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中国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特征及大尺度环流异常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2 16:24
  本研究利用1951-2011年756个测站逐日最高、最低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制定了同时兼顾温度持续性和降水持续性的综合性指标,给出了低温雨雪事件和低温雨雪冰冻事件定义,识别出了我国的单站低温雨雪及冰冻事件,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的识别方法,进一步识别出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和低温雨雪冰冻事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索其与温度、降水两指标因子的可能联系。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单站低温雨雪事件基本发生于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地区。单站低温雨雪冰冻事件主要发生在长江中游以南地区。通过区域持续性事件识别方法,1951-2011年识别出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事件48例,冰冻事件21例。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单站事件一致。通过对极端低温日数、降水量与单站事件发生频次的关系发现,降水的持续性是决定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及冰冻事件的关键因子,也是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事件发生的限制条件;持续性低温是南方地区事件发生的主导因子。针对识别出的48例低温雨雪事件和21例冰冻事件,对两类事件的“事件日”和“非事件日”的高中低层各要素场分别进行合成,并分析其二者的差异。并对大气环流异常稳定性进行了...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特征及大尺度环流异常分析


我国756个站点空间和时间分布图

空间分布,阈值,站点,低温


图3.1.1951-2011年11月至2月全国站点低温阈值空间分布3.1.2降水指标本文对低温雨雪及冰冻事件的研究娃结合温度和降水两方面来讨论的,适当宽松的阈值能使识别的事件有足够的样本量15\基于上述相对严格的温度阈值的选抒,对降水量阈值没冇进行严格控制。另外,我国冬季降水矜遍较少,因此本文采用>0.1mni作为降水tt指标是较为客观合理的。3.1.3持续过程如绪论所说,在国内外的现有研究中,对持续性过程持续性的定义各有不同。本研究基于已存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冬季气候特征,定义持续性时间5天及以上为一次完整的持续性事件。在定义过程持续性时,也研究了持续时间为3天的事件,尽管被识别的事件个例样本更大,但是很多事件没有致灾性。另外,对持续时间为7天、10天的事件也分别进行了统

单站,数字表示,低温,事件


图3.2.单站低温雨雪事件频次(数字表示频次值,H表示频次值;^6)相校丁?低温雨雪件,L<;江中游以南地R的冰冻事件发生频次减少,1951年-2011年之间人部分站点发生亨件次数不超过4次(图3.3)。冰冻事件发生相对高频区位丁?云贵高原北部地区。30° N以北地区发生冰冻爭件的站点ix;低温雨雪基本一致。由丁?我国幅员辽阔,地区气候有差异,W而气温在不同地区间存在空间差异。从北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冬半年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前期信号[J]. 张宗婕,钱维宏.  大气科学. 2012(06)
[2]南方持续低温冻雨事件预测的前期信号[J]. 钱维宏,张宗婕.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5)
[3]天气尺度瞬变扰动的物理分解原理[J]. 钱维宏.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5)
[4]1960—2009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J]. 王晓娟,龚志强,任福民,封国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2(01)
[5]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年的环流及气象要素异常的统计分析[J]. 王林,覃军,陈正洪,王海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S1)
[6]Large-Scale Circulation Features Typical of Wintertime Extensive and Persistent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China[J]. BUEH Cholaw.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04)
[7]Identifying Regional Prolonged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China[J]. 张宗婕,钱维宏.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02)
[8]中国南方7省冰冻天气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 王海军,覃军,张峻.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07)
[9]空间点过程理论在极端气候事件中的应用研究[J]. 杨萍,封国林,刘伟东,侯威,孙树鹏.  应用气象学报. 2010(03)
[10]初夏东北冷涡活动异常与北半球环流低频变化[J]. 廉毅,布和朝鲁,谢作威,沈柏竹,李尚锋.  大气科学. 2010(02)



本文编号:3512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12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9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