业科学. 2015(01)
[10]巴音布鲁克草原植被生长气象条件指数变化特征[J]. 杜军剑,张仕明,李刚.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01)

博士论文
[1]我国北方典型生态区气候变化对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的影响研究[D]. 赵国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青海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 张国胜.中国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80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80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d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