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期间杭州市大气区域输送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17:30
利用拉格朗日扩散模型评估G20峰会期间杭州市大气区域输送特征,结果表明,G20峰会开幕期间杭州市的气团来源由西南内陆转为杭州湾和东海地区,且传输速度较快,空气污染得到显著清除。保障期间污染情形下,苏北、安徽、江西等地的气团输送更强,浙北和苏南地区输送减弱。在管控情形下,浙北的PM2.5一次排放潜在贡献降低了15%,减排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周边地区一次排放对杭州市的空气污染输送。1981—2016年G20峰会历史同期,浙江省对杭州市的气团贡献年际变化幅度为26%~85%,平均贡献为63%。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监测. 2020,36(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G20长三角管控区域划分示意图
除了选择典型时段分析杭州市日均气团来源外,本文也分析了保障期间杭州市不同PM2.5污染情形下的气团来源的差别,如图4所示。对保障期间杭州市PM2.5小时浓度值从低到高进行排序,选择最小的25%浓度所在时段作为清洁情形,最大的25%浓度时段作为污染情形,针对这2种情形下对应的时间段,分析其气团来源。从图4可以看出,清洁情形下,最大的气团贡献来自浙北地区(62%左右),其次是苏北地区(约15%),山东地区也有约10%的贡献,除此之外苏南、河北、上海、安徽有3%~8%的贡献。而在污染情形下,浙北的贡献降至40%,苏北地区贡献升至20%,江西地区贡献约18%左右,安徽的贡献也有11%左右。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移动过程中通常移速较快,具有改善杭州市污染扩散条件的作用,而在污染情形下同样时间内气团移动速度较慢,到达杭州的气团基本都来自杭州本地及周边地区。通过对比2种情形下各地区气团贡献的差异,说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气团对PM2.5浓度降低有一定作用,而苏北、安徽、江西、湖北等周边地区的近距离污染传输对杭州本地的污染有加剧作用。2.2 区域污染管控减排评估
LPDM模型计算得到的近地面的气团足迹能代表空气气团的输送概率,因此结合排放清单可以计算得到污染物的一次排放对杭州市的影响贡献[18]。以2015年杭州市排放清单为基准,结合峰会保障期间采取的管控措施,结合峰会期间使用的基准和管控清单,计算2种情形下PM2.5浓度一次排放来源的潜在源区对杭州市的PM2.5贡献(图5)。从保障期间杭州市PM2.5潜在源区分布来看,PM2.5的一次贡献主要来源于沿江城市带、上海和杭州湾地区。基准情形下,浙江北部、苏南及上海对杭州的贡献分别为61%、8%和5%,累计贡献74%;在管控情形下,浙北的贡献依然最大,但降到46%,然后是苏南地区(贡献了9%),上海贡献了4%,3个地区合计贡献了59%。该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大,污染排放强。除了以上地区外,在基准情形下,山东贡献了6%,苏北、安徽、浙南、江西等地贡献为2%~4%,其他地区合计贡献了7%。而在管控情形下,山东贡献了8%,苏北的潜在贡献为6%,安徽为5%,浙南和江西的贡献均为3%,其他地区合计贡献了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G20峰会期间长三角区域臭氧变化及管控效果评估[J]. 周德荣,田旭东,蔡哲,王晓元,李颖,刘祎,江飞.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2]夏季重大活动期间O3监测数据质量提升方法研究[J]. 师耀龙,吕怡兵,肖建军.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3]我国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评估技术体系的发展与思考[J]. 伏晴艳,李健军,田旭东,黄成.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4]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期间空气质量预报保障技术研究[J]. 徐文帅,王勇,晏平仲,皮冬勤,陈蕊,赵锴,薛英,孟鑫鑫.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5]精细化预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的应用[J]. 胡鸣,张懿华,林燕芬.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6]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及其在重大活动保障中的应用[J]. 王茜,黄蕊珠,肖宇.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7]污染源减排对长三角区域冬季细颗粒物污染的敏感性研究[J]. 卢威严,沈隽永,薛文博,许艳玲,程真.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8]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预报会商机制及经验探讨[J]. 王晓彦,李健军,刘冰,许荣,汪巍,朱莉莉,王威,赵熠琳. 中国环境监测. 2019(01)
[9]浙江省大气重污染应急预警[J]. 王晓元,徐圣辰,江飞,田旭东,姚德飞,张全. 中国环境监测. 2018(05)
[10]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期间气象因素与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J]. 张子睿,刘哲,戴潞泓,朱恒,戴楠珍,蒋冬升,胡清华,陈晓秋,吴水平. 环境科学学报. 2018(11)
本文编号:3424626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监测. 2020,36(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G20长三角管控区域划分示意图
除了选择典型时段分析杭州市日均气团来源外,本文也分析了保障期间杭州市不同PM2.5污染情形下的气团来源的差别,如图4所示。对保障期间杭州市PM2.5小时浓度值从低到高进行排序,选择最小的25%浓度所在时段作为清洁情形,最大的25%浓度时段作为污染情形,针对这2种情形下对应的时间段,分析其气团来源。从图4可以看出,清洁情形下,最大的气团贡献来自浙北地区(62%左右),其次是苏北地区(约15%),山东地区也有约10%的贡献,除此之外苏南、河北、上海、安徽有3%~8%的贡献。而在污染情形下,浙北的贡献降至40%,苏北地区贡献升至20%,江西地区贡献约18%左右,安徽的贡献也有11%左右。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移动过程中通常移速较快,具有改善杭州市污染扩散条件的作用,而在污染情形下同样时间内气团移动速度较慢,到达杭州的气团基本都来自杭州本地及周边地区。通过对比2种情形下各地区气团贡献的差异,说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气团对PM2.5浓度降低有一定作用,而苏北、安徽、江西、湖北等周边地区的近距离污染传输对杭州本地的污染有加剧作用。2.2 区域污染管控减排评估
LPDM模型计算得到的近地面的气团足迹能代表空气气团的输送概率,因此结合排放清单可以计算得到污染物的一次排放对杭州市的影响贡献[18]。以2015年杭州市排放清单为基准,结合峰会保障期间采取的管控措施,结合峰会期间使用的基准和管控清单,计算2种情形下PM2.5浓度一次排放来源的潜在源区对杭州市的PM2.5贡献(图5)。从保障期间杭州市PM2.5潜在源区分布来看,PM2.5的一次贡献主要来源于沿江城市带、上海和杭州湾地区。基准情形下,浙江北部、苏南及上海对杭州的贡献分别为61%、8%和5%,累计贡献74%;在管控情形下,浙北的贡献依然最大,但降到46%,然后是苏南地区(贡献了9%),上海贡献了4%,3个地区合计贡献了59%。该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大,污染排放强。除了以上地区外,在基准情形下,山东贡献了6%,苏北、安徽、浙南、江西等地贡献为2%~4%,其他地区合计贡献了7%。而在管控情形下,山东贡献了8%,苏北的潜在贡献为6%,安徽为5%,浙南和江西的贡献均为3%,其他地区合计贡献了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G20峰会期间长三角区域臭氧变化及管控效果评估[J]. 周德荣,田旭东,蔡哲,王晓元,李颖,刘祎,江飞.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2]夏季重大活动期间O3监测数据质量提升方法研究[J]. 师耀龙,吕怡兵,肖建军.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3]我国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评估技术体系的发展与思考[J]. 伏晴艳,李健军,田旭东,黄成.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4]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期间空气质量预报保障技术研究[J]. 徐文帅,王勇,晏平仲,皮冬勤,陈蕊,赵锴,薛英,孟鑫鑫.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5]精细化预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的应用[J]. 胡鸣,张懿华,林燕芬.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6]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及其在重大活动保障中的应用[J]. 王茜,黄蕊珠,肖宇.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7]污染源减排对长三角区域冬季细颗粒物污染的敏感性研究[J]. 卢威严,沈隽永,薛文博,许艳玲,程真.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2)
[8]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预报会商机制及经验探讨[J]. 王晓彦,李健军,刘冰,许荣,汪巍,朱莉莉,王威,赵熠琳. 中国环境监测. 2019(01)
[9]浙江省大气重污染应急预警[J]. 王晓元,徐圣辰,江飞,田旭东,姚德飞,张全. 中国环境监测. 2018(05)
[10]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期间气象因素与管控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J]. 张子睿,刘哲,戴潞泓,朱恒,戴楠珍,蒋冬升,胡清华,陈晓秋,吴水平. 环境科学学报. 2018(11)
本文编号:3424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2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