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流域冬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08 17:05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区域性的旱涝事件也呈增加的趋势。近些年来,我国区域性冬季异常降水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冬季降水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冬季降水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的研究可以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利用和旱涝灾害预防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基于洞庭湖流域96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冬季的降水资料,使用经验正交函数(EOF),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流域冬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逐月海温资料等对流域冬季降水尤其是异常降水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方面,洞庭湖流域冬季平均降水量自湘江中游一带向东南和西北逐渐递减,冬季降水标准差和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形势相似,即降水偏多的地方,标准差值偏大,而降水偏少的地方,标准差值偏小。时间方面,流域冬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从年代际变化来看,流域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冬季降水偏少,80年代冬季降水开始增多,90年代是近54a来冬季降水最多的十年,进入21世纪以来冬季降水又呈波动减少的趋势。近54a来,流域各站点冬季降水量以...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洞庭湖流域地形及气象站点分布
Figure?3-3?Spatial?distribution?of?dififerent?interdecadal?anomalous?percentage?of?winter??precipitation?in?Dongting?Lake?Basin??从图3-3和表3-1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流域几乎各站点降水都较常年??偏少,偏少程度在10%?20%的站点数占总站点数的57.3%,而降水偏多的站点??只有五峰站,偏多约4.63%;?70年代流域降水整体仍偏少,偏少站点有85个,??占总站点数的88.5%,大多数站点较常年偏少0%?10%;?80年代流域降水开始??增多,偏多站点达到59个,占总站点数的61.5%,偏多程度集中在0%?10%,??降水偏多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流域的南部和中部,偏少站点主要分布在流域的西北??部;90年代流域各站点降水一致偏多,偏多程度在10%?20%的站点数占总站??点数的60.4%,其中,资兴站较常年偏多约34.2%,为流域降水偏多最多的站点;??21世纪00年代
注:坫M?内为站点数占流域总站点数的H分比。??3.1.4流域冬季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变化??为了?了解流域冬季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图3-4给出了近54a来洞庭湖流域??区域平均的冬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图3-4可以看出,流域??冬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从年际变化来看,冬季降水变率大,??时间分布不均匀。其中,1997年冬季降水异常偏多,降水量达313mm,比常年??平均偏多80.11%,为近54?a来降水最多的年份,而1998年冬季降水为历年最少,??降水量只有84.6mm,比常年平均偏少51.4%。根据旱涝等级划分的标准(表2-1),??在过去54a屮,出现偏涝及以上的年份有10个,偏旱及以上的年份有11个。??io〇i?——???降水距T-百分率??80-?a??11?a滑动甲均??g?60-?/??I二關t?、I?p??°?960?1965?I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图3-4洞庭湖流域冬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黑色虚线表示不同年代际降??水距平百分率)??Figure?3-4?Interannual?and?interdecadal?variations?of?anomalous?percentage?ofwinter??precipitation?in?Dongting?Lake?Ba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降水的季节性[J]. 姚世博,姜大膀,范广洲. 大气科学. 2017(06)
[2]中国南方冬季持续性温湿异常事件的分类和特征分析[J]. 田青,温敏,张人禾,高辉. 气象学报. 2017(05)
[3]中国华北地区冬季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J]. 孙照渤,刘华,倪东鸿. 大气科学学报. 2017(05)
[4]影响江南春雨年际变化的前期海洋信号及可能机理[J]. 胡雅君,刘屹岷,吴琼,王晓春. 大气科学. 2017(02)
[5]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J]. 赵光平,姜兵,王勇,沈新勇. 干旱区地理. 2017(02)
[6]19602011年洞庭湖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J]. 徐卫红,葛德祥,李娜,张双虎,彭辉. 湿地科学. 2016(01)
[7]全球典型干湿变化区域水汽收支与降水变化的对比分析[J]. 蒋贤玲,马柱国,巩远发. 高原气象. 2015(05)
[8]冬季青藏高原湿中心区域水汽收支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J]. 谢启玉,巩远发,杨蓉. 干旱气象. 2015(05)
[9]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对ENSO与华南冬季降水关系的可能影响[J]. 王江曼,李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8)
[10]冬季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的长期升高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J]. 黄晓璐,徐海明,邓洁淳. 气象学报. 2015(03)
硕士论文
[1]近50年中国西南地区干旱变化特征及冬半年持续干旱成因研究[D]. 胡学平.兰州大学 2015
[2]热带太平洋海温变率模态的结构特征分析[D]. 王传淋.南京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24587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洞庭湖流域地形及气象站点分布
Figure?3-3?Spatial?distribution?of?dififerent?interdecadal?anomalous?percentage?of?winter??precipitation?in?Dongting?Lake?Basin??从图3-3和表3-1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流域几乎各站点降水都较常年??偏少,偏少程度在10%?20%的站点数占总站点数的57.3%,而降水偏多的站点??只有五峰站,偏多约4.63%;?70年代流域降水整体仍偏少,偏少站点有85个,??占总站点数的88.5%,大多数站点较常年偏少0%?10%;?80年代流域降水开始??增多,偏多站点达到59个,占总站点数的61.5%,偏多程度集中在0%?10%,??降水偏多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流域的南部和中部,偏少站点主要分布在流域的西北??部;90年代流域各站点降水一致偏多,偏多程度在10%?20%的站点数占总站??点数的60.4%,其中,资兴站较常年偏多约34.2%,为流域降水偏多最多的站点;??21世纪00年代
注:坫M?内为站点数占流域总站点数的H分比。??3.1.4流域冬季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变化??为了?了解流域冬季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图3-4给出了近54a来洞庭湖流域??区域平均的冬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图3-4可以看出,流域??冬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从年际变化来看,冬季降水变率大,??时间分布不均匀。其中,1997年冬季降水异常偏多,降水量达313mm,比常年??平均偏多80.11%,为近54?a来降水最多的年份,而1998年冬季降水为历年最少,??降水量只有84.6mm,比常年平均偏少51.4%。根据旱涝等级划分的标准(表2-1),??在过去54a屮,出现偏涝及以上的年份有10个,偏旱及以上的年份有11个。??io〇i?——???降水距T-百分率??80-?a??11?a滑动甲均??g?60-?/??I二關t?、I?p??°?960?1965?I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图3-4洞庭湖流域冬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黑色虚线表示不同年代际降??水距平百分率)??Figure?3-4?Interannual?and?interdecadal?variations?of?anomalous?percentage?ofwinter??precipitation?in?Dongting?Lake?Ba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降水的季节性[J]. 姚世博,姜大膀,范广洲. 大气科学. 2017(06)
[2]中国南方冬季持续性温湿异常事件的分类和特征分析[J]. 田青,温敏,张人禾,高辉. 气象学报. 2017(05)
[3]中国华北地区冬季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J]. 孙照渤,刘华,倪东鸿. 大气科学学报. 2017(05)
[4]影响江南春雨年际变化的前期海洋信号及可能机理[J]. 胡雅君,刘屹岷,吴琼,王晓春. 大气科学. 2017(02)
[5]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J]. 赵光平,姜兵,王勇,沈新勇. 干旱区地理. 2017(02)
[6]19602011年洞庭湖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J]. 徐卫红,葛德祥,李娜,张双虎,彭辉. 湿地科学. 2016(01)
[7]全球典型干湿变化区域水汽收支与降水变化的对比分析[J]. 蒋贤玲,马柱国,巩远发. 高原气象. 2015(05)
[8]冬季青藏高原湿中心区域水汽收支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J]. 谢启玉,巩远发,杨蓉. 干旱气象. 2015(05)
[9]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对ENSO与华南冬季降水关系的可能影响[J]. 王江曼,李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8)
[10]冬季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的长期升高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J]. 黄晓璐,徐海明,邓洁淳. 气象学报. 2015(03)
硕士论文
[1]近50年中国西南地区干旱变化特征及冬半年持续干旱成因研究[D]. 胡学平.兰州大学 2015
[2]热带太平洋海温变率模态的结构特征分析[D]. 王传淋.南京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24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2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