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一次江淮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边界层湍流输送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3 16:44
  为了更好地认识江淮飑线系统演变特征,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4年7月12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其成熟阶段中尺度垂直结构特征、边界层冷池、湍流动能及湍流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属于槽前型飑线,切变线南侧有低空急流出现,低空急流加强的时候,其北侧出现飑线天气。降水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呈带状分布,有几个暴雨中心,并随时间自西向东移动。(2)飑线发生前在对流层低层向飑线发生区的水汽通量较大,同时飑线发生位置的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汇集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3)飑线系统前部低层辐合,高层为辐散,中高层有较强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新生对流单体的发展加强;飑线系统的对流主体低层为辐散反气旋式涡度区,对应飑线雷暴高压,中高层为辐合气旋式涡度区,抑制了强对流单体的发展。老对流单体不断减弱消散,新对流单体在飑线系统前沿不断生成加强,从而此次飑线系统向前移动。(4)飑线发展期冷池作用较小,随飑线系统的发展,冷池作用显著,冷池对环境风的阻碍作用加强,冷池前沿辐合加强,有利于触发新对流;飑线系统消散阶段阵风锋比对流主体移速快,阻碍偏南风暖湿气流的输送,使对...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一次江淮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边界层湍流输送特征分析


图1.1?Parker等按照线性中尺度对流系统层状云位置的分布总结划分为三种类型:拖尾??型(TS)、前导型(LS)和平行型(PS)??

单位,安徽,雷达反射率,湖北


分布(单位:mm)??2.2雷达回波演变分析??图2.2为2014年7月12日05:00至13:00的江淮地区天气雷达(武汉、安??庆、合肥、黄山、南京、南通、九江、麻城、宁波、杭州)同步组网观测得到??的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由实况雷达演变图可以看出,05:00在湖北东部地区,??有零星降水单体生成,最大雷达反射率超过45dBZ,并且随时间向东移动,不??断加强。06:00零星对流单体逐渐连接成线状对流带,最大雷达反射率超过??55dBZ,并且此时安徽中南部地区不断有强对流单体形成发展,最大雷达反射??率超过55dBZ。07:00带状对流移动到湖北、安徽、江西交界处,与安徽中南部??10??

系统演变,安徽,雷达反射率


i?!!?■?i??1?4?8?10?15?20?30?40?50??图2.1?2014年7月12日08时(a)、09时(b)、12时(c)、13时(d)逐小时降水量的??分布(单位:mm)??2.2雷达回波演变分析??图2.2为2014年7月12日05:00至13:00的江淮地区天气雷达(武汉、安??庆、合肥、黄山、南京、南通、九江、麻城、宁波、杭州)同步组网观测得到??的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由实况雷达演变图可以看出,05:00在湖北东部地区,??有零星降水单体生成,最大雷达反射率超过45dBZ,并且随时间向东移动,不??断加强。06:00零星对流单体逐渐连接成线状对流带,最大雷达反射率超过??55dBZ,并且此时安徽中南部地区不断有强对流单体形成发展,最大雷达反射??率超过55dBZ。07:00带状对流移动到湖北、安徽、江西交界处,与安徽中南部??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风天气下边界层结构特征[J]. 程雪玲,房小怡,卢俐,胡天洁,洪钟祥,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6(01)
[2]边界层对流对示踪物抬升和传输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J]. 王蓉,黄倩,田文寿,张强,张健恺,桑文军.  大气科学. 2015(04)
[3]青藏高原东南缘边界层对流与湍能结构特征[J]. 王寅钧,徐祥德,赵天良,孙绩华,姚文清,周明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6)
[4]南京雾-霾天气个例湍流运动特征的对比研究[J]. 李敏娜,牛生杰,张舒婷,费冬冬.  气象学报. 2015(03)
[5]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对江苏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J]. 闵锦忠,王修莹,沈菲菲,周北平.  气象科学. 2015(03)
[6]2014年3月广东一次飑线过程观测及数值模拟分析[J]. 缪子青,何宏让,白仕刚,汤鹏宇.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4(04)
[7]对流有效位能预报能力的统计分析[J]. 张建春,王海霞,陶祖钰.  暴雨灾害. 2014(03)
[8]干、湿环境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的环流背景和地面特征分析[J]. 郑淋淋,孙建华.  大气科学. 2013(04)
[9]华东地区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J]. 李娜,冉令坤,高守亭.  大气科学. 2013(03)
[10]长江下游地区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试验研究[J]. 徐慧燕,朱业,刘瑞,沈杭锋,王东海,翟国庆.  大气科学. 2013(01)

硕士论文
[1]2009年6月3~4日我国黄淮地区强飑线天气过程分析[D]. 孙虎林.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0



本文编号:3406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06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6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