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冬季冷空气对南美洲夏季降水异常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7 14:21
利用1981—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ECMWF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北美洲冬季高纬度冷空气对南美洲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美洲冬季高纬度冷空气通过影响向南越赤道气流的强弱,影响南美洲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位置和强度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南美洲天气的变化。北美洲冬季冷空气的南下过程能够引起80°~70°W的向南越赤道气流明显加强,导致2011年南美洲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异常偏南,强度异常偏强,是造成降水异常偏多的重要成因。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北美洲冬季冷空气对南美洲ITCZ位置的影响更明显。
【文章来源】:海洋气象学报. 2020,40(02)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南美洲夏季热带辐合带位置随经度分布(等值线为经向风散度,单位:s-1;红色实线为季节平均,黑色点划线为多年平均;a.2011年;b.2014年)
图4 南美洲夏季热带辐合带位置随经度分布(等值线为经向风散度,单位:s-1;红色实线为季节平均,黑色点划线为多年平均;a.2011年;b.2014年)4 月平均尺度ITCZ强度与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关系
热带辐合带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对热带降水有重要影响[11-13],因此首先要确定南美洲热带辐合带的位置,计算90°~30°W经度范围内1981—2010年共30 a平均的1月经向风散度分布场(图2a),每2.5个经度点取?v/?y极小值所在纬度的连线来表示ITCZ的位置,并与总云量最大值(图2b)所确定的ITCZ位置作比较,并且给出了两种方法的位置差异(图3)。结果表示,在南美洲地区经向风散度极小值连线所表示的ITCZ与总云量最大值所表示的ITCZ位置较为符合,尤其是在美洲大陆东部的符合程度较好,并且两种表示方法在90°~30°W经度范围内的纬度差基本在2°以内。由于经向风散度值的极小值与两半球气流的辐合密切联系,两半球天气系统的变化可通过越赤道气流影响到ITCZ。因此用?v/?y极小值连线标示ITCZ位置有利于分析其南、北两侧天气系统变化对ITCZ的影响。图3 散度表示法确定的ITCZ纬度值减去总云量表示法确定的ITCZ纬度值的差(蓝色实线为1月,红色虚线为2月;单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越赤道气流的时空特征分析[J]. 李琼,许娈,肖天贵. 浙江气象. 2016(04)
[2]近60年索马里急流越赤道水汽输送的变化特征及对中国初夏降水的影响[J]. 石文静,肖子牛. 气象. 2013(01)
[3]南半球冷空气爆发对华南连续性暴雨影响的个例分析[J]. 赵玉春,李泽椿,肖子牛. 气象. 2007(03)
[4]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关系及其影响机制[J]. 何敏,孙林海,艾秀. 应用气象学报. 2006(04)
[5]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J]. 张庆云,陶诗言,陈烈庭. 气象学报. 2003(05)
[6]越赤道气流与我国洪涝灾害关系的初探[J]. 李曾中,李月安,晁淑懿. 应用气象学报. 1998(S1)
[7]北半球冬季风时期越赤道气流的初步分析[J]. 李曾中,杨麟美,周江兴,高曙. 应用气象学报. 1994(02)
[8]越赤道气流与中国天气关系的初步统计分析[J]. 李曾中. 气象. 1986(04)
[9]用平均云量图分析太平洋热带辐合带[J]. 范蕙君. 热带气象. 1985(03)
硕士论文
[1]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气候变化与ITCZ关系的研究[D]. 韦冬妮.中国海洋大学 2007
[2]越赤道气流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关系[D]. 韩慎友.南京气象学院 2002
本文编号:3540302
【文章来源】:海洋气象学报. 2020,40(02)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南美洲夏季热带辐合带位置随经度分布(等值线为经向风散度,单位:s-1;红色实线为季节平均,黑色点划线为多年平均;a.2011年;b.2014年)
图4 南美洲夏季热带辐合带位置随经度分布(等值线为经向风散度,单位:s-1;红色实线为季节平均,黑色点划线为多年平均;a.2011年;b.2014年)4 月平均尺度ITCZ强度与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关系
热带辐合带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对热带降水有重要影响[11-13],因此首先要确定南美洲热带辐合带的位置,计算90°~30°W经度范围内1981—2010年共30 a平均的1月经向风散度分布场(图2a),每2.5个经度点取?v/?y极小值所在纬度的连线来表示ITCZ的位置,并与总云量最大值(图2b)所确定的ITCZ位置作比较,并且给出了两种方法的位置差异(图3)。结果表示,在南美洲地区经向风散度极小值连线所表示的ITCZ与总云量最大值所表示的ITCZ位置较为符合,尤其是在美洲大陆东部的符合程度较好,并且两种表示方法在90°~30°W经度范围内的纬度差基本在2°以内。由于经向风散度值的极小值与两半球气流的辐合密切联系,两半球天气系统的变化可通过越赤道气流影响到ITCZ。因此用?v/?y极小值连线标示ITCZ位置有利于分析其南、北两侧天气系统变化对ITCZ的影响。图3 散度表示法确定的ITCZ纬度值减去总云量表示法确定的ITCZ纬度值的差(蓝色实线为1月,红色虚线为2月;单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越赤道气流的时空特征分析[J]. 李琼,许娈,肖天贵. 浙江气象. 2016(04)
[2]近60年索马里急流越赤道水汽输送的变化特征及对中国初夏降水的影响[J]. 石文静,肖子牛. 气象. 2013(01)
[3]南半球冷空气爆发对华南连续性暴雨影响的个例分析[J]. 赵玉春,李泽椿,肖子牛. 气象. 2007(03)
[4]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关系及其影响机制[J]. 何敏,孙林海,艾秀. 应用气象学报. 2006(04)
[5]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J]. 张庆云,陶诗言,陈烈庭. 气象学报. 2003(05)
[6]越赤道气流与我国洪涝灾害关系的初探[J]. 李曾中,李月安,晁淑懿. 应用气象学报. 1998(S1)
[7]北半球冬季风时期越赤道气流的初步分析[J]. 李曾中,杨麟美,周江兴,高曙. 应用气象学报. 1994(02)
[8]越赤道气流与中国天气关系的初步统计分析[J]. 李曾中. 气象. 1986(04)
[9]用平均云量图分析太平洋热带辐合带[J]. 范蕙君. 热带气象. 1985(03)
硕士论文
[1]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气候变化与ITCZ关系的研究[D]. 韦冬妮.中国海洋大学 2007
[2]越赤道气流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关系[D]. 韩慎友.南京气象学院 2002
本文编号:3540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4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