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C第二代气候系统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预测能力的评估
发布时间:2021-12-23 18:01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系统模式的回报和实时预测数据,利用同期和滞后相关、偏相关分析以及联合EOF分解等方法,评估了其对夏季东亚环流和降水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模式对高低层环流和降水气候态的空间分布形势,特别是强降水中心和季风系统成员位置的预测较为合理,但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偏差。模式对于东亚特别是中国大陆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预测能力较弱,但对于东亚500 hPa高度场年际变化的预测效果较好,并且随着起报月的临近,技巧有所改进,此外模式对于东亚夏季气候变率主要模态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预测技巧。模式较好地反映出了东亚夏季气候对El Nino发展和衰减响应的主要特征,其技巧主要来源于对于东部型El Nino影响的准确把握。总体来看,该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的预测能力较好,对短期气候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 气象. 2020,46(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介绍
1.2 主要方法
2 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态的预测评估
3 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变率的预测评估
4 El对东亚夏季气候影响的预测评估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BCC_CSM模式的破纪录高温事件研究 [J]. 张羽充,况雪源. 气象科学. 2018(04)
[2]BCC_CSM1.1(m)模式对于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的模拟[J]. 单机坤,梁潇云,吴统文,刘向文,李巧萍. 地球物理学报. 2018 (01)
[3]BCC二代气候系统模式的季节预测评估和可预报性分析 [J]. 吴捷,任宏利,张帅,刘颖,刘向文. 大气科学. 2017(06)
[4]DERF2.0模式对月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预测能力评估 [J]. 段春锋,徐敏,程智,罗连升. 气象. 2017(10)
[5]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夏季水汽输送和降水分布影响的新研究 [J]. 吴萍,丁一汇,柳艳菊. 气象学报. 2017(03)
[6]厄尔尼诺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年际变异的影响: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作用 [J]. 张人禾,闵庆烨,苏京志.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5)
[7]2016年汛期气候预测效果评述及主要先兆信号与应用 [J]. 高辉,袁媛,洪洁莉,王东阡. 气象. 2017(04)
[8]JMA/MRI-CPS2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系统预测能力的评估 [J]. 程智,杨玮,徐敏,周昆. 气象. 2017(04)
[9]基于BCCCSM模式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检验及订正 [J]. 郭渠,刘向文,吴统文,程炳岩,李瑞,魏鳞骁. 大气科学. 2017(01)
[10]BCCCSM模式夏季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评估 [J]. 汪栩加,郑志海,顾伯辉,赵玉衡. 高原气象. 2016(05)
本文编号:3548933
【文章来源】: 气象. 2020,46(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介绍
1.2 主要方法
2 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态的预测评估
3 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变率的预测评估
4 El对东亚夏季气候影响的预测评估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BCC_CSM模式的破纪录高温事件研究 [J]. 张羽充,况雪源. 气象科学. 2018(04)
[2]BCC_CSM1.1(m)模式对于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的模拟[J]. 单机坤,梁潇云,吴统文,刘向文,李巧萍. 地球物理学报. 2018 (01)
[3]BCC二代气候系统模式的季节预测评估和可预报性分析 [J]. 吴捷,任宏利,张帅,刘颖,刘向文. 大气科学. 2017(06)
[4]DERF2.0模式对月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预测能力评估 [J]. 段春锋,徐敏,程智,罗连升. 气象. 2017(10)
[5]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夏季水汽输送和降水分布影响的新研究 [J]. 吴萍,丁一汇,柳艳菊. 气象学报. 2017(03)
[6]厄尔尼诺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年际变异的影响: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作用 [J]. 张人禾,闵庆烨,苏京志.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5)
[7]2016年汛期气候预测效果评述及主要先兆信号与应用 [J]. 高辉,袁媛,洪洁莉,王东阡. 气象. 2017(04)
[8]JMA/MRI-CPS2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系统预测能力的评估 [J]. 程智,杨玮,徐敏,周昆. 气象. 2017(04)
[9]基于BCCCSM模式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检验及订正 [J]. 郭渠,刘向文,吴统文,程炳岩,李瑞,魏鳞骁. 大气科学. 2017(01)
[10]BCCCSM模式夏季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评估 [J]. 汪栩加,郑志海,顾伯辉,赵玉衡. 高原气象. 2016(05)
本文编号:3548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4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