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信息处理与远程传输的可视化平台设计
发布时间:2021-09-08 18:33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电子器械的应用日益广泛,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近年来雷电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雷电监测和雷电灾后处理越发显得重要。但目前的雷电监测系统功能单一,且适用范围比较小,本文介绍一种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的雷电监测系统。本文参考以前雷电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结合当前的波形显示及远程传输技术,实现了雷电信息处理与远程传输的可视化平台设计。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可以综合处理雷电信息,包括提取雷电波形中的电磁场峰值信息、统计雷电回击次数、计算雷电距离及方位角等信息;其次本系统设计了交互界面,用于显示雷电波形及雷电信息等,使系统更加人性化;最后本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可以实时的将野外探测到的雷电信息传给远处的信息处理中心,拓展了系统的适用范围。经过模拟信号测试,本系统可以稳定地进行雷电信息处理和远程传输工作。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典型的一次云地闪电波形
图2-2 RAID 0解决方案相比与RAID 0解决方案,牺牲了存储容去。RAID 1方法也称为磁盘镜像方法,在另外一块硬盘进行备份,这两块硬盘据就是安全的,但是这种安全是以牺牲了相同的硬盘组成RAID 1解决方案,磁盘块硬盘需要备份数据,存储速率也会受ID 1解决方案中的硬盘如果有一块坏了,是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赶紧更换中的数据要进行二次读写操作,磁盘控制可能满足不了要求,所以RAID 1解决方案RAID 2与RAID 3方式很相似,都是
<51图3-4地图显示效果图左右两图可以看出,右图相比于左图,比例减小了很多,这是地图的缩放功能,缩放功能实现了在地图上细节查找的同时又能显示足够多的内容;左右两图地图标记颜色长短都有不同,这并不是实际雷电测试图,只是用于测试的图片,长短不同表示不同时间段发生的雷电,颜色不同,代表强度不同,颜色越深雷电强度越大。3.4 Socket远程传输的设计Socket远程传输负责网络中远程的两台PC数据连接,是用来进行双向传输的网络通信机制。Socket服务器端程序可以识别本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Socket客户端程序则通过IP地址在因特网中找到服务器,并通过服务器提供的端口号找到相应的连接程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ocket及Web GIS的网络设备可视化监测[J]. 龚成莹,李驰新,权晓红.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1(04)
[2]试谈计算机软件中的插件技术[J]. 陈国栋.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16)
[3]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AID)技术及其应用[J]. 王曙光,吕国人.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7)
[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在基坑设计中的应用[J]. 李维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04)
[5]IPv6下Socket网络编程的研究与实现[J]. 刘利强,吴永英,王勇智.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06)
[6]IP组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J]. 徐立新,李宗斌,陈富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2(05)
[7]基于Socket的网络中间件开发技术[J]. 周敏刚,张学宏,张玲英,杨行健. 航空计算技术. 2000(04)
[8]雷电物理及人工引发雷电研究十年进展与展望[J]. 刘欣生. 高原气象. 1999(03)
本文编号:3391281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典型的一次云地闪电波形
图2-2 RAID 0解决方案相比与RAID 0解决方案,牺牲了存储容去。RAID 1方法也称为磁盘镜像方法,在另外一块硬盘进行备份,这两块硬盘据就是安全的,但是这种安全是以牺牲了相同的硬盘组成RAID 1解决方案,磁盘块硬盘需要备份数据,存储速率也会受ID 1解决方案中的硬盘如果有一块坏了,是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赶紧更换中的数据要进行二次读写操作,磁盘控制可能满足不了要求,所以RAID 1解决方案RAID 2与RAID 3方式很相似,都是
<51图3-4地图显示效果图左右两图可以看出,右图相比于左图,比例减小了很多,这是地图的缩放功能,缩放功能实现了在地图上细节查找的同时又能显示足够多的内容;左右两图地图标记颜色长短都有不同,这并不是实际雷电测试图,只是用于测试的图片,长短不同表示不同时间段发生的雷电,颜色不同,代表强度不同,颜色越深雷电强度越大。3.4 Socket远程传输的设计Socket远程传输负责网络中远程的两台PC数据连接,是用来进行双向传输的网络通信机制。Socket服务器端程序可以识别本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Socket客户端程序则通过IP地址在因特网中找到服务器,并通过服务器提供的端口号找到相应的连接程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ocket及Web GIS的网络设备可视化监测[J]. 龚成莹,李驰新,权晓红.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1(04)
[2]试谈计算机软件中的插件技术[J]. 陈国栋.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16)
[3]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AID)技术及其应用[J]. 王曙光,吕国人.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7)
[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在基坑设计中的应用[J]. 李维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04)
[5]IPv6下Socket网络编程的研究与实现[J]. 刘利强,吴永英,王勇智.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06)
[6]IP组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J]. 徐立新,李宗斌,陈富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2(05)
[7]基于Socket的网络中间件开发技术[J]. 周敏刚,张学宏,张玲英,杨行健. 航空计算技术. 2000(04)
[8]雷电物理及人工引发雷电研究十年进展与展望[J]. 刘欣生. 高原气象. 1999(03)
本文编号:3391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39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