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中旬浙闽赣地区暴雨过程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00:12
多年降水数据统计表明在我国夏季风向北推进的过程中,6月中旬在浙闽赣地区存在一个明显的强降水中心。本论文以2010年6月19-20日发生在浙闽赣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为例,对该地区降水收支特征和冰云热力作用进行了分析。天气形势诊断结果表明,强降水过程是由西风带短波槽和稳定的副高配合引起的,直接降水系统表现为低空切变线和气旋;水汽来源于中国南海,由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源源不断的送往浙闽赣地区;高低空急流的配合是暴雨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19日12时低空急流的短暂减弱和高空急流轴位置的变化可能是本次过程降水先减弱再增强的原因之一。定量降水收支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降水的主要因子是水汽收支中的水汽辐合和热量收支中的热量辐散;降水强时水汽辐合和热量辐散是降水主要过程,而降水弱时,局地水汽变干和大气变暖成为降水主要过程;依据局地水汽/热量变化项、水汽/热量辐合辐散项和云凝物辐合辐散项这三个因子可将降水分为8类,其中局地水汽变干和大气变暖、水汽辐合和热量辐散以及云凝物辐合时,降水强度最强,而局地水汽变湿和大气变冷、水汽辐合和热量辐散以及云凝物辐合时,降水覆盖率最大。冰云热力效应包括辐射和潜热两部分,...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WRF-ARW模拟系统结构和流程介绍(Wangetal,201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浙闽赣地区降水过程及模拟163.浙闽赣地区降水过程及模拟3.1个例介绍Huang等(2016)通过分析1971-2013年的降水资料发现,在东亚夏季风推进的过程中,浙闽赣地区存在一个强降水中心(图3.1)。从6月上旬到6月中旬,浙闽赣地区由一个弱降水区转变为强降水中心,然而维持时间不长,到6月下旬强降水区就快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且在此期间,浙闽赣地区及其东侧的低空西南气流有一个明显增强的过程。图3.11971-2013年6月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和700hPa风场距平(Huangetal.2016),图a为6月上旬,图b为6月中旬,图c为6月下旬。填色等值线代表累计降水量,单位为mm;箭头表示风场,单位为ms-1。图中三个矩形框从南到北依次代表华南地区(19°N-25°N,108°E-119°E)、浙闽赣地区(116°E-121°E,26°N-29°N)和江淮地区(29°N-33°N,112°E-122°E)。Huang等(2016)根据历年地面降水资料,计算出浙闽赣地区6月中旬累积降水的年变化序列(图3.2),将累积降水超过多年平均值一个标准差的年份定义为强降水年,则在整个序列中找出了7个强降水年。本论文选取了其中2010年的一个个例进行了模拟试验。2010年6月19日08时至20日08时,浙闽赣地区出现了罕见的特大暴雨,强降水区主要集中在江西中东部和福建北部,其中江西的进贤329mm、东乡328mm、余江321mm、资溪318mm、南昌县278mm,福建的武夷山市324mm,光泽268mm,整个降水系统在江西东部、福建北部和浙江西南部停滞了较长时
弱,随后暴雨天气再次发展,雨带在移动的过程中逐渐由东西向转变为东北-西南向。 这次罕见的大暴雨是一次典型的梅雨峰暴雨过程(尹洁等,2011),500hpa东亚大槽槽后冷平流和强而稳定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汇合,导致冷暖交汇带在江南北部维持,持续的西南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共同造成了此次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杨婷等,2010)。暴雨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特征,中尺度系统提前或同时于强降水生成,东西向排列的多个 MCS 不断向东移动造成持续性强降水(陈云辉等,2011),暴雨区对流层中低层一直受暖平流控制,潜热加热是造成暴雨最为重要的原因(邹海波,20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 高守亭,周玉淑,冉令坤. 大气科学. 2018(04)
[2]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ertia-Gravity Waves during an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 Event[J]. Lu LIU,Lingkun RAN,Shouting GA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8(05)
[3]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J]. 王凌梓,苗峻峰,韩芙蓉. 气象科技. 2018(01)
[4]2010年6月江西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定量诊断分析[J]. 邹海波,单九生,易雪婷. 暴雨灾害. 2017(02)
[5]Diagnosis of the Forcing of Inertial-gravity Waves in a Severe Convection System[J]. Lingkun RAN,Changsheng CHE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6(11)
[6]Radiative Effects on Torrential Rainfall during the Landfall of Typhoon Fitow(2013)[J]. Lingyun LOU,Xiaofan L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6(01)
[7]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的重力波特征[J]. 易军,寿绍文,张庆奎. 干旱气象. 2015(06)
[8]一次淮河流域梅雨锋暴雨的大别山地形敏感性试验[J]. 郭蕊,苗春生,张楠. 大气科学学报. 2013(05)
[9]地面站点观测降水资料与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融合的试验效果评估[J]. 廖捷,徐宾,张洪政. 热带气象学报. 2013(05)
[10]一次梅雨锋上中尺度气旋波引发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 张家国,黄小彦,周金莲,韩芳蓉. 气象学报. 2013(02)
博士论文
[1]云凝物的辐射效应和微物理过程影响台风暴雨的机理研究[D]. 王彬.浙江大学 2019
[2]“菲特”台风暴雨物理过程三维WRF模拟与定量分析[D]. 徐慧燕.浙江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浙闽赣地区初夏主汛期降水和能量的研究与分析[D]. 杨心宜.浙江大学 2019
[2]东北冷涡暴雨云降水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 李兆慧.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1
[3]长江下游梅雨锋中尺度涡旋统计分析与模拟研究[D]. 谷文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52087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WRF-ARW模拟系统结构和流程介绍(Wangetal,201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浙闽赣地区降水过程及模拟163.浙闽赣地区降水过程及模拟3.1个例介绍Huang等(2016)通过分析1971-2013年的降水资料发现,在东亚夏季风推进的过程中,浙闽赣地区存在一个强降水中心(图3.1)。从6月上旬到6月中旬,浙闽赣地区由一个弱降水区转变为强降水中心,然而维持时间不长,到6月下旬强降水区就快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且在此期间,浙闽赣地区及其东侧的低空西南气流有一个明显增强的过程。图3.11971-2013年6月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和700hPa风场距平(Huangetal.2016),图a为6月上旬,图b为6月中旬,图c为6月下旬。填色等值线代表累计降水量,单位为mm;箭头表示风场,单位为ms-1。图中三个矩形框从南到北依次代表华南地区(19°N-25°N,108°E-119°E)、浙闽赣地区(116°E-121°E,26°N-29°N)和江淮地区(29°N-33°N,112°E-122°E)。Huang等(2016)根据历年地面降水资料,计算出浙闽赣地区6月中旬累积降水的年变化序列(图3.2),将累积降水超过多年平均值一个标准差的年份定义为强降水年,则在整个序列中找出了7个强降水年。本论文选取了其中2010年的一个个例进行了模拟试验。2010年6月19日08时至20日08时,浙闽赣地区出现了罕见的特大暴雨,强降水区主要集中在江西中东部和福建北部,其中江西的进贤329mm、东乡328mm、余江321mm、资溪318mm、南昌县278mm,福建的武夷山市324mm,光泽268mm,整个降水系统在江西东部、福建北部和浙江西南部停滞了较长时
弱,随后暴雨天气再次发展,雨带在移动的过程中逐渐由东西向转变为东北-西南向。 这次罕见的大暴雨是一次典型的梅雨峰暴雨过程(尹洁等,2011),500hpa东亚大槽槽后冷平流和强而稳定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汇合,导致冷暖交汇带在江南北部维持,持续的西南水汽输送和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共同造成了此次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杨婷等,2010)。暴雨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特征,中尺度系统提前或同时于强降水生成,东西向排列的多个 MCS 不断向东移动造成持续性强降水(陈云辉等,2011),暴雨区对流层中低层一直受暖平流控制,潜热加热是造成暴雨最为重要的原因(邹海波,20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暴雨形成机理及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 高守亭,周玉淑,冉令坤. 大气科学. 2018(04)
[2]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ertia-Gravity Waves during an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 Event[J]. Lu LIU,Lingkun RAN,Shouting GA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8(05)
[3]近10年中国地区地形对降水影响研究进展[J]. 王凌梓,苗峻峰,韩芙蓉. 气象科技. 2018(01)
[4]2010年6月江西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定量诊断分析[J]. 邹海波,单九生,易雪婷. 暴雨灾害. 2017(02)
[5]Diagnosis of the Forcing of Inertial-gravity Waves in a Severe Convection System[J]. Lingkun RAN,Changsheng CHE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6(11)
[6]Radiative Effects on Torrential Rainfall during the Landfall of Typhoon Fitow(2013)[J]. Lingyun LOU,Xiaofan L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6(01)
[7]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的重力波特征[J]. 易军,寿绍文,张庆奎. 干旱气象. 2015(06)
[8]一次淮河流域梅雨锋暴雨的大别山地形敏感性试验[J]. 郭蕊,苗春生,张楠. 大气科学学报. 2013(05)
[9]地面站点观测降水资料与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融合的试验效果评估[J]. 廖捷,徐宾,张洪政. 热带气象学报. 2013(05)
[10]一次梅雨锋上中尺度气旋波引发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 张家国,黄小彦,周金莲,韩芳蓉. 气象学报. 2013(02)
博士论文
[1]云凝物的辐射效应和微物理过程影响台风暴雨的机理研究[D]. 王彬.浙江大学 2019
[2]“菲特”台风暴雨物理过程三维WRF模拟与定量分析[D]. 徐慧燕.浙江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浙闽赣地区初夏主汛期降水和能量的研究与分析[D]. 杨心宜.浙江大学 2019
[2]东北冷涡暴雨云降水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 李兆慧.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1
[3]长江下游梅雨锋中尺度涡旋统计分析与模拟研究[D]. 谷文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52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5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