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河西内陆河浅山区流域蒸散发估算及干旱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12:24
  为了揭示河西内陆河浅山区小流域的蒸散发及干旱特征,以敦煌西土沟流域为例,利用常规气象数据,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西土沟流域8个观测站点的潜在蒸散发,再此基础上利用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出各个观测站点的作物系数,由此计算出实际蒸散发,并计算了该流域的SPEI(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结果表明:(1)西土沟流域年潜在蒸散发量和实际蒸散发量分别为978 mm、258 mm;上游到下游随海拔下降,潜在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随之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2)该流域下游干旱持续时间较长,整个生长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秋季是干旱发生的主要季节;(3)流域上游的降水量大于实际蒸散发量,中下游实际蒸散发量大于降水量;(4)利用NDVI值计算的作物系数Kc值在实际蒸散发的估算中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内陆河浅山区小流域的干旱评估中,干旱指数SPEI比SPI(标准化降水指数)和PDSI(帕尔默干旱指数)指数更有优势。本研究计算出了西土沟流域的潜在和实际蒸散发,并评估了该流域的月尺度及季节尺度的干旱特征,为该流域特别是中下游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指导,并得到适用于整个河西内陆河浅山区无资料河流的普适性规律... 

【文章来源】:干旱区研究. 2020,3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河西内陆河浅山区流域蒸散发估算及干旱特性研究


西土沟流域地理位置和流域内气象站点分布示意图

对称分布,蒸散,日变化


由图2可知,潜在蒸散发(ET0)从3月中下旬开始迅速增长,6—7月达到最大,日最大潜在蒸散发可达11 mm·d-1,随后逐渐减小,10月以后减速变缓,总体来看,以7月为中心,对称分布。不同观测点潜在蒸散发的日变化幅度有较大差异,流域下游海拔较低的DHG、JLH、CLL等地的潜在蒸散发变幅很大,海拔较高的QYZG、QYZ3、QYZ4日变化幅度较小。除DHG站点外,其余站点的实际蒸散发(ETa)的日变化幅度总体上小于潜在蒸散发的变化幅度。实际蒸散发中DHG观测点的变化幅度最大,主要原因是该观测点位于西土沟流域下游农田,受灌溉和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较大。3.2 流域年潜在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量变化

蒸散,海拔,观测站


8个观测点涉及流域上、中、下游,其中流域下游海拔在1236~1274 m,平均海拔1258 m,海拔差异小,因此,将下游的4个站点划分为同一海拔梯度。中游阿克塞AKS海拔1686 m,与下游的平均海拔相差428 m,与上游青崖子沟QYZG的海拔相差1414m,将其与其他站点划分为同一海拔梯度没有依据,因此,将AKS站点单独划分为1个海拔梯度。上游的3个站点海拔分别是3100 m、3370 m、4100 m,将这3个站点分别划分为1个海拔梯度,因为3100 m处的QYZG处在山麓位置,3370海拔处的QYZ3站点处在较高位置的山顶,而4100 m海拔处的QYZ4站点位于山顶雪线以上,此外,这3个站点的下垫面植被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将他们单独划分进行分析,能够充分体现海拔对蒸散发的影响。总结如下:DHG、BST、CLL、JLH为第1海拔梯度,平均海拔为1258 m,AKS为第2海拔梯度,平均海拔为1686m,QYZG为第3海拔梯度,平均海拔为3100 m,QYZ3为第4海拔梯度,海拔为3370 m,QYZ4为第5海拔梯度,海拔为4100 m。由图4所示,潜在蒸散发量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逐渐减小,从下游海拔1258 m处到中游海拔1686 m潜在蒸散发下降迅速,海拔1686 m到3370 m潜在蒸散发虽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非常小,海拔3370 m到4100 m潜在蒸散发下降幅度较大。实际蒸散发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在流域下游海拔为1258 m处实际蒸散发最高,为356 mm,在流域上游4100 m海拔处实际蒸散发最低,只有110 mm。3.4 月尺度干旱指数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套灌区不同土地类型生长季蒸散发量估算及其变化特征[J]. 王燕鑫,李瑞平,李夏子.  干旱区研究. 2020(02)
[2]基于SPEI指数的中亚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 张乐园,王弋,陈亚宁.  干旱区研究. 2020(02)
[3]蒸散发估算方法及其驱动力研究进展[J]. 李晓媛,于德永.  干旱区研究. 2020(01)
[4]节水措施对玛纳斯河流域蒸散发变化相关分析[J]. 王翠.  陕西水利. 2019(07)
[5]1960—2016年黄土高原多尺度干旱特征及影响因素[J]. 孙艺杰,刘宪锋,任志远,李双双.  地理研究. 2019(07)
[6]吉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邱美娟,刘布春,刘园,张玥滢,吴昕悦,袁福香,王冬妮,慕臣英.  干旱气象. 2019(01)
[7]河北省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J]. 李元菲,张兰霞,曹永强,肖春柳,刘明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03)
[8]近50年来海拔高度对参考蒸散发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张杨,邱国玉,鄢春华,文海燕.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2)
[9]基于SPEI的陕北黄土丘陵区干旱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郭旭新,赵英,高志永,汪有科.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1)
[10]基于Penman方法和互补原理的蒸散发研究历程与展望[J]. 韩松俊,张宝忠.  水利学报. 2018(09)

博士论文
[1]中国典型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异研究[D]. 李修仓.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50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50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f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