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天气尺度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1 17:20
本文利用红外云图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卫星云图特征和天气要素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中尺度对流系统主要形成在黑龙江西部,其出生位置与大小兴安岭特殊的山脉地形关系密切。夏季MCS出生时段主要出现在11-17时,17-21时发展到旺盛阶段,消散阶段主要出现21时至次日02时。MCS的演变过程与气温日变化配合的很好,表明气温变化在MCS的演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2)利用TBB资料对MCS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特征分析显示,TBB的最低值主要分布在208-216K之间;TBB等值线梯度在0.6-0.7K/Km之间可以很好的识别MCS的边界特征;MCS呈椭圆状分布,其偏心率在0.5-0.7之间;对流云面积集中,在10000-40000Km2。(3)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MCS天气形势的分析结果表明:MCS形成时850hPa和925hPa天气系统以冷涡为主,500hPa为高压脊,700hPa属过渡区。这种高低空配置有利于产生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此外,500hPa-925hPa之间一致的暖平流输送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而700hP...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3 本文研究意义
1.4 本文各章节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黑龙江省MCS的分布及卫星云图特征
2.1 引言
2.2 MCS的定义及资料选取
2.3 黑龙江省MCS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4 黑龙江省MCS产生的天气现象分类
2.5 黑龙江省MCS的卫星云图特征
2.6 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省MCS发生发展的环境特征
3.1 引言
3.2 大尺度环流背景
3.3 环境条件
3.3.1 水汽条件
3.3.2 不稳定条件
3.3.3 触发条件
3.4 物理量特征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黑龙江省MCS形成的环境模型
4.1 引言
4.2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统计模型
4.2.1 天气系统
4.2.2 必要条件
4.2.3 物理量条件
4.3 结论
第五章 总结和讨论
5.1 统计分析结果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
5.3 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发表文章与出版论著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新型探测资料分析武汉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J]. 汪小康,王晓芳,崔春光,周志敏. 暴雨灾害. 2012(04)
[2]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J]. 李俊,王东海,王斌.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05)
[3]一次南方春季强对流过程中影响对流发展的环境场特征分析[J]. 陈涛,张芳华,宗志平. 高原气象. 2012(04)
[4]“0907”长江下游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J]. 赵娴婷,苗春生,于波. 气象科学. 2012(02)
[5]梅雨锋上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的边界层特征[J]. 许长义,林永辉,管兆勇. 大气科学学报. 2012(01)
[6]华北一次暴雨过程中潜热对中尺度系统和降水影响的数值研究[J]. 陶玥,齐彦斌,洪延超. 气象学报. 2012(01)
[7]中国东部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以及中尺度对流涡旋的特征[J]. 王微,潘益农,束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8]中尺度对流系统与东北暴雨的关系[J]. 袁美英,李泽椿,张小玲,李勋,徐南平. 高原气象. 2011(05)
[9]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若干进展[J]. 孙晶. 气象科技. 2011(03)
[10]广西“6.12”特大暴雨中西南涡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J]. 陈涛,张芳华,端义宏. 气象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430944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3 本文研究意义
1.4 本文各章节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黑龙江省MCS的分布及卫星云图特征
2.1 引言
2.2 MCS的定义及资料选取
2.3 黑龙江省MCS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4 黑龙江省MCS产生的天气现象分类
2.5 黑龙江省MCS的卫星云图特征
2.6 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省MCS发生发展的环境特征
3.1 引言
3.2 大尺度环流背景
3.3 环境条件
3.3.1 水汽条件
3.3.2 不稳定条件
3.3.3 触发条件
3.4 物理量特征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黑龙江省MCS形成的环境模型
4.1 引言
4.2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统计模型
4.2.1 天气系统
4.2.2 必要条件
4.2.3 物理量条件
4.3 结论
第五章 总结和讨论
5.1 统计分析结果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
5.3 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发表文章与出版论著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新型探测资料分析武汉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J]. 汪小康,王晓芳,崔春光,周志敏. 暴雨灾害. 2012(04)
[2]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J]. 李俊,王东海,王斌.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05)
[3]一次南方春季强对流过程中影响对流发展的环境场特征分析[J]. 陈涛,张芳华,宗志平. 高原气象. 2012(04)
[4]“0907”长江下游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J]. 赵娴婷,苗春生,于波. 气象科学. 2012(02)
[5]梅雨锋上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的边界层特征[J]. 许长义,林永辉,管兆勇. 大气科学学报. 2012(01)
[6]华北一次暴雨过程中潜热对中尺度系统和降水影响的数值研究[J]. 陶玥,齐彦斌,洪延超. 气象学报. 2012(01)
[7]中国东部夏季中尺度对流系统以及中尺度对流涡旋的特征[J]. 王微,潘益农,束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8]中尺度对流系统与东北暴雨的关系[J]. 袁美英,李泽椿,张小玲,李勋,徐南平. 高原气象. 2011(05)
[9]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若干进展[J]. 孙晶. 气象科技. 2011(03)
[10]广西“6.12”特大暴雨中西南涡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J]. 陈涛,张芳华,端义宏. 气象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430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3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