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2020年梅雨特征分析及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发布时间:2021-11-26 19:14
  2020年梅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偏多;暴雨范围广、过程雨量大;雨带南北摆动大,但强降雨落区重叠度高。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行星尺度环流系统演变进行分析发现,梅雨期内,亚欧中高纬维持稳定的阻塞形势,环流经向度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并向江淮流域渗透。同时西太平洋副高(简称副高)显著偏强偏西,副高引导的水汽向江淮流域输送明显偏强;季风爆发后,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西南气流携带充沛的水汽往江淮流域的输送也较强。此外,副高北跳偏晚,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长时间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降雨明显偏多。6—7月,南亚高压和副高存在频繁的南北摆动,造成雨带南北摆动大,但主流业务模式在中期时效内对副高的预报偏差仍然较大。目前集合预报模式对500 hPa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可用预报时效大约5 d;而200 hPa环流系统的可用预报时效能达到9 d左右。因此在中长期预报中,应更关注高层系统的演变和调整,及时抓住预报信号。 

【文章来源】:暴雨灾害. 2020,39(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20年梅雨特征分析及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2020年6月1日—8月1日梅雨区累积降雨量(单位:mm)及距平百分率(阴影,单位:%)

剖面图,纬度,剖面,单位


2020年梅雨期共出现11次暴雨过程见表2 (强度等级划分依据降雨过程强度等级气象行业标准(QX/T341—2016)),由表可见,其中6月出现5次较强等级以上的降雨过程(其中有3次特强降雨),7月出现6次(其中有1次特强降雨)。从降雨时段看,过程频繁、间隔时间短、持续时间长,4次特强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达6~8 d。从降雨落区看,雨带位置呈现明显南北摆动,且强降雨中心比较分散,降雨的移动性特征明显(图2)。6月上旬,降雨基本集中在江南地区;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降雨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并以此为轴线,南北摆动;7月中下旬,雨带中心整体北抬至淮河流域。强降雨落区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重叠度较高。3 大尺度环流特征分析

等值线图,等值线,单位,环流


2020年6月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强度较常年略偏强。同时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常年偏大,有利于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我国。500 h Pa平均高度场上(图3a),亚欧中高纬为稳定的“双阻型”环流,波罗的海和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异常强大,高度场正距平都超过80 gpm,深厚的系统使得环流场更加稳定;同时西西伯利亚至青藏高原为高度场负距平区,有利于中纬度西风带波动和高原波动频繁东移。7月(图3b),亚洲北部仍维持“两槽一脊”环流型,但槽脊波长较6月有所减小,导致7月强降雨过程更为频繁。从6—7月110°—120°E平均850 h Pa风场和θse时间—纬度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图4),季风涌非常活跃,中纬度(30°—35°N之间)西风带波动与低层850 hPa切变活动频繁,但南北位置摆动较大。有时与北方南下弱冷空气形成冷切变,但更多时候是与偏东气流形成暖式切变,形成暖区降水的形势,从而造成强降水中心分布较分散。以θse342 K特征线表征锋面位置,可以看出,6月9日之前梅雨锋位于30°N以南地区,之后北抬并在30°—35°N附近长时间维持。说明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势均力敌,长时间交汇,导致梅雨锋偏强,降雨明显偏多。图4 2020年6—7月850 h Pa风场和θse(等值线,单位:K)110°—120°E平均时间-纬度剖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暴雨机理与预报研究进展及其相关问题思考[J]. 赵思雄,孙建华.  暴雨灾害. 2019(05)
[2]2016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简析[J]. 袁媛,高辉,柳艳菊.  气象. 2017(01)
[3]梅雨雨带北跳过程研究[J]. 陈艳丽,宋洁,李崇银.  大气科学. 2016(04)
[4]淮河流域汛期暴雨与西太平洋海温关系[J]. 刘倪,叶金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05)
[5]淮河梅雨洪涝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推进异常[J]. 刘屹岷,洪洁莉,刘超,张鹏飞.  大气科学. 2013(02)
[6]201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J]. 江丽俐,张程明,陈红梅.  暴雨灾害. 2012(01)
[7]Rossby波的下游效应引发我国高影响天气的分析[J]. 陶诗言,卫捷,梁丰,张小玲.  气象. 2010(07)
[8]2007年梅雨期副热带高压进退特征与对流系统演变[J]. 吕梅,邹力.  暴雨灾害. 2010(01)
[9]江淮流域2003年强梅雨期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 周玉淑,高守亭,邓国.  大气科学. 2005(02)
[10]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气候背景和大尺度环流条件[J]. 陶诗言,张庆云,张顺利.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8(04)



本文编号:3520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20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6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