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高原涡东移引发的下游暴雨的降水结构和回波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0 00:55
  高原涡东移后,往往引发下游地区如四川盆地,华中华东甚至华南地区的强降水本文使用多种观测资料,特别是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数据,从高原涡和对应的降水系统的配置关系角度,研究此类持续性降水的结构和回波演变首先,使用TRMM PR资料对组网拼图数据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经检验,两例降水发生发展的范围内基本不受到地形影响,三维拼图反射率回波连续性好,数据可靠随后,选取了发生在四川盆地和中下游至华北平原的两个强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和降水结构的分析发生在2009年7月30至31日的青藏高原东侧背风坡的一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降水产生在高原涡和西南涡相继出现并相互作用的天气环境中,降水系统位于高原涡东南侧,随着高原涡的移动衰亡移出盆地并最终消散,降水系统和涡的强度相关在时间上有滞后,移动速度的突变较为一致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降水云团进入盆地后由于低于零度层高度的部分融化变为液相,使得云团从对流型降水变为呈现出分层结构的层云降水2010年7月17日19日,在我国中东部发生了一次由高原涡东移导致的下游暴雨天气过程,高原涡的东移是在典型的鞍形环流场和东亚大槽东移的引导下发生的...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原涡东移引发的下游暴雨的降水结构和回波演变分析


2(a)彩色填色是该个例中回波数据在3km高度的频次分布,叠加地形。(b)与(a)相同,但为5km高度

高原涡东移引发的下游暴雨的降水结构和回波演变分析


(a)2010年7月17日19:42TRMMPR在4km高度的反射率因子;(b)2010年7月17日19:30地基雷达组网在4km高度的反射率因子;(c)沿a中直线的垂直剖面;(d)沿b中直线的垂直剖面

高原涡东移引发的下游暴雨的降水结构和回波演变分析


(a)2010年7月18日18:47TRMMPR在4km高度的反射率因子;(b)2010年7月18日19:00地基雷达组网在4km高度的反射率因子;(c)沿a中直线的垂直剖面;(d)沿b中直线的垂直剖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雷达回波拼图资料的风暴单体和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跟踪及预报技术[J]. 杨吉,刘黎平,李国平,王改利,何会中.  气象学报. 2012(06)
[2]近20年来青藏高原低涡的研究进展[J]. 陈功,李国平,李跃清.  气象科技进展. 2012(02)
[3]重力波对青藏高原东侧一次暴雨过程的影响[J]. 王文,刘佳,蔡晓军.  大气科学学报. 2011(06)
[4]高原低涡中涡旋波动特征的初步分析[J]. 李国平,罗喜平,陈婷,陈功.  高原气象. 2011(03)
[5]一次高原低涡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结构特征分析[J]. 宋雯雯,李国平.  高原气象. 2011(02)
[6]高原低涡研究和TRMM卫星资料应用的相关进展[J]. 向朔育,李跃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01)
[7]2009年6月3~4日黄淮地区强飑线成熟阶段特征分析[J]. 孙虎林,罗亚丽,张人禾,刘黎平,王改利.  大气科学. 2011(01)
[8]高原涡诱生西南涡特大暴雨成因的个例研究[J]. 赵玉春,王叶红.  高原气象. 2010(04)
[9]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暴雨的机制分析[J]. 黄楚惠,顾清源,李国平,谌贵珣.  高原气象. 2010(04)
[10]基于TRMM卫星探测对宜宾夏季两次暴雨过程的比较分析[J]. 李德俊,李跃清,柳草,林莉.  气象学报. 2010(04)

博士论文
[1]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肖艳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台风雷达三维组网产品显示技术研究[D]. 谭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31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31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1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