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速公路局地雾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6 22:07
根据江西高速公路交通站2014—2018年逐分钟实况监测数据,得出江西高速公路沿线雾近年来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局地性特征明显,浓雾和强浓雾占比高达89.1%,以春、冬两季为多,11—1月是雾的频发阶段,8—10月是雾少发阶段,5—7月为特强浓雾频发月份,占其总发生比率达61.1%。00:00—05:00是雾形成的高发时段,08:00—17:00是雾频次最低的时段,06:00—09:00雾的消散占比达到53.8%。雾的维持时间均不超过24 h,94.7%的大雾只能持续3 h,88.7%的强浓雾维持时间在9 h以内,76.5%的特强浓雾维持时间在7 h以内。泰井路桥隧管理公园为大雾服务的特别关键性路段,得出了各站的大雾服务特别关键期。
【文章来源】:江西科学. 2020,38(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江西省高速公路各交通站雾日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江西高速公路交通站浓雾和强浓雾发生次数明显高于大雾和特强浓雾。在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5 a中,J8754等4个交通站共发生了507次雾的天气过程,其中大雾19次,占3.8%;浓雾215次,占42.4%;强浓雾237次,占46.7%;特强浓雾36次,占7.1%,浓雾和强浓雾占比最高,达到89.1%。2.2江西高速公路局地雾年际变化特征
从图3可以看出,江西高速公路交通站监测到的雾的过程和雾日表现特征较一致,都是2014年和2015年监测到的雾日和雾的过程均少于70次,2016—2018年上升到100次以上,2014年和2015年监测到的雾明显少于2015—2018年,江西高速公路雾的变化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3 江西高速公路局地雾月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苏省沿海高速公路雾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崔驰潇,包云轩,袁成松,焦圣明,王琳,谢晓金.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2)
[2]贵州交通站资料应用于山区高速公路低能见度研究[J]. 唐延婧,裴兴云. 热带气象学报. 2015(02)
[3]雷州半岛雾的气候特征及生消机理[J]. 徐峰,牛生杰,张羽,赵丽娟,岳岩裕,刘霖蔚,蔡寿强,张书文. 大气科学学报. 2011(04)
[4]陕西冬季一次大雾天气生消机制的数值模拟[J]. 林杨,沈桐立,邓小丽,胡琳. 高原气象. 2010(02)
[5]北京机场高速公路能见度与大气动力和热力因子的诊断及物理分析[J]. 张利娜,张朝林,王必正,程从兰.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03)
[6]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浓雾的宏微观结构与能见度研究[J]. 吴兑,邓雪娇,毛节泰,毛伟康,叶燕翔,毕雪岩,唐浩华,万齐林. 气象学报. 2007(03)
[7]南岭山地高速公路雾区能见度预报系统[J]. 吴兑,邓雪娇,游积平,黄健,赵博,毕雪岩,万齐林,梁建茵,闫敬华,彭涛涌. 热带气象学报. 2006(05)
[8]江西大雾的天气条件和形势特征分析[J]. 李玉芳,许彬,张安云,王欢. 江西气象科技. 1999(01)
本文编号:3499657
【文章来源】:江西科学. 2020,38(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江西省高速公路各交通站雾日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江西高速公路交通站浓雾和强浓雾发生次数明显高于大雾和特强浓雾。在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5 a中,J8754等4个交通站共发生了507次雾的天气过程,其中大雾19次,占3.8%;浓雾215次,占42.4%;强浓雾237次,占46.7%;特强浓雾36次,占7.1%,浓雾和强浓雾占比最高,达到89.1%。2.2江西高速公路局地雾年际变化特征
从图3可以看出,江西高速公路交通站监测到的雾的过程和雾日表现特征较一致,都是2014年和2015年监测到的雾日和雾的过程均少于70次,2016—2018年上升到100次以上,2014年和2015年监测到的雾明显少于2015—2018年,江西高速公路雾的变化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3 江西高速公路局地雾月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苏省沿海高速公路雾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崔驰潇,包云轩,袁成松,焦圣明,王琳,谢晓金.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12)
[2]贵州交通站资料应用于山区高速公路低能见度研究[J]. 唐延婧,裴兴云. 热带气象学报. 2015(02)
[3]雷州半岛雾的气候特征及生消机理[J]. 徐峰,牛生杰,张羽,赵丽娟,岳岩裕,刘霖蔚,蔡寿强,张书文. 大气科学学报. 2011(04)
[4]陕西冬季一次大雾天气生消机制的数值模拟[J]. 林杨,沈桐立,邓小丽,胡琳. 高原气象. 2010(02)
[5]北京机场高速公路能见度与大气动力和热力因子的诊断及物理分析[J]. 张利娜,张朝林,王必正,程从兰.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03)
[6]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浓雾的宏微观结构与能见度研究[J]. 吴兑,邓雪娇,毛节泰,毛伟康,叶燕翔,毕雪岩,唐浩华,万齐林. 气象学报. 2007(03)
[7]南岭山地高速公路雾区能见度预报系统[J]. 吴兑,邓雪娇,游积平,黄健,赵博,毕雪岩,万齐林,梁建茵,闫敬华,彭涛涌. 热带气象学报. 2006(05)
[8]江西大雾的天气条件和形势特征分析[J]. 李玉芳,许彬,张安云,王欢. 江西气象科技. 1999(01)
本文编号:3499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9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