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季青藏高原陆气多尺度相互作用特征
发布时间:2021-11-23 13:05
本文利用2014年7、8月中国气象局台站观测资料、JRA-55逐日再分析资料、GPCP全球降水逐日观测资料、“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考察试验”3m涡动相关系统原始数据和10Hz湍流资料,首先对青藏高原2014年7、8月高低空环流形势,降水,以及高原季风等基本气候特征进行描述。其次选取存在10~20天低频振荡的站点,分别为位于高原西部的狮泉河站和东南部林芝站,选取这两个站点各自的强ISO个例,分析其低频振荡的传播及演变特征。最后,讨论狮泉河站和林芝站的近地面层微气象特征的变化。全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流层高层2014年7、8月南亚高压盘踞在青藏高原上空,范围较气候态偏大。7月高空急流的范围很小,8月高空急流范围东移,到达副高北侧边缘,且中高纬存在一个范围较小的北支西风急流。对流层低层500hPa,2014年7、8月的副热带高压与气候态相比,均偏强、偏西。中高纬地区7月两槽一脊型,高原地区位于槽前脊后。8月中高纬存在一个弱的小槽,高原地区位于槽后。(2)2014年高原夏季风开始于第15候(3月中旬)结束于第62候(11月中旬),爆发时间比气候平均值偏早,结束的时间比气候平均值偏晚,...
【文章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014年200hPa环流形势(a.7月b.8月),阴影为风场(单位:m/s),等值线为位势高度(单位:gpm),黑色粗实线和蓝色粗实线分别为2014年和气候态(1979~2014)的南亚高压(12500线)
说明 2014 年 7 月高原总体降水较多。8 月中高纬存在一个弱的小槽,高原地区位于槽后,8 月高原总体降水较 7 月少。由图 3-2(c)、(d)异常场可知,7 月高原地区为高压,8 月为低压,7 月在鄂霍次克海附近存在一个闭合大值中心,8 月存在两个闭合低压中心,分别位于我国西北部和鄂霍次克海附近,西伯利亚地区存在一个大值区。7、8 月高原上的平均风速均小于气候态。
观测站观测到的降水量为准,则由图 3-4 可知,高原全区 197气候平均逐日降水量在 6~8 月份达到旺盛,气候平均的 6~8 月全年降水量的 61.4%。高原全区降水量从四月底开始增加,6后减少,说明高原夏季风对高原全区降水有显著影响。2014水量明显多于气候平均态(1979~2014 年),无论是 2014 年还原全区降水均在 6~8 月份达到盛期。气候平均的 6~8 月高原全水量的 61.4%,而 2014 年 6~8 月的降水量达到了全年降水量的4 年夏季风持续时间偏长,冬季风持续时间偏短是一致的。由2014 年高原东部和南部大部分站点降水量明显偏多,高原中2.5°N,90°E)附近有些站点的降水量距平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东南部复杂地形区不同天气状况下陆气能量交换特征分析[J]. 李娟,李跃清,蒋兴文,高笃鸣. 大气科学. 2016(04)
[2]纳木错(湖)地区湍流数据质量控制和湍流通量变化特征[J]. 李茂善,杨耀先,马耀明,孙方林,陈学龙,王宾宾,朱志鹍. 高原气象. 2012(04)
[3]西藏高原汛期水汽输送特征与降水异常[J]. 林志强,唐叔乙,何晓红,德庆,文胜军. 气象. 2011(08)
[4]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对亚洲地区降水和环流的影响——2008年个例分析[J]. 李菲,段安民. 大气科学. 2011(04)
[5]藏北高原地区干、雨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的不同特征[J]. 李茂善,马耀明,马伟强,Ishikawa Hirohiko,孙方林,Ogino Shin-Ya. 冰川冻土. 2011(01)
[6]Oscillation propagation features of the atmosphere around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during the spring season of typical strong and weak monsoon years[J]. WANG ChengHai1,CUI Yang1,2 & JIN ShuangLong1 1 Key Laboratory for Semi-Arid Climate Chang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2 National Climate Center,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1,China.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1(02)
[7]青藏高原低涡群发性与10~30天大气低频振荡关系的初步研究[J]. 张鹏飞,李国平,王旻燕,白爱娟. 高原气象. 2010(05)
[8]夏季青藏高原热源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王跃男,陈隆勋,何金海,张博. 应用气象学报. 2009(04)
[9]A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in 1998[J]. 张瑛,陈隆勋,何金海,李薇.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09(02)
[10]珠峰地区雨季对流层大气的特征分析[J]. 陈学龙,马耀明,孙方林,李茂善,王树舟. 高原气象. 2007(06)
本文编号:3513941
【文章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014年200hPa环流形势(a.7月b.8月),阴影为风场(单位:m/s),等值线为位势高度(单位:gpm),黑色粗实线和蓝色粗实线分别为2014年和气候态(1979~2014)的南亚高压(12500线)
说明 2014 年 7 月高原总体降水较多。8 月中高纬存在一个弱的小槽,高原地区位于槽后,8 月高原总体降水较 7 月少。由图 3-2(c)、(d)异常场可知,7 月高原地区为高压,8 月为低压,7 月在鄂霍次克海附近存在一个闭合大值中心,8 月存在两个闭合低压中心,分别位于我国西北部和鄂霍次克海附近,西伯利亚地区存在一个大值区。7、8 月高原上的平均风速均小于气候态。
观测站观测到的降水量为准,则由图 3-4 可知,高原全区 197气候平均逐日降水量在 6~8 月份达到旺盛,气候平均的 6~8 月全年降水量的 61.4%。高原全区降水量从四月底开始增加,6后减少,说明高原夏季风对高原全区降水有显著影响。2014水量明显多于气候平均态(1979~2014 年),无论是 2014 年还原全区降水均在 6~8 月份达到盛期。气候平均的 6~8 月高原全水量的 61.4%,而 2014 年 6~8 月的降水量达到了全年降水量的4 年夏季风持续时间偏长,冬季风持续时间偏短是一致的。由2014 年高原东部和南部大部分站点降水量明显偏多,高原中2.5°N,90°E)附近有些站点的降水量距平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东南部复杂地形区不同天气状况下陆气能量交换特征分析[J]. 李娟,李跃清,蒋兴文,高笃鸣. 大气科学. 2016(04)
[2]纳木错(湖)地区湍流数据质量控制和湍流通量变化特征[J]. 李茂善,杨耀先,马耀明,孙方林,陈学龙,王宾宾,朱志鹍. 高原气象. 2012(04)
[3]西藏高原汛期水汽输送特征与降水异常[J]. 林志强,唐叔乙,何晓红,德庆,文胜军. 气象. 2011(08)
[4]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对亚洲地区降水和环流的影响——2008年个例分析[J]. 李菲,段安民. 大气科学. 2011(04)
[5]藏北高原地区干、雨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的不同特征[J]. 李茂善,马耀明,马伟强,Ishikawa Hirohiko,孙方林,Ogino Shin-Ya. 冰川冻土. 2011(01)
[6]Oscillation propagation features of the atmosphere around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during the spring season of typical strong and weak monsoon years[J]. WANG ChengHai1,CUI Yang1,2 & JIN ShuangLong1 1 Key Laboratory for Semi-Arid Climate Chang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2 National Climate Center,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1,China.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1(02)
[7]青藏高原低涡群发性与10~30天大气低频振荡关系的初步研究[J]. 张鹏飞,李国平,王旻燕,白爱娟. 高原气象. 2010(05)
[8]夏季青藏高原热源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王跃男,陈隆勋,何金海,张博. 应用气象学报. 2009(04)
[9]A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in 1998[J]. 张瑛,陈隆勋,何金海,李薇.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09(02)
[10]珠峰地区雨季对流层大气的特征分析[J]. 陈学龙,马耀明,孙方林,李茂善,王树舟. 高原气象. 2007(06)
本文编号:3513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1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