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两类El Ni(?)o期间西北太平洋快速增强台风活动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发布时间:2021-10-11 00:36
  热带气旋是世界上最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热带气旋的快速增强(RI)过程是预报预测的难点之一。在不同的厄尔尼诺事件下(EPW和CPW年),西北太平洋快速增强台风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本文研究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两类El Ni(?)o期间西北太平洋快速增强台风活动的差异及可能原因。TC快速增强比率在晚秋季(10-12月)最大,但总TC出现频次和RI个例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夏季。确定控制热带气旋的可能控制因子是平均TC位置、环境相对涡度以及大气和海洋的垂直剖面温度。相对较低纬的TC位置和明显的气旋相对涡度有利于晚秋的RI比率快速增长。此外,热力学条件对RI比率变化的贡献更大,次表层海洋条件(较深的混合层和次表层的强热力分层)有利于11、12月RI比率的增加。EPW和CPW这两种不同的厄尔尼诺事件对西北太平洋RITC的季节变化影响显著。在7月至10月(11月至12月)的EPW(CPW)年份,RITC比率较高。对晚季台风进行统计研究,分析1979-2016年的年代际变化,寻找晚季台风频数变化原因。EPW和CPW年RITC比率的差异是由于TC生成位置、移动路径和大尺度环境条件所致。晚季,EPW...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两类El Ni(?)o期间西北太平洋快速增强台风活动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979-2016年各月平均的热带气旋个数(灰色)和台风个数(黑色)

分布图,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热带


第三章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快速增强比率月变化15图3.17-11月热带季节西北太平洋地区总的热带气旋个数,快速增强个数,RI比率的分布图3.3影响因素3.3.1纬度影响图3.2是TC生成的月平均位置和RI发生次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与RI样本的区域相比,TC生成的地区出现了相似的月偏移,生成的区域明显向东南方向移动。并且,从月份来看,与夏季高峰季节相比,晚秋季(10月和11月)的RI样本平均位置更加偏南。具体来说,晚秋季TC生成的平均纬度约为12°N,比其对应的7月至8月的纬度南移约6°。这可以归因于季风槽的月移动,从夏季到秋季,季风槽发生南移,因此TC生成的位置也发生南移。这意味着TC的强度变化很大程度上受纬度的影响(DemariaandPickle,1988;Lietal.,2012;Smith,KilroyandMontgomery,2015)。在物理学上,纬度越低,科里奥利参数越小,科里奥利力就越小,而由科里奥利力产生的不稳定称为惯性不稳定,因此惯性稳定性越校较小的惯性稳定性有利于快速建立边界层入流,

分布图,次数,风切变,位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从而导致涡度更快的上传(Lietal.,2012;Smithetal.,201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RITC比率月周期的形成。图3.2TC生成的月平均位置和RI发生次数3.3.2低层大气涡度对于TC的生成和增强来说,大气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因子。低层相对涡度和垂直风切变都被认为是影响TC的强度的重要因子。在最近的研究中,通过海平面气压来获得垂直风切变的值。并且发现垂直风切变的月变化并不明显(图3.3),因此垂直风切变对RI比率月变化的贡献较少。图3.3快速增强地区7-11月的垂直风切变VWS(m/s)和最大风速VMAX(m/s)的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种再分析资料中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分析[J]. 邓诗茹,吴立广,王瑞芳,王超.  气象科学. 2014(03)
[2]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改进[J]. 赵军平,吴立广,赵海坤.  气象科学. 2012(06)
[3]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垂直结构特征分析[J]. 于玉斌,杨昌贤,姚秀萍.  大气科学. 2007(05)
[4]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技术的发展[J]. 陈联寿.  应用气象学报. 2006(06)
[5]华南地区热带气旋登陆前强度突变的大尺度环境诊断分析[J]. 胡春梅,端义宏,余晖,于润玲,杜秉玉.  热带气象学报. 2005(04)
[6]台风内中尺度混合波的动力学特征[J]. 陆汉城,康建伟,寇正,程艳红,钟玮.  自然科学进展. 2004(05)
[7]台风轴对称环流和非轴对称扰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研究[J]. 罗哲贤.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07)
[8]台风螺旋雨带——涡旋Rossby波[J]. 余志豪.  气象学报. 2002(04)
[9]1992年Andrew飓风的中尺度特征[J]. 陆汉城,钟科,张大林.  大气科学. 2001(06)
[10]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J]. 陈联寿,孟智勇.  大气科学. 2001(03)



本文编号:3429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29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c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