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15天以内数值天气预报的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19:43
随着大型计算机的发展、模式自身的完善和卫星、雷达等非常规资料的应用,数值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但当前数值预报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业务上日益增长的对提高预报准确率的要求,数值预报结果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两周左右的延伸期预报技巧更差。因此,本文在检验CAM3.0模式15天内的模拟能力及对初值的依懒性之后,针对纯动力模式预报存在系统误差和大量观测资料积累的事实,提出了一种基于距平积分思想和历史观测数据进行预报误差订正的新方法ANO,并对其分别就冬季、夏季个例的预报以及欧洲中心的预报场进行了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采用CAM3.0(T42)模式,ERA-interim资料作为初值,对1982~2011年间的1月的30个个例在确定性预报的前提下后报15天,结果表明,500hPa全球位势高度预报场的ACC大于0.6的天数达到了6天,RMSE小于90gpm,在这段时间内初值起主导作用;6-8天的ACC基本在0.4-0.6之间变化,外源强迫的作用已开始显现;到11天,ACC>0.2,初值对预报影响变弱,但外源强迫的作用逐渐增大;11-15天,ACC接近0,模式对初值的记忆微弱,...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AM3.0混合坐标垂直结构示意图
982-2011年夏季6月16日-30日30个个例200hPa(左)、500hPa(中)、850hPa(右)全球区域位势高度场和温度场平均的ACC和RMS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数型最优强迫在校正预报模式中的作用[J]. 封凡,段晚锁.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2)
[2]南方持续低温冻雨事件预测的前期信号[J]. 钱维宏,张宗婕.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5)
[3]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技巧?[J]. 钱维宏.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5)
[4]数值积分过程中截断误差和舍入误差的分离方法及其效果检验[J]. 王鹏飞,黄荣辉,李建平. 大气科学. 2011(03)
[5]气象预报的方法与不确定性[J]. 穆穆,陈博宇,周菲凡,余堰山. 气象. 2011(01)
[6]修正数值天气预报的非系统性误差的变分方法[J]. 邵爱梅,希爽,邱崇践.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2)
[7]中国南方2008年1月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J]. 丁一汇,王遵娅,宋亚芳,张锦. 气象学报. 2008(05)
[8]短期气候可预报期限的时空分布[J]. 李建平,丁瑞强. 大气科学. 2008(04)
[9]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J]. 王东海,柳崇健,刘英,魏凤英,赵南,姜智娜,李英,陈菊英,王亚非,施晓晖,徐祥德. 气象学报. 2008(03)
[10]中国冷冬的气候特征[J].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02)
博士论文
[1]数值模式延伸期可预报分量提取及预报技术研究[D]. 王启光.兰州大学 2012
[2]基于可预报分量的6-15天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研究[D]. 郑志海.兰州大学 2010
[3]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订正与延伸期预报研究[D]. 尚可政.兰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70961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AM3.0混合坐标垂直结构示意图
982-2011年夏季6月16日-30日30个个例200hPa(左)、500hPa(中)、850hPa(右)全球区域位势高度场和温度场平均的ACC和RMS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数型最优强迫在校正预报模式中的作用[J]. 封凡,段晚锁.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2)
[2]南方持续低温冻雨事件预测的前期信号[J]. 钱维宏,张宗婕.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5)
[3]如何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技巧?[J]. 钱维宏.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5)
[4]数值积分过程中截断误差和舍入误差的分离方法及其效果检验[J]. 王鹏飞,黄荣辉,李建平. 大气科学. 2011(03)
[5]气象预报的方法与不确定性[J]. 穆穆,陈博宇,周菲凡,余堰山. 气象. 2011(01)
[6]修正数值天气预报的非系统性误差的变分方法[J]. 邵爱梅,希爽,邱崇践.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2)
[7]中国南方2008年1月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J]. 丁一汇,王遵娅,宋亚芳,张锦. 气象学报. 2008(05)
[8]短期气候可预报期限的时空分布[J]. 李建平,丁瑞强. 大气科学. 2008(04)
[9]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J]. 王东海,柳崇健,刘英,魏凤英,赵南,姜智娜,李英,陈菊英,王亚非,施晓晖,徐祥德. 气象学报. 2008(03)
[10]中国冷冬的气候特征[J].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02)
博士论文
[1]数值模式延伸期可预报分量提取及预报技术研究[D]. 王启光.兰州大学 2012
[2]基于可预报分量的6-15天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研究[D]. 郑志海.兰州大学 2010
[3]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订正与延伸期预报研究[D]. 尚可政.兰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70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70961.html