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大气季节内振荡及其对长江中下游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19 04:10
本文利用2001-2015年FNL(Final)水平分辨率为1.0°×1.0°的逐日四次再分析资料,中国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使用Lanczos带通滤波、离散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可能联系。分析结论如下:(1)通过功率谱分析发现200hPa和500hPa的纬向风、经向风和位势高度要素的10-20天,20-30天30-60天和60-90天季节内振荡显著周期普遍存在。(2)通过10-30滤波后的气象要素场的分析发现,水平结构上主要体现为季节内气旋系统和反气旋系统交替出现;垂直结构来看10°N,90°E低纬地区的表现为斜压性,到32°N,90°E高原地区6月上旬和8月上旬主要为正压结构,其他时间表现为斜压结构;50°N,90°E表现为高纬地区正压结构。说明低纬地区斜压结构为主,高纬地区正压结构为主;传播方面青藏高原各个年份和时间段表现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某些时候作为10-30天周期季节内振荡的汇区,而某些时候也作为季节内振荡的源地存在。(3)2001-2015年期间长江中下游夏季6-8月降水总体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文章来源】: 周可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黑色方框范围为选择的青藏高原区域,红色实点表示69个代表站
计的时候将周期分为 10-20 天,即准双周振荡,20-30 天,30-60 天和 60-90 天,能比较精确和直观的体现高原季节内振荡周期的几种类型。图3.1为2001-2015年夏季6-8月青藏高原几种要素的平均功率谱的显著周期散点分布图,包括 200hPa 和 500hPa 的纬向风、经向风和位势高度。对比分析发现500hPa 经向风的 30-60 天振荡和 200hPa 位势高度的 10-20 天和 20-30 天通过信度检验的年份相对来说较少,而各个周期的显著最好的是 200hPa 的经向风,除了 2001年和 2012 年的 60-90 天没有通过信度检验外其他年份的各个周期都通过了信度检验。总的来说各个要素季节内显著周期普遍存在,其中 30-60 天和 60-90 天显著周期的年份多于 10-20 天和 20-30 天。将对流层中层和高层比较的话,可以看出 500hPa位势高度的 10-30 天振荡通过信度检验的年份比 200hpa 的年份多。近年来,有很多的学者关注到大气季节内振荡这一现象,但是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了 30-60 天周期的季节内振荡,目前来说相对于 60-90 天的气候预测准确率来说
(g)8 月 31 日 (h)9 月 3 日图 3.2 2002 年青藏高原地区 8 月份一次低频气旋、反气旋活动过程,图中黑色实线区域为 3000m地形3.2.2 青藏高原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垂直结构随时间演变为了进一步了解高原地区的季节内振荡的结构特征,图 3.3(a)中给出了 2002 年6-8 月(32°N,90°E)处的 10-30 天滤波后的纬向风随时间变化的垂直剖面图。如图我们可以看到除了 6 月上旬和 8 月上旬,350hPa 以上与 350hPa 以下各层等压面上纬向风的振荡位相有所不同,而 6 月上旬和 8 月上旬的位相基本一致。说明除6 月上旬和 8 月上旬以外表现为斜压结构,6 月上旬和 8 月上旬主要为正压性结构。猜测上、下层等压面在位相转化期间会表现出不同的位相结构(斜压结构)可能是由于 350hPa 以上和以下各层在 10-30 天振荡周期范围内的长度有所不同导致。图3.3(b)(c)是 2002 年低纬(10°N,90°E)和高纬(50°N,90°E)经过 10-30 天滤波的纬向风随时间变化的垂直剖面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低纬、中纬和高纬地区大气
本文编号:3444123
【文章来源】: 周可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黑色方框范围为选择的青藏高原区域,红色实点表示69个代表站
计的时候将周期分为 10-20 天,即准双周振荡,20-30 天,30-60 天和 60-90 天,能比较精确和直观的体现高原季节内振荡周期的几种类型。图3.1为2001-2015年夏季6-8月青藏高原几种要素的平均功率谱的显著周期散点分布图,包括 200hPa 和 500hPa 的纬向风、经向风和位势高度。对比分析发现500hPa 经向风的 30-60 天振荡和 200hPa 位势高度的 10-20 天和 20-30 天通过信度检验的年份相对来说较少,而各个周期的显著最好的是 200hPa 的经向风,除了 2001年和 2012 年的 60-90 天没有通过信度检验外其他年份的各个周期都通过了信度检验。总的来说各个要素季节内显著周期普遍存在,其中 30-60 天和 60-90 天显著周期的年份多于 10-20 天和 20-30 天。将对流层中层和高层比较的话,可以看出 500hPa位势高度的 10-30 天振荡通过信度检验的年份比 200hpa 的年份多。近年来,有很多的学者关注到大气季节内振荡这一现象,但是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了 30-60 天周期的季节内振荡,目前来说相对于 60-90 天的气候预测准确率来说
(g)8 月 31 日 (h)9 月 3 日图 3.2 2002 年青藏高原地区 8 月份一次低频气旋、反气旋活动过程,图中黑色实线区域为 3000m地形3.2.2 青藏高原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垂直结构随时间演变为了进一步了解高原地区的季节内振荡的结构特征,图 3.3(a)中给出了 2002 年6-8 月(32°N,90°E)处的 10-30 天滤波后的纬向风随时间变化的垂直剖面图。如图我们可以看到除了 6 月上旬和 8 月上旬,350hPa 以上与 350hPa 以下各层等压面上纬向风的振荡位相有所不同,而 6 月上旬和 8 月上旬的位相基本一致。说明除6 月上旬和 8 月上旬以外表现为斜压结构,6 月上旬和 8 月上旬主要为正压性结构。猜测上、下层等压面在位相转化期间会表现出不同的位相结构(斜压结构)可能是由于 350hPa 以上和以下各层在 10-30 天振荡周期范围内的长度有所不同导致。图3.3(b)(c)是 2002 年低纬(10°N,90°E)和高纬(50°N,90°E)经过 10-30 天滤波的纬向风随时间变化的垂直剖面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低纬、中纬和高纬地区大气
本文编号:3444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4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