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20日景德镇大暴雨过程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2 22:49
本文利用实况、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回波拼图等资料,对景德镇6月19日~20日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利的高空形势下,925h Pa上的涡旋和切变线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和动力条件。充足的水汽条件及地面倒槽内的热力、动力扰动促发了此次大暴雨的发生。高空不冷、风速不大,即高空动能不强,不利于雷暴大风的出现,而风垂直切变小,对冰雹成长不利。地面温度高导致了热雷雨出现,而对流旺盛,回波顶高达14km,降水效率高,多地1~2h强降水导致暴雨。云图中β云团合并导致强降水产生,雷达上回波强度45~55d Bz的强回波团的移动造成短时暴雨的发生。
【文章来源】:河北农机. 2020,(07)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2018年6月19日14时至20日08时江西省(a)和景德镇(b)累计降水量图
19日08时地面图上(图略),在西藏地区有一深厚的低压环流,环流中心在西藏中部,中心值低至987.5hPa,低压环流外围,湖南、江西北部分裂出另一个中心值为1000hPa低压闭合系统。重庆中部、湖南中北部、江西北部处在低压环流东侧的倒槽中。11时地面图上,低压环流分裂出两个中心,西藏中部的低值中心位置少变,另一个在西藏东部。其形势变化不大。14时地面图上,地面倒槽范围变窄,闭合低压系统消失,17时地面图上与14时形势变化不大,叠加上红外卫星云图,看出地面倒槽内,湖南中部、江西中北部、浙江北部分布着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对流云团。带状对流云团附近为33~35度的高温,而倒槽南北侧温度都低于30度。19日20时地面图上,倒槽范围变大,最北段发展至东海上,江西中北部重新形成1000hPa的低压闭合系统。倒槽内带状对流云团结构更为完整,已经发展成中尺度对流系统(MCS),MCS云团附近温度30~32℃,高于其他地区的温度。再结合19日20时925hPa上(图2d)的天气系统,MCS云团的走势大致与涡旋中伸出的切变线重合。这就说明,景德镇发生的这次大暴雨过程,主要是由低层系统引起的,925hPa上的涡旋与切变线是此次过程的动力系统,地面倒槽内地面温度高于其他地区的热力扰动造成对流的发展。
图4为6月19日19时~20日06时FY2G的IR1云图,呈现了造成景德镇市暴雨-大暴雨发生的云图的演变情况。从19时的红外云图上可以看出:地面倒槽内经过江西中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在其西北部南昌附近分裂出小块对流云团,在以后的分析中就标记此云团为A;在安徽铜陵附近有对流云团初生成,标记此云团为云团B。20时,云团A和云团B及江西中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仍在不断发展,余江的云顶亮温低至192.4K。21时,随着925hPa涡旋的东南向移动及高空的西北气流影响,云团B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发展移动;云团A则随着地面倒槽的东伸而东移。22时,云团B已移至景德镇北部,云顶亮温梯度加大,东至的云顶亮温达到195.15K,云团A东移至鄱阳湖一带。23时,云团A、B进一步发展,并出现合并的趋势,此时浮梁北部已经出现降水。20日0时,云团A和B在景德镇中北部合并形成一块新的中尺度对流云团C,此时浮梁的云顶亮温低至195.15K,云团C从0时至2时从南至北影响景德镇中北部。亦是景德镇中北部地区降水的最强时段,0至1时浮梁县鹅湖镇小时雨强高达83.5毫米。20日2时鄱阳湖地区又新分裂出一小块对流云团D,3时云团D东移发展,在景德镇乐平与云团C合并,浮梁、景德镇、乐平的云顶亮温分别为217.13K、194.74K、192.2K。此后至06时,新合成的中尺度对流云团依次影响景德镇的中南部。从云图的演变推断:A、B、C、D云团在景德镇的合并发展,是由925hPa涡旋、切变线和地面倒槽共同作用引起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省汛期暴雨时空分布及区域性暴雨分区[J]. 孙素琴,许爱华,郑婧,陈翔翔,马锋敏.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6(02)
[2]江西省一次短历时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及发生维持机制分析[J]. 陈云辉,金米娜,许爱华.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5(03)
[3]2013年5月14—16日江西暴雨过程成因及非常规资料特征分析[J]. 陈娟,尹洁,陈云辉,何文.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4(01)
[4]江西“06.19”强降水天气成因及中尺度特征分析[J]. 陈云辉,蔡菁,支树林.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02)
[5]一次冷锋南侧对流性暴雨诊断分析[J]. 尹洁,吴静,曹晓岗,陈云辉. 气象. 2009(11)
[6]江西省汛期暴雨气候特点及预报方法综合分析[J]. 金米娜.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01)
[7]浅述江西暴雨的四大特征[J]. 刘福茂. 江西农业科技. 2004(03)
[8]江西突发性暴雨预报分析[J]. 李玉芳. 江西气象科技. 1994(02)
本文编号:3491786
【文章来源】:河北农机. 2020,(07)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2018年6月19日14时至20日08时江西省(a)和景德镇(b)累计降水量图
19日08时地面图上(图略),在西藏地区有一深厚的低压环流,环流中心在西藏中部,中心值低至987.5hPa,低压环流外围,湖南、江西北部分裂出另一个中心值为1000hPa低压闭合系统。重庆中部、湖南中北部、江西北部处在低压环流东侧的倒槽中。11时地面图上,低压环流分裂出两个中心,西藏中部的低值中心位置少变,另一个在西藏东部。其形势变化不大。14时地面图上,地面倒槽范围变窄,闭合低压系统消失,17时地面图上与14时形势变化不大,叠加上红外卫星云图,看出地面倒槽内,湖南中部、江西中北部、浙江北部分布着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对流云团。带状对流云团附近为33~35度的高温,而倒槽南北侧温度都低于30度。19日20时地面图上,倒槽范围变大,最北段发展至东海上,江西中北部重新形成1000hPa的低压闭合系统。倒槽内带状对流云团结构更为完整,已经发展成中尺度对流系统(MCS),MCS云团附近温度30~32℃,高于其他地区的温度。再结合19日20时925hPa上(图2d)的天气系统,MCS云团的走势大致与涡旋中伸出的切变线重合。这就说明,景德镇发生的这次大暴雨过程,主要是由低层系统引起的,925hPa上的涡旋与切变线是此次过程的动力系统,地面倒槽内地面温度高于其他地区的热力扰动造成对流的发展。
图4为6月19日19时~20日06时FY2G的IR1云图,呈现了造成景德镇市暴雨-大暴雨发生的云图的演变情况。从19时的红外云图上可以看出:地面倒槽内经过江西中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在其西北部南昌附近分裂出小块对流云团,在以后的分析中就标记此云团为A;在安徽铜陵附近有对流云团初生成,标记此云团为云团B。20时,云团A和云团B及江西中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仍在不断发展,余江的云顶亮温低至192.4K。21时,随着925hPa涡旋的东南向移动及高空的西北气流影响,云团B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发展移动;云团A则随着地面倒槽的东伸而东移。22时,云团B已移至景德镇北部,云顶亮温梯度加大,东至的云顶亮温达到195.15K,云团A东移至鄱阳湖一带。23时,云团A、B进一步发展,并出现合并的趋势,此时浮梁北部已经出现降水。20日0时,云团A和B在景德镇中北部合并形成一块新的中尺度对流云团C,此时浮梁的云顶亮温低至195.15K,云团C从0时至2时从南至北影响景德镇中北部。亦是景德镇中北部地区降水的最强时段,0至1时浮梁县鹅湖镇小时雨强高达83.5毫米。20日2时鄱阳湖地区又新分裂出一小块对流云团D,3时云团D东移发展,在景德镇乐平与云团C合并,浮梁、景德镇、乐平的云顶亮温分别为217.13K、194.74K、192.2K。此后至06时,新合成的中尺度对流云团依次影响景德镇的中南部。从云图的演变推断:A、B、C、D云团在景德镇的合并发展,是由925hPa涡旋、切变线和地面倒槽共同作用引起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省汛期暴雨时空分布及区域性暴雨分区[J]. 孙素琴,许爱华,郑婧,陈翔翔,马锋敏.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6(02)
[2]江西省一次短历时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及发生维持机制分析[J]. 陈云辉,金米娜,许爱华.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5(03)
[3]2013年5月14—16日江西暴雨过程成因及非常规资料特征分析[J]. 陈娟,尹洁,陈云辉,何文.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4(01)
[4]江西“06.19”强降水天气成因及中尺度特征分析[J]. 陈云辉,蔡菁,支树林.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02)
[5]一次冷锋南侧对流性暴雨诊断分析[J]. 尹洁,吴静,曹晓岗,陈云辉. 气象. 2009(11)
[6]江西省汛期暴雨气候特点及预报方法综合分析[J]. 金米娜.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01)
[7]浅述江西暴雨的四大特征[J]. 刘福茂. 江西农业科技. 2004(03)
[8]江西突发性暴雨预报分析[J]. 李玉芳. 江西气象科技. 1994(02)
本文编号:3491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91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